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则有备:新时代安全教育通论(大学生版)
- 程炜主编
- 935字
- 2024-09-26 13:49:20
二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基础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不仅有其现实需要,而且有其思想渊源。既是对我国传统安全战略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发展和升华。
总体国家安全观植根中华文化沃土,有着深厚思想文化渊源。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古代先贤提醒人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张当政者要有忧患意识,对可能威胁国家前途命运的危险时刻保持警惕。在国与国交往中,中国人推崇亲仁善邻、以和为贵,强调睦邻、安邻、富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中国人敬畏自然,崇尚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整体性思维,重视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主张对问题予以整体性理解和把握。总之,追求周边和睦,强调和谐理念,在多数情况下不干涉周边国家内政,是我国古代安全战略思想的精华,仍然具有较高的当代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国家安全问题,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具体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国家安全思想,为维护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坚强保障。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安全的主要特点是维护主权安全。毛泽东把握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充分利用当时的主要矛盾,有力维护新中国国际安全。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安全的主要特点是维护发展安全。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强调国家安全要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既要保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又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江泽民针对复杂多变的地区环境,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进入新世纪后,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国家安全更加强调为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创造良好稳定的内外环境。胡锦涛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安全既要维护又要塑造,不仅要维护好主权安全、发展安全,还要从全球视野和时代高度塑造安全。这充分说明,国家安全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既有一以贯之的内容,同时又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国家安全不是权宜之计,是为了长治久安。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动态的、发展的、可持续的眼光把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