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读书的不容易
- 年代:老婆女知青,我就是猎神
- 米哈哈
- 2850字
- 2024-11-10 20:16:10
然而,当去年高考制度恢复的消息传来时,李静文的心还是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
她仿佛看到了自己重新回归校园、继续深造的可能。
但是,现实却给她泼了一盆冷水。由于长时间没有接触书本和知识,她的知识储备已经严重退化。
再加上缺乏合适的学习资料和复习环境,她想要参加高考、实现自己的梦想几乎成了一种奢望。
“唉,现在就是想复习也找不到合适的学习资料啊。”
李静文无奈地叹了口气,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困惑。
听到李静文的叹息声,李芳和李爱国都不由自主地皱起了眉头。
他们知道,对于李静文来说,这个梦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他们也清楚,现实的情况确实非常严峻。
“是啊,现在的学习资料确实太少了。”李芳附和道。
“我记得去年知青点里也有人准备高考,但是他们的资料都是家里人帮忙弄来的手抄本,而且还非常珍贵。其他人就算有钱也买不到呢。”
李爱国闻言点了点头,心中却暗自盘算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他知道,对于李静文来说,这个梦想不仅仅是个人的追求和渴望,更是整个家庭的希望和寄托。
因此,他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帮助她实现这个梦想。
“你们不用担心,我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李爱国突然开口打断了李静文的思绪。
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听到李爱国的话,李静文和李芳都不由自主地抬起头看向他。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疑惑,仿佛在问:“你真的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李爱国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继续说道:“过几天我会去公社一趟,除了给张德辉送鱼之外,我还会想办法打听一下关于学习资料的事情。我相信,只要用心去找,总会有办法的。”
听到李爱国这么说,李静文和李芳的心中都涌起了一股暖流。
他们知道,李爱国是个言出必行的人,既然他说了有办法解决,那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
然而,即使这个问题解决了,还有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
那就是家里的经济条件根本无法支撑他们几个人同时上大学。
李芳每天上工最多只能赚六个公分,而李静文则更少。
这些公分换成钱之后,除去日常的开销和队里发的粮食、柴草等东西之外,几乎所剩无几。
更不用说支撑他们上大学的花销了。
想到这里,李芳的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她知道自己是个女孩子,在这个重男轻女的年代里,能够有机会上学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了。
更何况她现在已经放下了书本这么多年,再重新捡起来恐怕已经力不从心了。
于是,她强压下内心的渴望和不安,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对李静文说道:“姐,你就别考大学了。静文和小妹上学就好了。再说了,我都放下书本这么多年了,再捡起来也不一定能够适应呢。”
听到李芳这么说,李静文的心中也不禁涌起了一股酸楚。
她知道李芳是在为自己着想,但是她也明白这个梦想对于李芳来说同样重要。
于是,她摇了摇头说道:“不行,芳儿。你也有权利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且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得很好。”
说到这里,李静文又转头看向了李雪:“小妹,你呢?你想不想上大学?”
李雪闻言愣了一下,然后有些羞涩地低下了头:“我……我也想上学。但是我知道家里的情况,我不想给哥哥和姐姐们添麻烦。”
听到李雪这么说,李爱国的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暖流。
他知道自己的妹妹是个懂事的孩子,总是能够为家人着想。
于是,他轻轻地拍了拍李雪的肩膀说道:“小妹,你放心。哥哥一定会想办法让你们都能够上学的。”
说到这里,李爱国又转头看向了李静文和李芳:“你们也不用太担心。不试试怎么知道结果呢?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去做,总会有办法的。”
听到李爱国这么说,李静文和李芳的心中都不由自主地涌起了一股勇气和希望。
秋风渐凉,11月11日的晨曦轻轻拂过村庄,带来一丝清新与宁静。
村头的老槐树下,几位知青正围坐一起,低声交谈,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你们知道吗?我看咱们村里的知青们,一个个都是白天在地里忙活,晚上却还要挑灯夜读,复习功课。”
说话的是赵文静,她梳着齐耳的短发,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这样的日子,他们既不耽误农活,又能给自己争取一个上大学的机会,万一哪天真的考上了,那可是改变命运的大事啊。”
一旁的刘芳闻言,微微点头,脸上露出赞同的神色:“是啊,赵姐,你说得对。咱们要是真成了大学生,以后分配工作,说不定还能回到村里,为乡亲们做点实事呢。到时候,咱们也能让村里人沾沾光,说不定还能带动村子的发展呢。”
“再说了,”赵文静继续说道,声音柔和却带着力量。
“就算最后没能考上大学,多看看书,多增长点见识,也是好的。毕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总不会错的。”
这句话仿佛说到了每个人的心坎上,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知青们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们的心中始终怀揣着梦想与希望,这份执着与坚持,让人动容。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大家纷纷表示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为自己,也为村子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
第二天一大早。
村里的广播准时响起,那熟悉而又略带沙哑的声音,穿透了清晨的薄雾,提醒着大伙去上工。
知青们纷纷起身,整理好衣衫,踏上了前往田地的路。
李爱国是这群知青中的佼佼者,他身材魁梧,皮肤因长期的劳作而显得黝黑。
他刚走到地里,就看到村里的老会计,正风风火火地朝自己走来。
李爱国心中一喜,忙迎了上去。
“王叔,这么早啊,有什么好事儿吗?看您这高兴的样子。”李爱国笑着问道。
王懿德笑眯眯地看着李爱国,眼中闪过一丝神秘:“是好事儿呢,爱国。你猜猜看?”
李爱国挠了挠头,憨笑道:“王叔,您就别跟我卖关子了,我这脑子哪猜得出来啊。”
王懿德见状,哈哈一笑,道出了事情的缘由。
原来,村里之前有两名厨师,一个是张师傅,一个是李师傅。
张师傅手艺精湛,之前在国营饭店上班,那可是体面又高薪的工作。
然而,张师傅却因为私藏饭店食材,中饱私囊,被国营饭店辞退了。
辞退后,张师傅无奈只能回到村里。
后来,他巴结上了村长李田福。
李田福就给他安排到了生产大队食堂。
王懿德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一丝不屑。
“不过,张师傅确实有点本事,做的饭菜还算可口,大家也就对他之前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李爱国闻言,心中暗自思量。
他知道,张师傅虽然手艺好,但人品却有待商榷。
而村里的食堂,又是大家吃饭的地方,万一出了什么问题,那可就是大事了。
“王叔,那这事儿跟咱们有什么关系呢?”李爱国不解地问道。
王懿德神秘一笑,道:“你别急,我还没说完呢。最近啊,我听说李师傅想要辞职,回老家照顾年迈的父母。这样一来,食堂就只剩下张师傅一个人了。我想啊,咱们知青里也有不少人会做饭的,要是能推荐一个人去食堂帮忙,那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吗?”
李爱国一听,顿时眼前一亮。
他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既能解决村里的实际问题,又能让知青们多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王叔,您说得对啊!咱们知青里确实有不少人会做饭,您看我怎么样?”李爱国拍着胸脯说道。
王懿德看着李爱国自信满满的样子,心中暗自点头。
他知道,李爱国不仅身强体壮,做事也认真负责,是个不错的人选。
“行,那我就把你的名字报上去了。不过啊,你得好好表现,别让乡亲们失望。”王懿德嘱咐道。
李爱国连连点头,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期待。
他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