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标准化训练(求追读!)

鸦头川墩东侧,新开辟出来的校场之上。二十八名火铳兵背着长枪,呈军姿站立。

在他们前面的一百步,竖着一块块木桩靶子,都是从附近山坡上砍下来的新木头。

火铳校场本来在墩堡里面,但是射击声音太大,里面的居民们刚开始还觉得十分新奇,后来实在无法忍受开枪时巨大的噪音,便通过各种渠道向王少钧投诉。最终王少钧下令,重新在东边的山坡下建立了一个新的火铳校场。

此时王少钧带着斗子和梁虎子这两个亲卫,坐在校场的观训台,正在等待检阅火炮营这些天来的训练成果。

“呈射击队形站立!”

只听得刷刷刷一阵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士兵们分成了三队,第一排到第三排前后的人并没有对齐,而是斜列,错开了一个身子。

“持枪!”

场上的营官张二元大声喊道。

所有人都行动起来,第一排单手握枪,右手则放在腰间的一个小竹筒上,里面放着油纸包裹着的弹药包。第二排和第三排则双手握枪,等待第一排发射。

“一队听令!”

“洗铳!”(用搠杖将铳膛清理干净)

“下药!”(填装发射药)

“送药实!”(用搠杖将火药捣实)

“下铅子!”(填装铅弹)

“送铅子!”(用搠杖将铅弹捣入膛底)

“下纸!”(往铳管里面填一团纸)

“送纸!”(用搠杖将团纸捣入膛底)

“开火门!”(打开火门盖)

“下线药!”(将引发药倒入火门)

“闭火门,安火绳!”

总共十一项流程,其中最后两道流程可以放在一起执行,因此合为一道指令。

其中下纸和送纸主要是弹丸在装填过程中从枪口掉落,并且确保弹丸能够顺利推进到枪管内。等今后这些士兵们熟练了,进入战场中后,这两个流程其实是可以简化的。但现在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王少钧看着他们一丝不苟的动作,心中十分满意。

他之前跟张二元重点做了交待,就是要经过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训练,让这些士兵们将这些动作都变成肌肉记忆,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步骤准确无误的做出来。

他前世曾经看过有关近代军事的一些书籍,西方军事领先世界的关键节点,便是荷兰人莫里斯把火绳枪操作进行了标准化。

虽然他并不是想吹捧戚继光,然而实际上,早在《纪效新书》里,戚大帅就已经对鸟铳的操作步骤进行了规范,还编成了歌,名叫‘铳歌’。

而且,戚大帅所用的竹筒,要比西方人的纸盒更加方便。这也是王少钧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可以说,戚继光的出现,实际上是将明代的军队素养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至少在当时是领先于世界的。

不过明朝已经历经了两百余年,整个社会变得腐败而又僵化。就像是一个浑身长满肿瘤,器官衰竭,连动一步就要喘三喘的大胖子。

戚大帅这样的大才最终在失去了政治的庇护后郁郁而终,他所留下的戚家军也在他死后被朝廷全部屠杀剿灭。

这支传奇的部队在对外的战争中几乎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后却因为讨要自己的工资而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不可谓不讽刺。

这让王少钧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是给士兵们发工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第二个道理就是千万不要想着给大明卖命。

王少钧收回思绪,看到这些士兵们已经全部准备完毕,双手端枪,呈射击状态。

张二元看向王少钧,大声喊道:“启禀大人,射击小队已全部准备完毕。”

“命令射击。”王少钧沉声说道。

“是。”

张二元转过头来,对士兵们大声喝道:“射击!”

下一刻,第一小队手中的火铳全部发射,在硝烟的笼罩中,前方十个木墩倒了五个。

紧接着,第二队上前,重复第一队的动作。最后则是第三队,如此往复。

三轮下来,二十八个士兵共打了八十四次,打中靶子四十九次。

一百步的距离还是有点远,命中率刚过五成。

张二元命令众士兵集合,朝着王少钧一路小跑过来,一脸懊丧道:“大人,他们都是瞎子。”

“只要不是傻子就行。”王少钧对他的兵认可道:“流程走的不错了,接下来,先别管准确率,把装弹的速度提上来。至少要比现在快一倍。”

“是,大人!”

“还有,战场上的形势要比校场要恶劣得多。士兵们在训练的时候,要多加入一些真实的环境。”

张二元听到这句话,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道:“这个......大人,恕小人愚钝......”

“这还不简单?”王少钧微笑道:“比如弄一些滚木,让他们在滚木上装填,或者在两边放上铜锣,一边在他们身边敲打,一边让他们装填。我想要得到的效果是,无论多极端的情况,他们都能准确的将弹药装填完毕,然后快速射击。”

张二元顿时恍然,一脸佩服道:“明白了!大人就是大人,小人怎么想不到这一招。”

“行了,别拍马屁了,赶紧行动吧。”

“是,大人!”

......

在火铳营训练的时候,墩堡南边的开荒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这段时间要来,神口墩也得到了建设,大片大片的荒田被开垦,然后连在一起。

附近村子有些不愿意加入军户的,为了一口饭吃,也都来墩堡打长工和短工。墩堡的名声正在飞速传开,渐渐地,保德州的西南路和东南路都知道鸦头川堡有一个王财神。

在金钱的作用下,这片土地正在从荒凉的状态渐渐变得有生气起来。

王少钧对刘平下的任务很简单,明年三月份之前,至少要开垦出一千五百亩土地出来。他必须保证,从明年开始,不用再去买粮食,只用屯田便能养活这一大票的屯民。

渐渐地,静乐都的地界基本上都已经开荒完毕了,刘平带着屯民们抓紧时间补种冬麦,剩余的人则接着向前开荒,很快便开荒到了长乐都的土地。

刘平当然不想过冬的时候还要开荒,于是只能趁现在还算凉快,抓紧完成王少钧的任务。这样冬天的时候便能少干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