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龙门传说
在短暂的休憩后,李处长开始了他的讲述,将龙门那古老而神奇的传说娓娓道来,引得队员们听得如痴如醉,昆明西山龙门石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龙门不仅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更承载着一个关于云南人状元情结的传说。
隋炀帝杨广为了打破世袭门第的桎梏,,于隋炀帝三年(607年)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科举制度成就了无数寒门子弟的仕途之路。自开科举以来,云南的士子们为了求取功名,纷纷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然而,岁月流转,时光荏苒,上千年来,云南的士子们尽管努力备战、前赴后继,却始终未能在这场全国性的考试中夺得过状元。这引发了种种猜测,时间一长,说什么的都有,有的传言说这是因为云南没有龙门石窟,无法孕育出龙凤之才。后来还有传言说,云南之所以不出状元,是因为“挂榜山”(西山悬崖的别称)上没有“龙门”。甚至坊间还流传着一句“云南不点状元”的戏言,这戏言似乎成了套在云南学子身上的“魔咒”。
云南的官员、乡绅、学子都觉得很没有面子,很是焦急,于是在士绅的带领下,云南儒林士子便积极筹措资金,决心在险峻的“挂榜山”悬崖峭壁上,开凿“龙门”。众人坚信,一旦在“挂榜山”的绝壁上成功凿出“龙门”,云南的学子们便能如“鱼跃龙门”般,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金榜题名,大魁天下。这引发了种种猜测,时间一长,说什么的都有,有的传言说这是因为云南没有龙门石窟,无法孕育出龙凤之才。后来还有传言说,云南之所以不出状元,是因为“挂榜山”(西山悬崖的别称)上没有“龙门”。甚至坊间还流传着一句“云南不点状元”的戏言,这戏言似乎成了套在云南学子身上的“魔咒”。
云南的官员、乡绅、学子都觉得很没有面子,很是焦急,于是在士绅的带领下,云南儒林士子便积极筹措资金,决心在险峻的“挂榜山”悬崖峭壁上,开凿“龙门”。众人坚信,一旦在“挂榜山”的绝壁上成功凿出“龙门”,云南的学子们便能如“鱼跃龙门”般,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金榜题名,大魁天下。在西山脚下的渔村里,有一位青年石匠与他相恋的姑娘听到‘凿龙门出状元’的传说后,挺身而出,立下了效仿“禹凿龙门”之志,决心在昆明西山打造一扇“龙门”,以助云南的学子们一臂之力。儒林士绅为之感动,纷纷解囊相助,在众人的期盼与支持下,青年石匠与伙伴历经风雨,在悬崖峭壁日夜劳作,姑娘做饭送水、缝补浆洗,经过无数个寒来暑往的辛勤努力,成功打通了云华洞,并凿出了那扇象征着希望与梦想的“龙门”——达天阁。他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完成了这一壮举。在达天阁全部竣工之时,青年石匠却发现魁星手中的笔锋不够锐利,于是精心修凿笔尖,然而,“嘣”的一声脆响,那支承载着无数期盼的神笔竟意外断裂,多年心血断送,更给云南学子状元情结带来不祥之兆!
青年石匠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与绝望,拾起断笔,纵身跳下绝壁。他心爱的女子目睹心爱的人舍身万丈深渊,心如刀绞,痛不欲生。她日复一日地坐在滇池边悲泣,泪水如泉涌般流淌,渐渐地,她的泪水融入了滇池的碧波之中。等泪水哭干了,她的身躯竟奇迹般地化作仰卧于滇池旁边的西山群峰,这就是“龙门”和“西山睡美人”的悲壮传说。大家急着追问:“后来呢?云南出状元了吗?”李处长轻抿了几口水,润了润嗓子接着讲,这不是空穴来风的传说,据史书记载,公元1886年,贵州贵阳花溪青岩的才子赵以炯,在科举中一举夺得殿试一甲头名,中状元,成为云南、贵州两省自科举以来“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第一人。彼时,云、贵两省同归云贵总督统管,总督府设在昆明,所以赵以炯中状元后,云南、贵州两省都热烈庆祝,赵以炯被誉为“滇黔双省第一状元”。在当时云南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条件比贵州更好,却出不了状元,云南地方官和千万学子感觉压力山大呀。出人意料的是,在科举考试制度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1903年,云南石屏的青年才俊袁嘉谷,应试经济特科,荣获一等榜首,成为“经济特元”,成为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郎,终于成全了前辈们历经艰难困苦开凿“龙门石窟”的一片苦心,圆了云南人的状元梦,也终结了“云南不点状元”的历史遗憾。经济特科是清末新政特设的科举制科,它与传统的文、武科举并列,它不再拘泥于八股文的陈词滥调,转而聚焦于经世致用、治国理政的方策,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由于袁嘉谷获得的是“经济特科状元”,而非传统的科举考试状元,所以,清朝文状元名单上并没有收录袁嘉谷的名字。当然,在云南人的心目中,他是云南独一无二的“状元”。袁嘉谷终于成为云南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状元了,消息传来,四方轰动,人们在昆明建了一座“聚魁楼”,并由云贵总督魏午庄手书“大魁天下”一匾高悬楼上,老百姓则只叫它“状元楼”。
其实,在袁嘉谷之前,云南有两次离“状元梦”已经很近了,但最终梦想没有成真,成为历史上的遗憾。第一次是在明朝嘉靖十一年(1532年),楚雄人李启东,参加会试成为第一甲第一名,在后来的殿试中原拟他为新科状元。然而,命运却与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嘉靖皇帝轻信了钦天监的荒诞之言,认为当时天下干旱,唯有选取名字中蕴含雨水之意的人为状元,方能祈求上苍降雨解旱。恰在此时,另一位名叫秦鸣雷的进士因其名字中的“鸣雷”二字与降雨之意相契合,就把秦鸣雷点为状元,将李启东下降为二甲第一名。因而李启东被认为是云南历史上“失落的状元”,如果李启东成为状元,云南的状元梦也就提前了370多年。另一次,则是关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状元骆成骧。他诞生于1865年的会泽县金钟镇,原姓李,命运多舛,七岁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生活艰辛。恰在此时,一对来自四川的骆姓夫妇到会泽做生意,李父就将年幼的儿子过继给骆姓夫妇为子。不久,骆姓夫妇带着养子,改名骆成骧回到原籍四川资州。岁月流转,骆成骧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与卓越的才华,终于在1895年的科举考试中中了进士,并在随后的殿试中一举夺魁,荣获“钦定第一”成为头名状元。此时,四川和云南开始争夺骆成骧的户籍,由于骆成骧在资州和成都求学,并且以四川学籍报考,因此最后被划为四川资州籍贯,成为四川状元,云南状元梦又没有实现。李处长:“好了,讲完了。大家也休息得差不多了,是时候返回基地了。”队员们依依不舍,踏上了归途。回望龙门,那些古朴的建筑、精湛的石刻艺术、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以及流传千古的神奇传说,无不让人意犹未尽。
历经四个小时的行程,他们终于顺利返回了基地。李处长对队员们的表现给予了极高的赞誉,尽管他们身体很疲劳,但每个人都出色、圆满的完成了这次艰苦的体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