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官的事情结束便是殿试题目了,这令赵顼颇为头疼,他从未接触这方面的工作,甚至在后世关于题目他都只了解过明清八股文,对于宋朝的殿试实在知之甚少。
当然,他唯一知晓的是北宋存在南北卷,南方与北方的考试难度完全不一样。
翻阅了往年试题,赵顼尤为惊讶,题目涵盖算术,语文,经史,法学以及策论,相当全面,颇有些后世国考题的样子。
揉着额头问起了王安石:“卿可有什么意见?”
王安石摇摇头:“往年都是官家您自己定下的,封起来我们便不会再看。”
忽而一想,反正改革,今年出的卷子难一点就难一点。
写了三道策论。
封住后,递给王安石,接着问道:“最近变法有没有阻碍?”
王安石坦然道:“有,武将们仍旧意见极大。”
赵顼也不用想,如今这帮子臭鱼烂虾有几个名将?
想起汉代推行的一些政策,赵顼便问:“我常有见书籍写汉武帝算缗告缗令解决钱财问题,是以反击匈奴为由下令推行,而我大宋如今若以反击西夏为由推行此令,并扩大至贪官污吏,增告官令。你看如何?”
王安石听闻陷入思索,接过话:“臣以为汉与大宋情况不一,汉武帝时宗室藩王割据地方,土地兼并严重,可如今我大宋自太祖杯酒释兵权后,并无藩王之忧虑。”
赵顼接着道:“那我可以此命商贾,或以告贪官污吏。”
王安石急道:“万万不可,若此推行,不仅商贾与民怨激增,本就与民争利,官吏也当不安心,定会发生刁民随意举报之事。”
赵顼有些烦,冗官必须解决,但又不可激进,亏空也当补,实在难言。
位置上坐不住,站起来又左右走着,心一横,他不做这个恶人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朕定下了,冗官问题必须解决,着御史台组赴各路监察御史,你以武帝六条为主,拟新五问为令,谁者反对当以查没家产,送去边关。”
基调定了,王安石只得诺一声。
赵顼再说:“朕再命你,此后盐,铁,粮,皆以国营,按价出售!谁发国难财就是谋反!”
赵顼决定,自己必须像汉武帝这样高压,不然真的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
第二日朝会
反对之声便来。
首当其冲就是司马光:“臣以为与民争利必会起民怨,长此以往下去必定造反。”
赵顼冷哼:“今亏空千万之下,外敌环伺,国家危矣,若无国又何谈小民之力?盐铁粮不掌握如何抑制高价?”
司马光又道:“汉武帝时期各地爆发叛乱官吏皆不上奏,哄骗汉武帝盛世如期,叛乱之始便因为国家压榨地主,而地主更变本加厉拉拢贪官压榨百姓,如今正如陛下所言,外敌环伺,若再内乱,大宋才恐亡国。”
此繁言论,激起群臣纷纷争论。
韩绛道:“司马中丞,此言过激,武帝虽内乱频发,但皆因此行而增强国力,若无此又何以能打的匈奴找不着北?”
司马光道:“计相,我大宋与汉武帝时期本就不同,汉武帝仅有匈奴虎视眈眈,而我大宋夏辽两家扼住咽喉,且如今已有变法先行,不易过度改制,还请陛下徐徐图之。”
此时,赵顼忽见后面蔡京上前高声道:“司马中丞,不知您是否听闻前面陛下所言去年亏空达千万,再加今年账目,已然超过两千万,若是按司马中丞所言徐徐图之,您觉着多少年,能够填补?”
今日堂中没了富弼,与文彦博,变成了他司马光舌战群雄。
司马光不紧不慢:“填补亏空不可能一蹴而就,剥削的是民的利,官不与民争利,才能使大宋平稳过渡。如今若以盐,铁,粮都归于国库,那么民所挣得只不过变向转给了新的贪官罢了。臣是以为,国之天下,当以百姓为先。”
赵顼不由得想把司马光赶走了,但转念一想,没有司马光牵制,王安石一家独大也不好,这蔡京今日虽站出来但还没有能变成京师六贼的样子,难堪大用,又想到了苏轼这家伙。
沉思完,他决定自己下场。
站起身子,又从龙椅上走下,入了殿前,朗声道:“诸位卿的理由都各自有各自想法,可朕希望大家明白一点,先有国,而后有家,没国何谈阖家欢乐?朕做个表态,内库字画朕全部拿出来拍卖,所得全部用于国库,宗室削减所有开支。有没有愿意在此跟着朕的?”
赵顼决定学习汉武帝先礼后兵的政策,管他后来如何,国库充盈才能谈富裕家庭。
大殿内顿时安静,无人回应。
仅司马光一人答道:“陛下,此时应战决计不妥,当以修养声息。”
赵顼气乐了,看了看司马光道:“卿是否弄错了?朕只说准备,没说打吧?朕可有说三五年打,七八年打?”
司马光沉着应声:“关于成立国营司一事臣还请陛下三思。”
国营司便是赵顼按照后世国企样子想出来管理盐,铁,粮的新司。
见此,赵顼忽而接着说:“那你这意思便是同意了恩荫制度减员的想法?”
司马光微微屈身并开口:“臣同意此事。”
如此之下,赵顼再问百官:“众卿觉如何?”大殿内难得齐整应道:“臣同意。”
赵顼心情才渐渐好转,又回到龙椅上,“散朝,苏轼至垂拱殿觐见。”
待百官离开,回到垂拱殿后,便见到了风流翩翩的苏轼等候。
此刻叫他可不是临时起意,赵顼已经打定主意,不论他如何反对,不让他离京就是。
今日喊他单独来,就是让他跟着司马光。毕竟富弼,文彦博都走了,保守派势力减弱,王安石变法派诸如吕慧卿,章敦,蔡京,曾布,人才济济。
赵顼较为担心司马光再度请辞。
苏轼进来先行礼,“臣苏轼参加陛下。”
样子十分拘谨,赵顼摆摆手:“你我二人,不用陛下称呼,叫我官家便是。”
苏轼点头应了一声“是,官家。”
赵顼开门见山:“这次叫你来呢,是想让你跟着司马中丞多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