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如何解决政治立场问题?
- 解决“六个方面问题”的理论、方法问答
- 刘玉瑛 王文军 赵长芬编著
- 3449字
- 2024-09-23 14:38:19
我们党能够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发展壮大起来,能够在千难万险中一次次浴火重生,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站稳人民立场,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共产党宣言》郑重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中国共产党摆脱了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面对广大人民备受压迫和屈辱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正是因为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坚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坚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坚持与人民群众同进退、共患难,一直相信和依靠群众,我们党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勇挑重担,带着让人民尽快摆脱贫困和实现当家作主的使命,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了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中国共产党围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人民群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增进了人民福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中国共产党积极回应人民诉求,带领中国人民攻坚克难、消灭绝对贫困,深入探索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必须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下,我们党聚焦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重大关切,持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3]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
第一,坚持人民至上。古人讲:“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这句古语强调治国者必须善于与民同利。只有与民同利,天下人才会拥护他;独占天下人利益的,天下人就图谋对付他。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4]党的七大通过了毛泽东的政治报告,并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宗旨写进了党章。现行党章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5]在抗击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第一时间强调“生命重于泰山”“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党中央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上至百岁老人,下至新生婴儿,我们都全力以赴投入救治,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6]
第二,紧紧依靠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古人说:“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如果有能力充分发挥和利用众人的力量与智慧,就可以所向无敌、无所畏惧。坚持唯物史观,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是中国共产党与此前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完全不同的立场品格,也是区别于世界上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1934年10月,8万多中央红军主力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根据地百姓上演了送别红军的感人一幕。近90年来,这首《十送红军》唱遍全中国,反映了长征时的军民鱼水情深。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广泛发动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正是因为紧紧依靠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我们才最终成功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我们要坚持人民民主,更好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第三,不断造福人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华民族千年夙愿梦想成真;再到奋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日子越过越好。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践行宗旨为民造福”。
第四,牢牢植根人民。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20世纪30年代革命战争时期,这首《苏区干部好作风》歌谣,在苏区上下广为传唱,成为当年苏区干部扎根人民的生动写照。“苏区精神”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廉洁自律、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和惩治腐败,坚持不懈整治“四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坚持不懈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发生因脱离群众而最终失去群众的现象。
注释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9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1页。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9页。
[4]《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页。
[5]《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1页。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