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传统与非传统挑战相交织

伴随着金融和经济安全问题的暴露,非传统安全范围扩大,危害国际社会健康与稳定发展的因素在国际间传播,比如信息与网络、粮食生产与销售、能源开发与利用、水资源的保护等。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为这些内容的传播提供了技术条件,跨国行为体(如跨国公司、国际组织)通常遵循国际市场规律和国际规则来处理这些问题,进行交流与合作。然而近些年来,这些非传统安全问题也被更多传统安全因素干扰。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国内经济深度调整,国内经济、贸易、食品、环境等问题激发了社会矛盾,国际安全的任何变动都会对各国国内产生相应的影响,各国国内政策的调整也不得不顾及国际安全问题。在国家权力的影响下,非传统安全内容普遍带有传统安全色彩,表现为更加复杂多样。

非传统安全范围与内容的扩大和复杂化进一步表明,非传统安全背后是国家利益的诉求,从国际安全合作转移到更加依赖于国家自身的安全保障。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引起的全球市场经济问题大暴露的时代,市场经济自由无序发展的一面得到凸显,各国政府宏观干预政策不断出台,使生产要素配置处于政府掌控之中。然而,在现有国际安全结构体系中,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仍然是常态,各国在世界市场与国际关系的竞争与合作中逐渐表现为全方位的外交关系,使国际安全结构处于多元胶着状态,成为一个容纳了世界市场不同主体的全球复合体。与经济政治化相似,在传统安全态势增强的同时,多样态的非传统安全也表现出政治化趋势。当各种国际安全问题都通过政治手段解决时,国际安全问题就渗透进国内社会,成为国内安全问题的影响要素;解决国内安全问题,必须把国际安全作为一个变量来考察。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国家间的争端增多,国际安全问题渗透到国家安全问题层面,国家内部的社会稳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生产安全问题、债务问题、财政问题、就业问题、社会思潮问题等都会对国家安全结构变动产生重要的影响,处理不好有可能引发国家安全危机;另一方面国家间在解决争端问题时,也对国家间的合作充满诉求,于是国家安全战略又与多样化的外交形式紧密结合,表现出多边合作的意向。

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传统安全威胁依然严峻,非传统安全威胁也很突出。国际安全领域出现大量新情况,如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非国家角色作用的上升、全球性问题的突出以及安全观念的更新等。因此,对国家安全包括对国际局势的研究必须在旧逻辑和新现实之间建立有益的平衡。我国必须适应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确立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观,构建相应的国家安全战略,立足维护国家安全工作实际,在强化自身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国际安全合作,积极防范传统安全威胁,有效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挑战,同时注意避免安全“泛化”倾向,切实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

我国的国家安全逐步从传统的政权安全和军事安全向总体国家安全转变。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能源安全、网络安全、核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领域的问题作过专门的讲话,指出这些非传统安全领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战略实施的重点。更多领域的安全问题包括国家主权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制度安全、政权安全、社会政治秩序安全等,既需要从政治责任层面去理解,也要在国民生产生活中得到体现。在当今世界大变局的背景下,我们应认真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锐意进取,奋力开拓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专题讲堂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并作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为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证国家安全作为头等大事,高度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并作出战略擘画、全面部署。2014年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提出“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2020年12月,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举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个坚持”的要求,其中强调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强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新时代十年来,我们党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发展和安全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形成新发展格局,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这既是前提和保障,也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打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把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越来越复杂。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面临挑战,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新征程上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具有更加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各类要素、各个领域、各方资源、各种手段,加快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等四个方面作出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需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扬斗争精神,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切实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资料来源: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wp/2022-12/30/c_1129243268.htm,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