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臣子,提出正确意见只是成功的一半,另外一半就是让皇帝接受你的意见。这件事,是法正教会他的。
对于大多数皇帝,虚心纳谏,都无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就算是他,起于民间,做过织鞋贩履的小贩,在身居高位后、在当了皇帝后,也不免会变得偏执,如果不是孝直和孔明能时常在他身边匡扶,他怕是也会做出一些荒唐的举动。
就很可怕你知道吧,每当你动了享受享受的念头,法孝直和诸葛孔明就会自动看穿你的一切想法。
主观上刘备是不想纳谏的,但客观上来说,他也实在是遭不住这两位大才子拿着《尚书》、《春秋》、《左传》中主嬉国亡的例子轮流朝着他头上砸。
在两大才子的隐含意思里,他好像差一点就要变成酒池肉林的商纣王与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了,马上就要亡国了。
每到这时,他就只能赔着笑脸来掩饰尴尬,顺道再偷偷把享乐的念头打消掉。
他也很无奈,可他能怎么做?认真听话呗。还能离咋的?大家一起把汉室复兴好比一切都重要。
因此,身居高位却还能主动谦虚纳谏的,都不能说是稀有,根本就是绝无仅有。
根据刘备生前的认知来说,他就没见过这种人。若再结合一下他死后九百年的历史,也就只有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一人而已。
刘备觉得,李世民这小子确实是经天纬地之才,不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不弱于他家高皇帝。甚至,哪怕再过九百年,能与这小子比肩的皇帝,怕也是少有。而赵桓,显然是不能和李世民相提并论的。
因此,当刘备看到李纲在忤逆了皇帝意愿之后,依然侃侃而谈之时,他就已然猜到了结局。
在国家风雨飘摇之时还想着资敌的皇帝,显然是不会去改变自己想法的。能让赵桓现在还坐在这里,不像道君皇帝一样脚底抹油地麻溜儿逃跑,李纲就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李纲这老头儿,虽然执拗儿,感觉脾气还很暴躁,但却是真真正正的公忠体国,也是真真的为国家,为社稷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比那只会阿谀奉承的软骨头李邦彦好太多了。
纵然脾气暴躁,但如果大宋臣子都能如李纲一般硬气,金人也断然不敢如此坐地起价。
能力强,说话还好听的大臣,固然是最好,但当皇帝,不能总拿法正和诸葛亮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个臣子吧。做为臣子,纵然执拗,纵然是牛一样的脾气一点就着,但只要能明辨是非,能恪尽职守,能在国家倾颓的时候站出来,就不应该被攻击,也更不应该被皇帝所孤立。
刘备想帮帮这个犟老头。
李邦彦脸色铁青,双眼瞪得溜圆,他强压着剧烈起伏的胸膛,抽着冷气说道:“康王殿下远离朝堂,年轻狂妄,自然可以理解。但殿下即使再狂妄,还是应该以官家为重,不该如此轻佻。”
“康王,不可如此放肆。”赵桓一扫颓势,低声呵斥。
“官家觉得本王放肆,那要不换个人去金营议和?反正爹爹的儿子多,也不差我这一个。”刘备表情冷峻,凌厉的目光如利剑般刺向赵桓。
“这......嗨,九哥何必呢,不管是哪位相公,都是我大宋的股肱之臣,怎可如此欺辱?”
“至于和谈之事,宗室之中能担此重任的,还得是九哥。”
虚假的威严被刘备几句话就戳破了,赵桓赶忙满脸堆笑地安抚着刘备。
当然,出使的人选不是一定要是康王,也可以换别的亲王。但如果把康王换了,和谈的事情就又得往后拖沓几天。赵桓实不想再忍受被金人蹂躏的感觉了。对他这位新皇来说,谁阻碍和谈,谁就是挡他的路,谁拥护和谈,谁就是他的心腹。
别看李纲现在受气,可一旦李纲弃了主战的立场,一股脑地支持和谈,赵桓就能对他比对道君皇帝还亲。
看自己几句话就轻松拿捏了赵桓,刘备证明了自己对赵桓的猜测并没有出错。为此,他心里不免感慨,这个时代的百姓的命也太苦了。
偏偏什么时候不好,非要在这种时候,敌人已经兵临城下的时候,摊上这种志疏才也疏的皇帝。
该如何驱使赵桓,刘备心中已经了然。
“李纲相公可谓我大宋肱骨,可以说是救时宰相,但李邦彦,小人而已,称他相公我都嫌脏了我的嘴。”
李邦彦听得此话,脸色铁青,像是用墨水洗了脸,咬牙切齿地看着刘备。而李纲则斜撇了一眼李邦彦,见其脸色难看,心里乐开了花,脸上更是毫不掩饰地得意了起来。康王这小子真会说话,会说就多说点。
刘备没有去管愤怒的李邦彦,也没有去管喜形于色的李纲,反而是看向赵桓,面带微笑,声音柔和道:“刚才都是我一时气话,还望官家宽恕,为官家分忧,我又怎敢推脱。我明日就将出使金营,定叫金人退兵。”
看到康王乐意去金营为质,赵桓彻底舒了一口气,也不再打算追究康王在言语上的一些过失,反而赞许道:“九哥心怀国家,一时气话朕又岂会放在心上。”
刘备继续说道:“可是,官家,李邦彦目中无君,他怕是根本不希望大哥坐这个皇位!”
听到皇位二字,赵桓心中顿生警觉,看了一眼李邦彦,李邦彦赶忙驳斥:“官家,康王污蔑我呀。”
“九哥,此话怎讲?”赵桓问道
“大哥,你想,爹爹在国家危难之时,将皇位传位于你,定是希望大哥能与臣子同心协力,共同干出一番惊天伟业。”
“可是,自从大哥登基以来,李邦彦却是三番五次地想要大哥去与金人求和,这无疑是在断我宋祚,阻止大哥兴复大宋,阻止大哥成为我大宋的光武帝。”
世祖大人,对不住了,刘备在心里向刘秀道歉了一万次。
“九哥言重了,我哪能成为像汉光武帝那样的英雄人物呀。”赵桓笑裂了嘴,赶忙挥手推脱。虽说康王说的有些离谱,但被夸作光武帝,赵桓心里还是不免有些得意。
见赵桓一脸春风得意,刘备又向刘秀道歉了一万次,我刘玄德愧对列祖列宗呀!
刘备压住心中的愧疚和对赵桓的嫌弃,继续轻轻说道:“大哥,你还没有明白吗?你不是要成为光武帝,而是必须要成为光武帝。不然,当道君皇帝回来了,大哥这皇位,还坐得稳吗?”
声音虽轻,但却如晴天霹雳,在赵桓脑中炸裂开来,把他的一切骄傲自大轰得稀巴烂。
是呀,他虽然是皇帝,但在东南,却是还有一位大宋皇帝。
见赵桓脸色变得严肃,刘备知道,赵桓上钩了,这时候,就需要继续往烈火中浇油。
“和谈,我康王可以支持,李纲可以支持,李邦彦也可以支持,汴京的老百姓也可以支持,但唯独大哥你,不能支持。如果只是和谈,道君皇帝也可以和谈。那当道君皇帝回京了,众臣和百姓为何还要支持大哥?众臣和百姓又为何不支持道君皇帝复位?”
“道君皇帝,可是当了快二十六年的皇帝,受其恩惠的官员,数不胜数。李邦彦,好像就是道君皇帝提拔上来的吧?”
“康王慎言!”李纲出言制止,虽然康王损杀李邦彦这玩意儿让他觉得很爽,可他毕竟还是一个传统的士大夫,无法不在此时此刻出言阻止。
李邦彦吓得脸色惨白,身体打着哆嗦。
“陛下,我......”
“李邦彦,你先闭嘴。九哥,你继续说。”赵桓没有心思管李邦彦如何如何,他的皇位现在已经比向金人求和还重要了。
“官家,天家之事不宜为外人所知,臣请退。”李纲虽然倔,但不傻,他可不想背上一个离间天家的罪名。
况且,他作为从科举一路杀上来的宰执,也确实不敢再去听康王接下来惊世骇俗的发言。
赵桓眉头一皱,有些不耐烦:“准了,你们二位相公呢?”
张邦昌作为刘备换魂康王后的第一个受害者,也赶忙说道:“陛下,我也请退。”
“李相公呢?”刘不坏好意地看着李邦彦。
绝杀,这是此刻徘徊在李邦彦脑中的一个词汇。
如果听下去,日后怕是少不了一个离间天家的罪名。他可太清楚了,有多少人眼红他的位置。他也更清楚,这些人会为了得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惜做出什么肮脏的勾当,毕竟,他也是靠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上位的。
但如果不听下去,那康王说什么就是什么了,说他谋反他也没法反驳半分。
李邦彦看了赵桓一眼,躬身以对:“康王之言过于离谱,我也不忍听下去了,陛下,臣也请退。”
两害取其轻之下,他选择了相信赵桓。毕竟,相较于那群像他一样的小人,还是赵官家更显得更人畜无害一些。
“准了,准了,都准了。赶快走。”赵桓现在只想接着听下去,摆手准奏。
说罢,李纲和张邦昌无事一身轻,迈着矫健的步伐就出了垂拱殿。李邦彦,则每一步都走得很沉重,待走到大殿门口,他又回身,朝着康王拜了一拜,满脸堆笑:“殿下,还望明日出使多多保重,顺道也杀杀金人的威风。我想了想,李纲说得确实有几分道理,金人贪婪成性,确实不能如此简单地与其议和。”
说罢,李邦彦也脚底踩油地跑没影了。
李邦彦缴械投降了,比起官职,还是他的生命更宝贵一些。
刘备则是笑了笑,摇了摇头,心里轻轻叹道:“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九哥,现在殿内就你我二人,你继续说。”赵桓表情认真凝重,就好像认真听老师讲课的学生。
“大哥,我接下来的话可能会有离间天家之嫌呀。”刘备也是神色严肃起来,毕竟演戏也要演得逼真一些。
“九哥哪里话,你本来就是宗室,就是天家,咱们自家说话又怎会离间天家。况且,在我心里,早就把九哥当做亲兄弟对待了,又怎会把九哥一些言语上的漏失放在心上?”赵桓也演了一出兄弟情深。
“好,那我就继续说下去了。”
“说,九哥只管说,今天殿内九哥无论说什么,朕都赦你无罪。”
“大哥,你试想,如果咱们就这么屈辱的求和了,那必定会在我大宋境内激起民愤。按照往常,只需更换宰执以平民愤即可。但现在,道君皇帝可还在东南呀。”
“大哥,到时候按照咱们这位爹爹以往的行事准则,为了复位,会选择更换谁来平息民愤?”
“大概是我,不,必定是我!一定是我!”
“李邦彦误我!李邦彦真乃小人!”刘备的话让赵官家瞬间警醒,赵桓眼里闪现着血丝,目光中透露着疯狂。
他太清楚赵佶的德性了,这老东西为了自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老东西平日对他就像对待犯人一样,日日防着,生怕自己从他那多拿一点权力。
但金人一来,就和完颜宗翰比赛跑路,急忙把烂摊子扔给他之后就去东南享受人生了。
咋早不见你退位让贤?你修艮岳的时候咋不想着我?国家要亡的时候想起我来了?
对了,李邦彦也是老东西赐的进士出身。这个软骨头,光想让他议和,怕不是想等老东西回来了,再和老东西一起把自己换掉。
好呀,国家亡了,史书上会写大宋亡于自己,保全了老东西的名分;金人退兵,自己又要承担民间议论,到时候,老东西和他的狗腿子一起发难,自己怕是连太子都做不了了。
嗯,怎么说呢,刘备说的确实是实话,赵桓分析的也很对。可人家李邦彦是冤枉的,李邦彦可没那么大算计,他真的就是小人而已。
李邦彦也想劝“大宋万民敬仰的君父”、“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赵佶与金人求和呀,但是还不等人家李邦彦彰显小人本色,皇帝就跑的没影了。李邦彦又有什么办法,李邦彦也很无奈。
但这种事,这种涉及最高权力的事,就经不住猜测。这个道理,刘备生前就很明白,换魂赵构之后就更明白了。
君不见,他那位最好梦中杀人的故人,与他煮酒论英雄的乱世奸雄,不就沉醉于此吗?
君不见,九百年里,有多少英雄豪杰,在摸了摸至高权力后,内心中就充满了猜忌,并最终以此败亡。
但他,却可以挺起自己的胸膛,高傲地指天言说,无论何时,他都从未猜忌过自己的属下,哪怕是在他的将死之时。
赵桓越想越气,一跺脚,愤怒的声音就回荡在大殿:“我要罢了李邦彦了的宰相!”
刚刚还忠君体国的宰相,现在就成了赵桓心中第二恨的人,仅次于太上道君皇帝赵佶。
见赵桓如此愤怒,刘备就知道,自己的计策已然成功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