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篝火晚会

夕阳缓缓沉入地平线,天边残云如丝如缕,悠然地缠绕在暮色笼罩的山峦之前。

金色的余晖轻轻洒落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织工,为大地披上了一袭璀璨夺目的金纱。

随着夜幕的悄然降临,寒凉的雾气开始在林间凝聚,为树林的边缘勾勒出一圈幽远的轮廓,增添了几分早秋的深邃与静谧。

此时,几缕炊烟袅袅升起,它们轻盈地穿梭在晚风中,缓缓向远方的河流飘去。

颜末凝视着前方,那里数条溪流汇聚成一片宁静的湖泊,他轻声询问:“这湖泊可有雅名?”

什钵苾的目光同样被这片湖泊所吸引,湖面在夕阳的映照下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他回答道:“平湖,也有人叫它镜湖。”

“镜湖……”颜末重复着这个名字。

这湖泊确实宛如一面镶嵌于大地之上的明镜,映照出周围世界的万千风情。

他站起身,目光越过湖面,只见湖中幽影摇曳,仿佛春日的梦境在轻轻舞动,晚霞与初露的霜华交织在一起,如同时间之笔,在无形的笺纸上重新绘制着往昔的景致。

颜末静静地伫立,眼前的美景足以令人心醉神迷,忘却尘世的烦恼。

“残云卷暮山前,寒霭秋凝林畔,几缕炊烟绕晚川。镜湖幽影舞春色,霞霜重绘往时笺。何径难,何畔难,只期凌烟馨韵延。”

他低声吟咏着这几句诗,思绪随着诗句飘向了遥远的地方。

什钵苾站在颜末身旁,静静地聆听着他的诗句。

起初,他只是略感惊讶于颜末的才情,但随着诗句的深入,他逐渐被其中蕴含的深沉与积极所打动。

他虽不擅诗文,却能从颜末的神情与语气中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与美好。

他本想开口询问诗句的含义,却在这时听到了褚遂良的赞叹声。

“好诗!真是好诗啊!”褚遂良的声音由远及近传来,他快步走了过来。

他紧紧盯着颜末说道:“颜大人不仅军事上才华横溢,就连作诗也如此天赋异禀。这诗意境深远、美不胜收啊!”

颜末闻言微微一笑,向褚遂良点头致谢。

而什钵苾则在一旁静静观察着这一切,虽然他对文人并不十分感冒,但此刻他也不得不承认褚遂良的评价恰如其分。

在这片宁静而美丽的湖畔边,三位性格迥异的人因诗结缘,共同沉浸在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之中。

在草原上,东突厥人对强者的敬仰之情屡见不鲜,然而,颜末却以其超凡脱俗的军事智慧,赢得了什钵苾尤为深切的钦佩。

在什钵苾的心目中,颜末不仅是当世之强者,其未来成就更是难以估量。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位风华正茂的少年将军,身着华服,骑乘骏马,于广袤沙场上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尽显英雄本色。

正当什钵苾沉浸于对颜末未来的美好憧憬时,褚遂良悄然走近,他细细咀嚼着颜末方才随口吟出的诗句。

“此诗上阕,勾勒出一幅秋日黄昏的山水田园画。残云缭绕山前,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空灵意境;寒雾轻锁林边,平添了几分清冷与幽静。几缕炊烟悠然升起,与晚川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画面,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气息。”

褚遂良轻抚下巴,继续他的赏析:“而下阕,镜湖之中幽影绰绰,仿佛春意提前降临,与秋日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希望。‘霞霜重绘往时笺’,一语双关,既描绘了时光流转中自然景色的更迭,又寓意着过往记忆的重新被唤醒与珍视,如同霞光与霜华共同绘制出一幅幅往昔的美好画卷。”

他稍作停顿,似乎在细细品味那最后一句的韵味:“全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前路未卜的迷茫与探索,同时又不乏对美好未来的深切期盼。凌烟之馨韵,象征着高尚情操与美好愿景的延续,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无限向往。”

什钵苾闻言,瞪大了眼睛望向褚遂良,随即转向颜末,半是惊讶半是求证地问道:“褚大人所言,正是颜大人此诗之意吗?”

颜末闻言,嘴角微扬,略带几分意外与谦逊:“大抵……如此吧。”

他未曾料到,自己一时兴起的吟咏,竟能引发褚遂良如此深刻而细腻的解读,心中不禁对这位文人的才情刮目相看。

大唐人,就是牛!

而颜末的反应,也让什钵苾对文人群体有了更为直观且复杂的认识。

他心中暗自思量:文人之心,深邃难测,或许保持适当距离,方为上策。

反观褚遂良,他似乎仍沉浸于颜末诗句的韵味之中,良久之后,竟转而向颜末提出疑问:“颜大人,此诗意境深远,然何以只见上阕,未见下阕?”

此言一出,什钵苾亦感诧异,这都能能听出来?

大唐的文人,太可怕了!

颜末轻启朱唇,就说了两个字,“没了。”

褚遂良闻言,面色微变,嘴角直抽抽,眼中更是闪过一抹急切之色,他提高声调,诚恳言道:“颜大人,此上片词藻华丽,意境深远,若无下片以续,岂非憾事一桩?望颜大人不吝赐墨,续成佳作。”

颜末却似未闻,他轻轻扬起头颅,目光穿越尘嚣,投向那无垠的天际,淡然回应:“吾意已尽,无需再续。”

此言一出,褚遂良心中虽有万般不甘,却也深知颜末性情,一旦心有所决,难以撼动。

他只得退而求其次,恭敬询问:“那么,此词佳作,可有名号以传于世?”

颜末沉吟片刻,终是轻轻摇头,语带歉意:“尚未定夺。”

“尚未定夺?”褚遂良闻言,心中不免生出几分焦躁,如此佳作竟无名以记,实乃憾事。

他虽心有不甘,却也知不可强求,只得暗自叹息,转而细细咀嚼那上半阙的韵味。

心里也在这个时候多了一个念头,颜末究竟经历了什么?

此时,夕阳已沉,暮色四合,草原之上,微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

什钵苾立于一旁,目睹此景,心中满是疑惑。

他虽不通文墨,却能深切感受到词句间流淌的深情厚意,不禁赞叹道:“颜大人,此诗意境深远,虽不解其意,却能感其情之真挚。”

颜末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温和的笑意,望向什钵苾,语气温和:“你啊,谬赞了,此不过一时兴会所至,难登大雅之堂。”

什钵苾虽不解“你啊”之语为何意,却也不以为忤,点头应和,复又好奇问道:“颜大人,大唐诗词,博大精深,于百姓而言,究竟有何等意义?”

什钵苾见到颜末面露异色,连忙解释,“别误会,我就是喜欢中原文化。”

颜末闻言,目光深邃,似在回忆往昔,又似在展望未来,缓缓言道:“在大唐,诗词乃心灵之镜,映照世间百态,抒发胸中之志,亦是文化传承之载体,记录历史变迁,寄托民族情感。它不仅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工具,更是连接人心、传承文化的桥梁。”

言毕,三人皆陷入沉思,草原之上,唯有风声与心声交织。

诗词,作为大唐盛世的文化精髓,犹如璀璨星辰,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

它们不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那个时代人民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深度。

当这一理念被什钵苾所聆听,他的瞳孔放大,仿佛被某种深邃的力量所触动。

凝视着辽阔无垠的草原,他的心中悄然萌生了一个宏大的构想。

黄昏已至,那如诗如画的夕阳余晖渐渐隐没在天际,只留下一抹淡淡的橙红。

什钵苾领着颜末和褚遂良缓缓往营地走去。

他们的身影在暮色中渐行渐近。

随着他们的靠近,营地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当他们踏入营地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让颜末惊叹不已。

整个营地已经是火光通明,无数的火把和篝火熊熊燃烧,照亮了夜空。

营地中的人们围着篝火,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满足,仿佛这篝火晚会是一场盛大的庆典。

薛万彻站在人群中央,正有条不紊地将带来的两千担粮草分给部民。

部民们激动地手舞足蹈,他们接过粮草,更是紧紧抱着。

一年到头,他们的食物基本都是羊肉,牛肉,有时候会有其它的肉类,若是遇到极寒的冬季,可能连吃的都没有。

更别提中原的谷粮!

什钵苾看着眼前一幕,感激地说道:“多谢颜大人,此生我什钵苾誓死追随颜大人。”

颜末愣了一下,他没想到仅仅两千担粮草,竟然换来一位东突厥可汗的追随。

不过,颜末也清楚,什钵苾的话若是被有心人听到,难免会给他带来祸患。

说他拥兵自重都是小事,就怕有人说他谋反。

在大唐,谋反可是重罪!

搞不好就要被诛九族。

除非那个人是李世民儿子。

颜末摆摆手,特意提高嗓音,郑重地说道:“什钵苾,你要誓死追随的是陛下,因为这些都是陛下赏赐给你们部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