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峙
在国土资源作家群中,徐春林可以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一方面在于,他是这个作家群中为数不多卓有建树的80后作家,另一方面则在于,虽然年纪不大,但他的写作已经呈现出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切观照、对生命存在的独特体悟,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执着探索,并因此而具备了难得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尽管很长时间来生活在城市,但徐春林的作品表现最多的还是乡土世界。作为从乡土世界走出来的农家子弟,他熟悉并热爱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每一片树叶、每一个人,他也因此而执着地描写这个世界。他细致入微地描写着它的美丽与宁静,无论是《记忆的南湖》《我的鄱阳湖》,还是《静静的八里湖》《荷塘》,都被他当做灵魂的栖息地,心灵的避难所;他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留恋着这个世界中那些看似老旧的事物,《老庄的记忆》中的老庄、《老屋》中的老屋、《老屋橘子树》中的橘子树,都成了他乡土情怀的寄托;他描写这里的贫穷与苦难,无论是赊年货的父亲,还是吃红薯过日子的蔡秀娟,故事读来都让人黯然神伤;他描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生老病死,也体味着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这种贴近民间的视野以及他对乡土生活的熟稔,展现出了与他年龄极不相符的成熟和老练。
当然,对乡土世界的细致描写,固然能提供某种生活的质地,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勾勒与描写上,那将注定只能停留在一个狭促的乡村语境,而不能通往伟大的精神世界。如果徐春林对乡村的描写仅限于此,那么他将永远是一个乡村生活的记录者,而不能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人欣慰的是,在30岁出头的年龄,徐春林便开始以他在场的生命感受生命、洞察生命,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在《山居羊迹》中,他描写了各种各样生命的消失。有的人死于自然的疾病,如得肺癌而死的外公,死于白血病的同学余含英;有的人死于非命,如遭枪杀的曾祖父,被人投毒害死的铁叔与山叔;有的人死于自然灾害,如在大雪中被压死在山神庙的梅婶;有的人死得很窝囊,如不愿意卖房子治病的晓琪;有的人死得不明不白,如金莲;有的人死得很冤屈,如外姑太太……作者怀着饱满的情感,描写着一个个生命来了又去的悲剧,表达着自己对生命的痛惜,并努力追溯着那些生命逝去的轨迹,作品因此而充满了强烈的命运感。
那年秋天,准确地说是晚秋,我去看过外姑太太的坟。旁边的梧桐树叶还没有落光,我在枯枝败叶中再一次感到外姑太太蓬勃燃烧的生命力。那晚我从遥远的黑暗山峦处回目时看见了那一处光明。(《我的家族史》)
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仿佛看见了医院里的那个身影如天上的云朵在飘浮着,那身影随着夜晚的加深淹没了。我知道是自己太思念她了,遗憾的是这么一个愿意在农村医院奉献一辈子青春的女孩,就这么快走了。(《我的同学余含英》)
不仅如此,徐春林努力地以自己的生命体验,在通往宇宙语境的道路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自然界习以为常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对他来说都是鲜活的生命,与自己一样感受着大地的呼吸。他以众生平等的姿态和平静如水的心态,与它们进行生命的碰撞与对话,追求着人与自然的天然合一。他像悲秋的杜甫一般,“萧条异代不同时”地神交古人,超越时间的限制,在山谷祠的前面“用心与老人交流,在泥潭深埋着的黑暗中寻找希望。我用心去感摩着他跳动的脉搏,用那心灵深处的清凉去感受他的温暖”。(《与佛有关》)他敞开自己的心灵,聆听着来自大自然的“林间风声,深山鸟语,树叶在风中的婆娑,早春冰河开化的碎裂,海浪扑向岩石和沙滩及至溃退的浪涌,月夜狼嚎,夜虫的呢喃,雨夜蛙鸣,猫崽的喵呜,小鸡小鸭梦呓般的啾啾,稚儿的牙牙语声,温柔的男声,带磁性的女声”。他从喧嚣的红尘中抽身出来,把自己融化在造化无边的苍茫中,“自然的一切都是上天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而我总是想从天命中寻找玄机来安慰自己浮肿的心脏。我喜欢湖,尤其喜欢她的豁达。处在湖中,感觉身体的全部被她包围。在她的怀抱里,我不想自己的前世和今生。我就像是一只海鸥展翅飞翔,用内心猛烈的渴望和勇气搏击海浪”。(《静静的八里湖》)在这里,“物”与“我”是合二为一的,生命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心灵的“逍遥游”。在语言的狂欢中实现对时空、生命的超越,这是一切伟大作家必须具备的潜质,这一点,徐春林已经窥见了堂奥。
可能对于一个乡村写作者而言,停留和沉思是他“坚韧”与“隐忍”的美学。这是非常不同的经历,其中包含着非常不同的力量。这时,零散的、似乎不完整性意义的句子就会凸显出来。怎样让炊烟升起,让粮田丰饶,让岁月安宁,几乎成了他承受着人世无常的语言写作问题。不过,相对于他的年龄和才能来说,这些问题似乎都不足以构成他难以逾越的障碍。借用刘熙载在《艺概》中的那句话送给他:“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当他在不断的磨砺中掌握了“剪裁运化之方”,那他在未来将带给我们不可估量的惊喜。
作者简介:1978年生于宁夏,200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现为《中国国土资源报》副刊部副主任、《大地文学》执行主编。诗歌、评论、报告文学散见于《文艺报》《星星诗刊》《飞天》《诗林》《京华时报》等,作品入选《感动大学生的100首诗歌》。2009年获中华宝石文学奖。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高研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