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获得主动感:拥有人生远航的风帆》:主动感对于孩子的意义
- 3—6岁,好妈妈一定要懂的育儿心理
- 木紫
- 1850字
- 2024-09-29 14:36:18
研究与实践证明,自动自发、计划性、目的性、果断、自控等积极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十分重要,可以说是他未来成功的基本要素,是积极精神面貌的展现,是生命远航的风帆。每个养育者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拥有上述品质,那么,在3—6岁时,就要着眼于培养孩子获得主动感。
两个孩子在一起玩,有人在距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放了一个玩具,谁能先玩到呢?当然是先看到玩具、先走过去问大人可不可以玩的孩子先玩到。同样的,有职位空缺时,两个资历差不多的年轻人去应聘,能应聘成功的一定是拥有敏锐的职场嗅觉、敢于接受挑战、善于展示自己的那一位。从成长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先玩到”“能抢占职位先机”的人身上有一种特质,就是有目标、有魄力、敢于表达自我,这样的品质大多数是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获得的。
人身上的品质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要想拥有好品质,就要有好的成长和形成好的人格。这样的认识不仅来自父母的教育经验,还有科学理论的支撑。
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一生,人在不断地解决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中实现人格的发展。埃里克森认为,3—6岁孩子的心理社会危机是“主动—内疚”。在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如果这个阶段的危机得到了积极解决,个体就会获得主动感,成年后就会具有自动自发、计划性、目的性、果断等积极的人格特质;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的是消极解决,个体没有获得价值感,那么,成年后就会具有不思进取、无计划性、优柔寡断等消极的人格特质。
主动感怎么会拥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呢?
1.主动感伴随积极品质一起形成
在3—6岁,当一个孩子获得了主动感、克服了内疚感,他一定是体验到了无数次“目标、目的”的实现,拥有了较强的价值感。自身能力有了一定发展,但还远远没有达到做什么事情都能一气呵成的程度。对他们来说,“美好的愿望”与自身拥有的“实现的能力”之间是有一定差距的,但生命发展的内驱力会推动他们去做、去实现。他们在努力去做或者寻求帮助去实现的过程中,拥有了坚持力、克服困难的勇气、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一心扑在这件事情上的专注力、不屈不挠的意志、探索的欲望、成就感、自信心,等等。
举个例子:同样是学骑自行车,一个孩子摔了几次后,爬起来,哭几声,在妈妈的鼓励下继续骑;另一个孩子害怕了,不想骑了,妈妈没有看懂孩子的害怕情绪只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并不是在理性分析下作出的正确选择,也担心孩子摔疼,于是同意孩子不再骑了。
对这两个孩子来说,他们在学骑自行车的过程中对主动感的体验也是不一样的。当有一辆没有骑过的儿童三轮车摆在眼前的时候,骑过自行车的孩子因为有了征服自行车的心理体验,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不会都不罢休。而另一个孩子,可能还是不敢去尝试。
2.孩子拥有主动感,能促进心理健康
幼儿期是一个人为一生心理健康打基础的时期。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的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很显然,拥有主动感的孩子更具有这方面的优势。
一个孩子在3—6岁这个年龄段,在环境的支持下,酣畅淋漓地表达并展现自我,获得了主动感,就相当于给人生定下了一个积极、主动的基调,他们乐观、向上,在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他们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就自己的优越感,会用积极的视角观察环境,以积极的行动实现自己的愿望,争取周围人的好感。所以,培养孩子的主动感,就是在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
3.拥有主动感的孩子目标性很强
在拥有主动感的孩子心中,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接下来怎么做、做什么,都是明确的。孩子心中的蓝图是他脚下的路,他们的这种能力来自幼儿阶段获得的主动感。
天赋、客观环境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但是孩子对外在环境的评价,以及他们对自身与现实世界关系的看法等,对行为的影响更大。面对同样的任务,做还是不做,有的孩子之所以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快速做出决定,就在于他们在过往的经验中建立了充分的自我认识,能对环境形成预判,经受得起历练。所以,这些孩子敢于并善于做出可行性计划,制定可行性目标,并接受挑战。
4.主动感形成后,孩子眼里的挫折变小了
挫折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因为对挫折的应对也是因人而异的。面对相同的一件事,有的人敢于挑战,有的人会出现畏难情绪,这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有高低、拥有的经验不同、自信程度不同,所以对挫折的评估值就不一样。而在孩子获得主动感的过程中,随着他们能力的提升、生活经验的丰富、自我评价水平的提高,在他们心中,挫折的界定线自动就升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