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很多个夜晚我独自站在公司大楼楼顶,眺望远方,清风拂面,月朗星稀,“双童吸管”(以下简称“双童”)的一切如电影般一一回放,恍如隔世。

公元1091年,54岁的大才子苏轼在杭州送别老友钱勰,写下著名的《临江仙·送钱穆父》一词,其中最后两句写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的人生,一直跟随着时代的洪流,亦成为这“逆旅”的一员,历经万道河、千重山,终究是苦尽甘来。

我的经历与现在年轻的创业者全然不同,对他们来说可以算是天方夜谭。我四十五年的创业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因生活所迫而少年老成。由于小的时候家徒四壁,刚上初中的我不得不追随父亲赴江西,开始“鸡毛换糖”的生涯。

第二个阶段是四处闯荡却求而不得。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我踏遍小半个中国寻找商机,干了几十个行业却一事无成,教训无数。

第三个阶段是回归义乌后终获柳暗花明。从1990年回到义乌,我开始从小商品贸易中瞄准一个小品类,创办“双童吸管”,并坚持至今。

在这三个阶段中,“鸡毛换糖”是我人生中最为重要的经历。不仅是我自己,也是义乌商人的时代印记。

到现在,我还时常带着家人再走当年的“鸡毛换糖”之路。每次我们一家四口从义乌出发,经高速公路到达江西弋阳县后,经花亭农场、葛溪、樟树墩,到达方志敏烈士的故乡漆工镇后作短暂停留。这里是我当年跟随父亲“鸡毛换糖”的主要落脚点,也是奶奶远嫁的归宿。我们会去看望奶奶那边的亲戚、以前借住的老东家以及他们的后人。弋阳之后,我们继续经已经废弃的溪北煤矿,上德兴,过乐平,走景德镇,再回万年、贵溪,一路一两百公里,走走停停,最后再返回弋阳。

这是一条我少年时无数次走过的乡间小路,涓涓流过的信江河水边留下我的沉重脚步,羊肠小道上曾挥洒过我的汗水,让我一辈子难以忘怀。

每次夫人开着车在回程的夜幕下安静地驶着,我的脑海里总会一遍一遍翻腾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鸡毛换糖”的记忆。

往事并不如烟。所有这些少年时期的记忆,都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烙印。

我每次讲起那些往事,年轻人都将信将疑。

我常常想,义乌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基地,铸就了“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这一精神就是从几百年的“鸡毛换糖”中演化而来的。义乌能有今天的地位,不是天上掉下馅饼,而是货郎担精神、义乌精神在连绵不休地支撑着一代又一代的义乌人,义乌的子孙后辈不应该忘了从事过“鸡毛换糖”的祖祖辈辈。

我这一代从事过“鸡毛换糖”的人,是在改革开放后真正成长起来的,经历了一步一步的摸索与突破并最终小有成就。老实说,我们这一代人有什么?没有天赋,没有基础教育的积淀,也没有好老师带领我们。有的就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混沌与迷茫中,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特质。我们克服各种困难,白手起家,不言放弃,勇立潮头,从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如此,一点点改变思路,一点点寻求突破。用今天的视角去看待我们的商业尝试,可能有很多都处在当时政策的灰色地带。正是在政策没有突破之前,很多人勇敢地走在了前面,才引发了一轮又一轮更加合理的政策出台。正是我们这一代人一点一点突破,国家在我们的突破下一点一点放开,从而使政策在这种突破和放开中一点一点明朗。在这个过程中,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企业家精神在彼此互相磨合,螺旋式成长。

正如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2018年的年度演讲中说的那样,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改革、税收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金融改革等众多重大改革,基本上都是中国基层老百姓、地方政府不断突破原有规则、大胆创新的结果。

我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成果,珍惜家庭、珍惜企业、珍惜社会,深爱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希望我们的年轻一辈,也应该好好珍惜这太平盛世、海晏河清。

很多人总是更愿意从一个人的华彩背后去追寻所谓的成功秘诀,而往往忽视了华彩之前的坎坷经历。这世上从来就没有横空出世的运气,只有不为人知的艰辛努力。我最终把自己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变成了一道光,照亮我不断前行的道路。

我一个人挺过那么多个春夏秋冬更替的凄风冷雨,到现在,我想用最平实的文字把我的所经所历和所思所虑,告诉那些正在迷途中的创业者。

作为经历过那种苦难的一代,我们都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不会把精力和金钱花在奢侈消费上,不会为追求更多的物质而生活。本质上,我们都在追求精神成长,追求被需要的感觉,让自己像蜡烛一样释放光亮。

满足于现状从来都不是我的性格,我总是在一次次成长之后又时刻把自己置于一种重新起跑的状态。蓝图已经绘就,就要扬帆破浪;重任担在肩上,更须策马加鞭。

李开复先生曾经说过:“正面影响他人是神圣的事情。”这正是我要写这本书的缘由。

愿我的经历,能对行进在创业路上的你有所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