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感受生命意义,珍惜生命:体验自我价值感
- 3—6岁,好妈妈一定要懂的育儿心理
- 木紫
- 1613字
- 2024-09-29 14:36:18
家有3—6岁的幼儿,妈妈常常会听到孩子说这样的话:“妈妈,有我陪着你,你幸福吗?”“妈妈,我都能自己洗苹果了,你开心吗?”“妈妈,我今天在幼儿园里帮助小朋友了,我好吗?”孩子的这些话让妈妈感动的同时,也说明孩子认识到自己有一定的能力,有很多优点,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体验到了自我价值感。
研究显示,一般情况下,在8岁之前,儿童无法清晰地表达出自我价值的概念,但是,这并不等于儿童的成长没有受到自我价值感的指引。
佳佳、慧慧是一对好朋友,她们经常一起玩。有一天,大人带她们去采摘。到了果园,她们看到漫山遍野的梨树上挂着黄灿灿的甜梨,两个孩子兴奋极了,纷纷跳起来摘梨子。她们从这棵树下跑到那棵树下,就是够不到梨子。
这时,大人启发她们,“爬上梯子不就够到了吗?”一听这话,佳佳立马就通过架在梨树旁的梯子,开始往上爬,很迅速地摘下了一个梨,下了梯子将梨递给慧慧。然后,她爬上去又摘了一个,两个小姑娘擦了擦就开始吃。
吃完梨后,大人鼓励她俩再上梯摘梨,大人在树下接梨。佳佳很快就爬上去了,摘下一个就扔给大人一个。慧慧看着摇晃的梯子有点犹豫,用手摇摇梯子,更害怕了,担心自己会摔下来。妈妈说:“我在下面给你扶着梯子,快上去吧,体会一下摘梨的快乐。如果你不喜欢,再下来。”慧慧同意了,很小心地一个梯度一个梯度地往上迈,够到梨后,就开始摘梨。
起初,慧慧很小心,还不停地叮嘱妈妈好好扶着梯子。摘了几个梨后,她竟然对妈妈说:“梨树也不是很高,即使掉下来估计也摔不疼,妈妈,你别扶着了,去吃梨吧。”
摘完梨,大家又去河边挖野菜,两个小姑娘自始至终都没闲着,一直开开心心地忙碌着。回去的路上,两个孩子都表示,以后还要来这里摘梨、挖野菜。
很显然,对这两个孩子来说,这是特别有意义的一天,虽然她们自己可能还说不出哪里有意义,但是,通过她们的行为表现我们可以知道,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她们都体验到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快乐以及自豪。对于一个大人来说,爬上梯子摘几个梨不算什么,但是对四五岁的孩子来说,别有一番意义。
1.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
或许在这之前的每一次采摘,孩子扮演的角色都是享用者,父母是劳作者,都是父母在为孩子服务。而这次角色互换了,孩子为父母服务了。这是未来应有的另一种家庭成员相处模式,是孩子成长的目标之一,今天孩子为家庭做事了,她心中会产生一种价值感,激励着她为父母做更多的事。
慧慧的感受更特别。生活中的她一直比较胆小,做事被动,这次她战胜了自己,突破了以往的行为范式,将自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也看到了一个有勇气的自己。
当孩子一次又一次地体会到自我的价值感,他们会觉得自己行,自己有做成事情的能力。那么,当他们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就不会害怕,更不会摸不着头脑。他们会对眼前的事情作评估,从而作出恰当的选择。选择对了,做好了,他们会满足;选择失误,没有完成目标,他们也不会气馁,而是会鼓励自己再接再厉。
2.给孩子一个广阔的世界
3—6岁是孩子主动感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有良好的成长环境供他们施展,孩子会有更多的机会感受主动感。那么,在孩子的一生中,都会与“努力去尝试新鲜事物、获取新的成功”的坚持不懈精神相伴随。
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世界一定不能局限于家庭、幼儿园这个小圈子,而应加上大自然这个更加广阔的世界。
慧慧如果没有经历采摘这件事,她就没有爬梯子的体验,更无从体验到爬上去后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也不会拥有“这并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的认识,更无法体验到摘到梨的满足感。
3.让“行为倾向性”发芽
好奇心强是孩子的天性,他们遇到什么都想看看、摸摸,鼓捣鼓捣。即使孩子没有行动,他们的内心也隐含着这样的欲望,这是成长的需要,是人生始发站的力量。
这个时候,妈妈鼓励孩子行动起来,孩子的行为倾向性就发芽了,他的主动性就得到了发展。收获会使孩子明白,所有的想法都是通过行动实现的,如果想做什么就应积极行动。在自身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中,孩子的主动感就发展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