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时间转眼来到十月份的下旬,商号的车队终于装货完毕。准备送往岢岚州城,然后销往整个山西。

这次的出货量很大,是为过年前做的最后一次准备。光骆驼就动用了二十头,还有十几辆驴车。不仅有成箱成箱的卷烟,还有许多这两个月刚做好的棉布。

经过这几个月的发展,卷烟市场新增了好几家商号。现在卷烟的销售额虽然仍有增长,但已经趋于平缓。

毕竟卷烟现在的目标客户主要还是少数的有钱人,广大的穷苦人民并没有,想要继续增长,只能寄托于明年开拓山西以外的市场。

卷烟在前世的市场当然庞大,但主要因为是工业化生产。在这个时代,并不能有太多的量产,再加上原料的限制,尚无法做到平民化普及。

虽然王少钧现在有很多地,但无法在山西种烟草,而且就算想种也种不活。

而棉布的市场却十分巨大,属于主要的日用品之一。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升斗小民,想要安稳过个冬天,都离不开棉布的保暖。其潜力当然要比卷烟要大得多。

其实在这个时代,棉纺已经十分普及,织业早已从手工向产业化发展,制丝和机织分化专业。在原材料充足的情况下,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日织也能达到三匹。甚至有的熟练工若是日夜赶工,一天能织四到五匹。

但新式纺织机和飞梭织布机带来的改良,让这一效率再度得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提高。

原本一个熟练工一个月可织布一百匹,但自从用了新式纺织机和飞梭织布机后,一个月的织布量可达到六百匹以上。王少钧共召集了六十余位纺织工,每个月的产量可达将近四万匹。

当然,三万多匹布投入到市场上并不能掀起很大的波澜。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光松江一个地方,一年棉布的产量就有两千多万匹。

但由于效率的提升,导致人工成本少了许多,每匹布的成本也变得很低。这使得鸦头川墩生产出来的棉布极具价格上的竞争力。

不过王少钧并不想做搅局者,这种大批量的东西,他只需便宜几分银子,便会有大把大把的商家来跟自己合作。

这是春节前的最后一次出货了,王少钧要确保能好好过个肥年。

装车完毕后,荀先生终于也要离开。这次要运送的这批货物,总价值至少在四万两白银左右,为此王少钧派出三甲队伍,由队正张小康亲自看护。沿途还有情报局的人来回照应传信,务必要做到万无一失。

临走之前,王少钧和金大海,还有工坊的主管许东和沈贯亲自前来送行。

荀先生和他们一一告别,最后来到女儿荀岚竹的面前。

这些天来,荀岚竹一直偷偷的央求父亲带她一起走,可一直得不到父亲的回应,此刻的心情灰败到了极点,看向父亲的眼神尽是愁苦。

荀先生也是心中难受,但他只能选择将女儿交给少东家看护。无论是对女儿的未来,还是对自己的事业,他相信这都是最优解。

虽然没有婚礼,但婚书都已经签了。

虽然女儿很冷漠,但荀先生心中仍然是十分心疼,轻声说道:“竹儿,为父走了啊。可能要到过年才回来,这段时间,你在墩堡好好的,没事不要乱出门。有事情就找少东家。我已经跟金总管说好了,想要什么书,就让他给你买。保德州城总能买得到。现在天气变冷了,你要多穿点衣服,反正墩堡里的棉衣有的是......”

他絮絮叨叨的说着,荀岚竹却不看父亲,紧咬着嘴唇,一直低着头,不过最后终于缓缓开口道:“爹,你在外面也要注意身体。”

听到女儿关心自己,荀先生显得十分开心,点头道:“爹知道了。”

他最后慈爱的看了女儿一眼,坐上驴车,朝王少钧招招手道:“少东家,我走啦,竹儿就托付给您了。”

“放心吧。”王少钧微笑着朝荀先生招招手道。

不管荀岚竹心里怎么想,就冲着荀先生的面子,王少钧也会对荀岚竹好。

随着张小康的一声吆喝,车队很快便启程离去。

王少钧转过头来,看到荀岚竹带着丫鬟小翠兀自站在那里发呆,微风吹拂下,倒真有些飘飘欲仙的感觉。

讲道理,他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这些日子以来,一直在操心墩堡的事情,已经是渴了好几个月了。

此刻看到这样一个美貌苗条的适龄女子,又是下了婚书的,倒真有些意马心猿起来,心想这大长腿若是穿上短裙,该有多迷人?

荀岚竹注意到王少钧的目光,忙低下头去,拽着丫鬟小翠离开。

王少钧快步走上前去,和她并排而行,又保持一定的距离,问道:“荀姑娘,这几天在墩堡,还习惯吗?似乎很少见你走出房间。”

其他人看到王少钧去和荀岚竹搭话,都十分默契的转身离开,只留下贴身侍卫斗子一人。

“一切顺遂,多谢大人关心。”荀岚竹不卑不亢的回答,显得十分冷漠。

王少钧微微一笑,单刀直入道:“听说你并不中意我,只想嫁给读书人?”

荀岚竹没想到王少钧竟也知道了这件事情,脸色一变,害怕他会生气,语气很轻道:“没有...没有的事。”

“不必难为情。”王少钧语气柔和道:“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别说你喜欢读书人,我也喜欢读书人。只是,我有件事情殊为不解,姑娘读的书多,还请荀姑娘为我解惑。”

“什么事情?”荀岚竹有些好奇道。

“读书人读书,是为了什么?”王少钧沉声问道。

荀岚竹还以为王少钧问此话,是想说那些读书人读书,也不过是为了升官发财,和普通人的想法没有什么两样。她仔细想了想,朗声说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王少钧说道:“荀姑娘果然博学。——这是北宋·张载的《横渠四句》,对吗?”

荀岚竹有些意外的看着王少钧,没想到他竟能说出这几句话的来处。

只听王少钧继续说道:“这几句话的意思,说穿了很简单。读书的目的就是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我的理解对吗?”

“是的。”荀岚竹点了点头道。

王少钧微微一笑,将手一摆,示意荀岚竹向远处看去。

此时绿油油的冬麦已经破土而出,整片整片的,正随着微风来回起伏。远处的屯民们在热火朝天地开荒翻土沤肥,准备为来年种植番薯做准备。

整个墩堡都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王少钧指着远处的那些屯民,轻声道:“荀姑娘,那我现在做的,不就是那些读书人最终想要做的事情吗?咱们河曲县衙那些当官的也都是读书人,可在他们的治下流民如潮,老百姓们撇下田地往外逃的不知道有多少。要不然就是沦为佃户,大片的土地被荒废,又有哪些地方能像咱们墩堡这番光景呢?”

荀岚竹顿时一愣,心想这少东家说的似乎确实如此,还真想不出话来反驳。

王少钧看荀岚竹陷入沉思,知道这女人的思想已经松动,正是提升逼格的好时机。

于是他凭风而立,朗声开口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荀岚竹听到这位自小‘不学无术’的少东家在吟诗,而且竟然是没有听过的诗,一时间呆在了那里。

王少钧指着远处的屯民们道:“这些屯民们比那些读书人更伟大。他们就是我的英雄。仅作此诗,献给这些劳动人民!”

“这诗....是你做的?”荀岚竹喃喃问道,整个身心都受到了冲击。

“拙作拙作,不值一提。”王少钧微微一笑道:“荀姑娘,你也是个读书人,有件事情我想拜托你。”

“少东家请讲。”

“墩堡里收了一些屯民的孩子,急需一位先生教诗词,不如就请你来教吧。”

荀岚竹讶异道:“我....我也可以做先生吗?”

王少钧看着她的眸子,轻声道:“不知你是否愿意?”

“自然是愿意。”荀岚竹连连点头道:“反正我在墩堡也是无事。”

“那就好,此间风大,这就回去吧。”

王少钧摆出了一个请的手势,当先便行。

荀岚竹默默跟在后面,在心中不停默念着王少钧方才吟的那首诗:“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又应景,又贴切。想不到少东家的才气,竟如此之高!心胸也还很广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