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铁索连环

听到建文帝的声音,黄受忍不住心里一紧,想着要不投靠过去算了。

这下西洋的活真不是人干的。

不仅要背井离乡,在海上漂泊,一个不小心就死在海上,尸首也只能就地掩埋,不能回到家乡。

这燕王打进了南京,当了皇帝,他们这些老兄弟也算是从龙之功。

怎么别的兄弟都分到了田地,在内地活的逍遥自在,他们这些却要一遍遍的下西洋?

心里实在有些不平衡。

黄受咬了咬牙,想着站出来振臂一呼,带着船上的兄弟投靠朱允炆算了。

“兄弟们,我们不如投了建文帝!”

黄受错愕地看向甲板上一个军官。

听声音是福建人?

那个百户大声说道:“大家都是跟着燕王一起打天下的,凭什么他们在地上吃香的喝辣的,我们却要在海上漂泊,要是我们有一个三长两短,还要我们的儿子、兄弟补上,这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不如随着建文帝拨乱反正,打回南京城,以后也可荫庇子孙。”

等一下,这不是我的词吗?

黄受脸色微微涨红,觉得这个百户抢了他的话。

这个时候不是该他站出来,振臂一挥,带着对出海不满的兄弟们投了建文帝朱允炆,一起杀回南京城的吗?

这人怎么抢我的戏份啊!

黄受忍不住跳了出来,想要说些什么。

但是。

下一刻,一抹刀光在眼前划过,那个想要鼓动造反的百户脑袋飞到了天上。

田资平静地举着朴刀,似是做了一件小事。

其腰牌赫然是锦衣卫。

“想要学别人从龙之功,你也配!”田资唾弃道:“南方人就是不可靠,这么多年了,还惦记你们的允炆,当初方孝孺他弟南下募兵,你们咋不去啊?”

讥讽了两声,田资才注意到跳出来的黄受。

“你有什么事吗?”

“……”黄受双眸瞪大看着被斩首的百户,神色变得严肃,指向了建文帝的船只:“我们要不要上去拿下他?”

田资道:“那不是我们这些小军官要考虑的。”

就像田资说的一样,留在船队的副使王景弘举着望远镜,额头渗出了汗珠,他大骂道:“哈只那个混蛋,怎么放这个家伙过来了,直接杀了他不行吗?”

侯显拢袖而立,道:“没事我们现在撞沉允炆的船也是一样的。”

“那你去撞啊!”

“应该你去吧,陛下善待我等,不就是为了今天。”

“你当我没有读过史书,我不做成济。”

“那你说怎么办?”

两人的争执声在宝船中央的船室中响起。

郑和带着两千骑兵离开,现在只剩下下一万步兵,还有大量的非战斗人员,像是买办、通译、火长、工匠……

来犯的敌人则有五万人。

大多为僧伽罗人的军队,少部分精锐则是朱允炆招募的汉人军团,他们或是海盗,或是靖难大战时逃窜的败兵。

哈只这样的百战之兵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有僧伽罗人和印度人拖后腿,这五万人的大军绝对打不过留守的一万步兵。

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

要怎么处理朱允炆?

朱允炆是皇帝。

也是天子。

杀死天子,这是天大的罪过,即使经历了千年的分分合合,朝代更替,让皇权的神圣性受到了削弱,但是在海外无数人面前,当众杀死天子……

船队还真没人敢做这个决定。

三国时代,魏帝曹髦一身帝王之气,毅然拔剑,踏上辇车,率领着殿中的宿卫与那些忠诚的奴仆,高声呼喊,冲出了那金碧辉煌的宫殿。

行至东止车门,曹髦一行人遭遇了司马昭之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及其麾下部众。

曹髦左右之人,怒目圆睁,呵斥之声震天响,那司马伷的兵士们,在这威严之下,竟吓得四散奔逃,宛如秋风中的落叶。

正当此时,中护军贾充,自外而来,与曹髦迎面相逢,于那南面宫阙之下曹髦亲执长剑,上前质问这些乱臣贼子。

周遭众人,见状欲退,贾充之军似有败象。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骑督成倅之弟,太子舍人成济,心急如焚,向贾充问道:“事态紧急,敢问该如何应对?”

贾充沉吟片刻,说道:“司马公养育尔等,正是为了今日之时。今日之事,无需多问!”

言罢,成济瞬间拔出长戈,勇往直前,刺向了曹髦。

那一刻,鲜血四溅,曹髦倒在了车下,一代帝王,就此陨落。

这便是历史上那桩震惊朝野的“司马昭弑君”之事。

此事之后,晋朝似乎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了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成济,那位执行了弑君之命的人,最终也难逃一死,被赐以极刑。

如今的情况,和一千多年前何其相似,被篡位的天子率领仅有的部下奋力一战,怒斥船队上的官兵是乱臣贼子。

若是他们将朱允炆杀了。

那就是将永乐朝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想想自己的九族。

想想自己的家人。

大部分人都只能假装没看见。

也有一些忠义之士想要上去捉拿朱允炆,但是却被文官劝了下来,他们倒不是多喜欢朱允炆,只是出于一个简单的理由。

朱允炆现在要是死了,当今皇帝定要遗臭万年!

这事也无法掩盖。

不要说此地人多眼杂,就说现在大宝船上就有不少外国的使臣。

当着外国使臣的面,当众杀死废帝……

仅仅是想想,王景弘都觉得皮痒,似是有刀子要将他千刀万剐。

郑和呢?

现在很需要郑总兵啊!

这个锅我背不动,只有您才背得动啊!

王景弘在内心哀嚎。

此时,侯显开口了。

“先将战船连起来吧。”

“啊?”

王景弘先是疑惑地看向他,尔后恍然大悟,道:“确实该如此,先将所有的战船连成一片,任何船想要叛逃,都需要解开铁锁连环,如此无人可以叛逃,敌人想要进攻我们,只能进行水战,但是水战我们是无敌的。”

理解到这一点,王景弘立刻对着左右下令。

咚!咚!

金鼓声从大宝船上响起,令旗升起,迎风飘扬。

见到旗帜,听到金鼓,远处的宝船也纷纷擂鼓,鼓声传出去,马船、坐船等战斗用船只也纷纷擂鼓。

金鼓声在锡兰的码头响彻。

所有的船只向着大宝船聚集而来,港口的步兵连忙跑上战船,或是乘坐小船,向着大宝船而去。

哈只命令船只来到合适的位置,前方的水兵将铁锁扔向隔壁的战船。

船队的百艘船只纷纷用铁索和木板连在一起。

这是历史上著名的“铁索连舟”战术。

这项技术可以将一千艘船只用铁锁和木板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海上堡垒,在接舷战中几乎无敌。

最早是宋末统帅张世杰使用的,他利用自己的战船数量优势,把千余艘船只用铁索和木板连在一起,然后把大臣和皇帝的行船放在来连环船的中间,摆出一个被动的防守阵型。

到了元末,陈友谅的汉军和朱元璋的吴军在鄱阳湖以西南和东北方向遥相对峙,在经过前阶段的多次碰撞之后。

陈友谅认为自己的战船无论是数量还是体型都要强于吴军,但是仍不能取得大胜的原因就是没有发挥战船的优势。

于是,也使用了铁索连环战术,只是书读少了,没有看下一页的防火小妙招。

大明水师的船舶技术传承自陈友谅。

这个战术郑和船队自然也会,不过他倒不是为了交战,而是为了对抗风暴。

现在将船队连在一起,不仅仅可以防止船队出现叛徒,还可以保证僧伽罗人的军队无法撼动船队,至于抢走他们的船舶,那更是痴人说梦。

唯一的问题就是,只能防守,无法进攻。

哈只望着绕着船队游荡的朱允炆的龙船,低声自语:“陛下,我已经开了一炮,想要神不知鬼不觉地弄死他……已经对得起您了。”

叹息一声,他低下头带着手下在船上涂抹防火的淤泥,让人将火炮搬到甲板上,对着外面,防止有人用火船偷袭。

战场逐渐僵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