- 赢在表达:做有影响力的职场女性
- 马琳
- 2950字
- 2024-09-11 17:58:35
第一节 状态的调整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是听众,我们会愿意看见一个表达者有怎样的状态?
在公众表达中,状态非常重要,它往往决定了听众要不要选择听你讲。状态表现的是我们的专业化、职业化、精气神。
但在公众表达中,更常见的状态有紧张、焦虑、担忧等,很多企业家姐妹都告诉我说,下面练习的时候都好好的,稿子都背得很顺畅,可是只要一站到台上,看到下面坐满了人就莫名地开始心慌、手抖脚抖、手心出汗,巴不得能快一点结束现在的局面。而有的企业家姐妹们说自己挺能说的,可以照着稿子一直读完,只要不抬头看听众都没有问题,但只要一抬头,再一低头,准保找不着读到哪里了,越找不着越心慌,越心慌越紧张。如果发言稿不是自己写的,之前也没练习过,遇到不会读的字心里发虚舌根打颤,总之,一切都不在掌控中。姐妹们先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们会这么紧张呢?
在公众表达中,90%紧张的原因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有一部经典的电影《国王的演讲》做了最好的演绎,推荐所有学习公众表达的朋友们一定要,甚至要多看几遍,去深刻体会其中的含义。影片讲述了1936年英王乔治五世逝世,爱德华八世退位后,患有严重口吃的约克公爵阿尔伯特王子临危受命成为英国国王乔治大世的故事。在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的治疗下,乔治六世克服障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讲。这部电影中的主角就是因为内心的问题造成口吃和演讲困难。因为皇室家族对哥哥的偏爱、保姆的虐待、皇室封闭的规定、母亲的冷漠等,导致他出现心理障碍。在他与治疗师的交流中,以及通过怒火咆哮发泄出来的情感中让我们感受到他内心的紧张、焦虑和不安。他越是想表现良好,越是被多次戳伤。而民间的语言治疗师读懂了王子内心的惶恐,看上去是进行语言矫治,实际上是心理的援助辅导,也是帮助其找回和重建自信心的过程。影片中,有几个我很难忘记的场景:一是乔治六世在平民语言治疗师的引导治疗中发生的每一步改变;二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发表演说时的表现,以及国民各阶层听到他演说时的表现;三是乔治六世刻意练习时的表现。这些都深刻展示了一位公众表达者拥有不同的心理所带来的不同表现和状态。
所以,在公众表达中,我们很需要自己内心的对话:我在紧张、担忧、焦虑什么?当我们真正去面对的时候,是最好的解决时机,也会有最好的调整结果。
从性别来看,一般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在公众表达中紧张,这有天生的原因,也有教育的原因。男性大多数时候比女性更容易自信,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男孩要大胆,女孩要收敛,甚至有时候女孩子活泼一些都会被立即制止。在常人的评判标准里,文静的女孩就是好女孩,所以当有机会可以让女性大胆地展示自己时,我们表现出来更多的是紧张、焦虑和担忧!我们担心出错,我们担心达不到听众的要求,我们担心很多与我们毫无关系的人的评价,我们担心活不成别人所期待的样子!我们希望自己是没有瑕疵的,不能接受外界对我们不良的评价,所以,我们表现出来的就是紧张、焦虑和担忧,越是这样,越是状态不佳。那么如何解决呢?
一般来说,我们常用的方法是:生理舒缓法、预演成功法、自我解脱法、压力转换法、身心专注法。
生理舒缓法就是当发现自己紧张焦虑时,先深呼吸,用鼻腔深深地吸一口气、张嘴用口腔慢慢地吐出来,多重复几次,直到让自己安静轻松下来。
预演成功法就是正式上台前模拟现场情景进行预备演出。我最推荐的预演成功法是在正式活动前去现场,站在实际的环境里去训练,包括站位的确定、测试话筒、观察现场、自己开口讲话找找感觉、测试音量、确定移动步伐的范围、测试投影仪和翻页笔等,熟悉现场,一切尽在掌握中就能减轻紧张、缓解压力。
自我解脱法就是“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儿”,每个人都只会更在乎自己,没有太多时间来全身心地关注他人。放下自己的身份、身段,把自己放在普通人的位置,上场前不纠结于每一个字词的构成和每一个动作的完美,不要求自己去满足每一个人的喜好和标准,放开自我。当我们放平了心态卸下内心的包袱,自然会有解脱的感觉。
压力转换法就是学习把压力向第三方进行转换,而不是一味地把注意力放在公众表达的准备中,有时候越专注越紧张,可以稍微做几个瑜伽的动作,可以闭上眼睛听听喜欢的音乐,最终目的都是让自己保持最稳的状态来面对公众表达。
身心专注法就是在进行公众表达前让自己保持在现场的专注度,不想其他让自己烦心而增加压力的事情,在分享前十分钟不在电话里或者现场和其他人交流,让自己保持在将要分享的状态中。我在进行公众表达时,一般会提前十分钟把手机调整为飞行模式,让自己专注于即将开始的表达中,因为人越专注越会保持稳定的状态,所以,专注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养。
但今天我更想分享的是调整状态三步法。
一是放下我执。“我执”是说我们总是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做法和坚持,固执于过去的认知,自我意识太强不容易接受其他的人或者事。而在公众表达中经常会说“我从来就不是一个会表达的人”“我一说话就会紧张”“这个是我的短板,不可能改变了”……这些说辞都是给自己贴标签,贴上这些标签最大的好处就是别人不再让我表达,我自己也接受不会表达的现状,但最大的坏处就是我们也一次次失去了宣传自己、传播思想的机会。已故日本女作家山本文绪说:“比世人的目光还要可怕的,实际上是你自己那颗在意世人目光的心。”这是在意识层面最大的障碍,因为思想决定了行为。放下“我执”是一种修炼,是我们走出舒适圈、突破自己、解放思想的方法。我们要学着经常性地自问自答:我们在担忧什么?我们在焦虑什么?我们在害怕什么?当每一个问题都能清晰地提出来,然后去面对、思考、给出答案的时候,这些问题其实都已经不是问题,因为我们都有了应对的措施。
二是接纳自己。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但需要有个度的把握,如果过了就会捆绑住我们的手脚,会减少我们可以争取的机会。因工作原因,我需要经常聘请国际国内各专业领域的顾问、导师来为我们的客户服务,我问过至少20位这些行业中的头部引领者:“您的分享和授课中,最满意的是哪一次?”百分之百的回答是下一次!为什么是下一次呢?因为一个成长中的人不会满足于当前的成功,他们更期待下一次的改善并趋于完美。而我也看过听过很多表达者对我说:“我那次表达弱爆了,我再也不去进行公众表达了!”如果因为自己一次在某个地方的表现不好就放弃了以后的改进,会失去的更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坦然面对听众,挖掘自己的潜力,甚至探索更有魅力的自己,才能让我们在公众表达的路上不断发现更优秀的自己。
三是来送礼物。状态,来自于内心。内心想什么,状态就会表露无遗,面对公众表达,有个绝好的心态调整方法就是每次分享发言前都告诉自己:“我今天是来送礼物的!”大家想想,任何的平台邀请我们去做分享发言,都有邀请的理由,平台不会因为我们平庸至极而邀请我们,一定会因为我们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有专长而邀请我们。所以,我们把优势变为礼物,把礼物自如地送出去。这个礼物也许是一个思想、一种精神或者是一项经验。总之,一定是你已经拥有了它,你现在只需要采用表达的方式送出去。再来想想,送礼物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帮助听众能变得更好、更专业!当我们确定是去送礼物和提供帮助的时候,我们内心涌起的只有“大爱”“利他”“全力以赴”。试试看,用这样的思维模式,一定能帮助你缓解甚至打消表达中的紧张、焦虑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