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百姓自请帮忙
- 我家瓷碗通古今,灾荒年投喂睿王
- 山外茶客
- 2001字
- 2024-10-08 01:09:07
好消息接连不断。
朱风向褚廷煜呈交上来一个小纸条。
褚廷煜立刻打开纸条,上面写着:
【待我军火烧北渊军营,你们趁乱逃出来后就直接混进韶关城。摸清里面的情况后同我们里应外合,拿下韶关城。】
褚廷煜捻着手里的纸条,朝着朱凤问道,“这纸条是哪里来的?”
朱风立刻回禀道,“大梁敌寇今日火烧我方军营时,之前抓到的那四个贼寇竟趁乱和大梁贼人在暗处交头接耳,传递消息。”
“被路过的一队小将发现后,直接把他们捆了起来!现在我已经将人带到营帐外,任凭殿下处置。”
褚廷煜快步朝着营帐外走去,他垂眸瞟了一眼已经被控制起来的四个贼寇。
此时,他才发现跪在地上的四人丝毫没有要求饶的意思。
褚廷煜不禁冷哼一声,看来这四个人之前在自己面前是假意求饶。
他们只是为了留在北渊军营中窃取更多的情报,又意图趁乱混进韶关城和外面的同伴来个里应外合。
朱风伸手指着跪在地上被羁押的四人。
“殿下,全部都在这里了,您看怎么处置他们。”
褚廷煜旋即转身,只是毫不犹豫的留下一句,“全部杀死。”
遥想北渊边境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还有漫天黄沙下他北渊几百名战士的铮铮白骨。
有的将士不过而立之年就替父从军。
有的将士刚新婚燕尔就无奈撇下妻子征战沙场。
更有甚者早已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却因为皇帝下令大肆征兵,而家中又没有男丁被迫上了战场。
他们本都可以拥有一个幸福而又完整的家庭,却满载着希望与敌军厮杀时,被大梁的贼军活生生夺了性命。
大梁贼军为了吞并北渊的城池,一而再再而三的大肆屠杀边境的百姓。
此番种种暴行,褚廷煜怎能忍受?
自他年少习武的那一刻开始,师父就教给他一个道理。
在战场上一旦对敌人仁慈,那就无异于是对自己残忍。
看着天边隐隐泛起的鱼肚白,褚廷煜知道时候也不早了,他对着一旁的朱风下令。
“传令下去,我军所有将士今晚好好休息。明日一早,所有人将粮食全部搬进韶关城内。”
如今大梁敌寇盯上了韶关城,那一定是,韶关城内身染顽疾的老百姓全部痊愈的消息被他们知晓。
带兵驻守韶关城早已刻不容缓。
若是褚廷煜仍然让三万大军驻守在军营中。不仅大梁敌军会经常偷袭他们,而且大梁敌寇很可能兵分两路,调出一部分人马去攻占韶关城。
翌日一大早,褚廷煜就早早的起床。
他刚想去营帐外查看一众将士搬运粮草进韶关城内的进度如何。
却被桌子上放置的瓷碗里面冒出了一张纸条吸引目光。
他伸手立即打开字条。
纸上传来熟悉的触感,眼里跌进熟悉的字体。
褚廷煜激动的差点将手上的纸条抖落在地上。
他只是芸芸众生里最普通的一个,可神明却特地写信过来关心他。
如此种种,怎么能令他不动容!
透过纸条上的内容,褚廷煜深感神明的担心与惊慌。
他即刻拿起笔,快速写下回信。
【神明在上,你传送过来的大水不仅浇灭了敌军点燃的大火,还把敌军的军营给冲垮了。】
【这一次,神明不仅救了我和三万将士的性命,更是直接销毁了大梁敌军的粮草。此战打的真可谓是大快人心!】
【此次煜又欠下神明一条救命之恩,我已下令让三万大军带着粮草驻扎进韶关城内。】
褚廷煜放下纸笔,将回信默默的埋在黄沙之中。
他早已知道,只要把信件埋藏在瓷碗的正下方。天神就一定会收到他的信件。
不过,褚廷煜屡次和天神通信后,他对天神的敬畏逐渐转变为依赖和好奇。
每次遇到危险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寻求天神的帮助。
通过多次阅读天神的来信后,他心中隐隐感觉天神好像不像神,更像是帮他引路的恩人。
天神具有和人一样的情感,会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吝出手,也会在他受到危险的时候担惊受怕。
很多时候天神的行为都会令褚廷煜的心里满满暖意。
所以给神明送金银细软已经不能够表达他的感激之情。
他要在北渊境内所到达的每一个地方宣扬神明的功绩,以便所有人都能感念天神布施下的恩德。
来到营帐外,褚廷煜才发现将粮草搬迁进韶关城内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承蒙天神的恩德,他们得到了堆积成山的粮食和数不尽的蔬菜肉类。
虽然军帐距离是韶关城不过一千米,可对于三万大军来说,这的确是一件十分耗费体力的活。
所有将士都分工明确的忙碌着,从军营到韶关城俨然开辟出一条有序不紊的搬运路线。
褚廷煜开口打气道,“兄弟们!我们再咬牙坚持坚持,趁着敌军现在乱成一锅粥,我们加把劲好好干!”
此时营帐外陆续走来几个穿着麻布衣服的人。
巡逻的军队立刻警惕起来,他们将人带到褚廷煜面前。
看着有些熟悉的面孔,褚廷煜还没来得及开口询问,他们就主动表明了身份。
“睿王殿下,我们都是韶关城内的老百姓。之前承蒙你的庇护,我们不仅有粮食吃,你还送来灵药治好了我们身上的病痛。”
“今日,我们是自发过来帮你们把粮草搬进韶关城的。我们老百姓都念着殿下的好,只能略尽绵薄之力还望殿下笑纳。”
“是啊,殿下倘若没有你的话俺们早就身首异处了,我们虽比不上常年行军的将士,但还是能帮将士们干点活计。”
褚廷煜俯身将男人扶起来,“行,你们可以来帮忙!但年过四十的老翁和未及冠的男子不能过来扛粮食。”
闻言,一众老百姓欣然投身到搬迁粮食的队伍里。
不久后,黑红战袍连成一条条长龙的队伍里,俨然多了五彩斑斓的新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