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渊明:人生不喜亦不惧
- 《国家人文历史》
- 1332字
- 2024-09-27 17:56:22
战乱动荡的时代
陶渊明生于365年前后,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都在东晋王朝度过。为了更好地读懂陶渊明,我们先去他生活的时代看看!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最受人们欢迎的田园诗人之一。古往今来,许多人都喜欢他的作品。
你是不是有点好奇,为什么大家说陶渊明“自然朴素”的诗好?为什么称赞他洁身自好?那个被陶渊明痛斥的社会,到底什么样?他所生活的东晋与西晋又有什么关系?我们不妨先去了解一下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再慢慢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无能的统治者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知道,小说以魏、蜀、吴三国混战结束,三分归晋。这个“晋”指的是西晋王朝,建立者是曹魏权臣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司马家得到天下,却不怎么珍惜,历任统治者都不太靠谱。司马炎当政后期常常沉溺于奢靡享受,他的继任者晋惠帝司马衷,更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他最出名的蠢事,就是当大臣向他报告国内发生饥荒,人们没饭吃被饿死时,他大吃一惊地反问:“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何不食肉糜?”)统治者无能,一些有野心的人总想取而代之,国家自然不得安宁。
奢靡的贵族豪门
看着皇帝生活奢靡,西晋的豪门贵族纷纷效仿,还互相攀比斗富。司马炎的舅舅王恺见朝中大臣石崇炫富,也不甘“落后”,变着花样跟他比阔。王恺让仆人用糖水洗锅,石崇就让家厨用蜡烛煮饭;王恺用珍贵的紫色丝线织成四十里长的丝布做步障,石崇就用五十里长的锦缎做布障;司马炎送给王恺一株十分稀有的珊瑚,石崇见了直接砸碎,搬出几株更大更夺目的……西晋上下奢靡享乐之风严重,不少正直的大臣都觉得这个政权离灭亡不远了。
八王之乱
统治者无能,大部分贵族又只顾享乐而不关心民间疾苦,社会动荡不安。先是“白痴皇帝”的皇后贾南风与楚王司马玮合谋发动政变,杀死了辅政的外戚杨骏,之后又设计处死了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等人,独揽大权。这又引起出身皇族的赵王司马伦等人不满,并起兵杀死了贾南风。在这场长达16年的战乱里,先后有八位司马家的藩王参与,史称“八王之乱”。
从西晋到东晋
“八王之乱”不仅让大批有能力的官员卷入斗争而死,王朝的统治中心洛阳也多次遭到战火摧残,西晋朝廷统治力消耗殆尽。此时,少数民族势力得到崛起的机会,长驱直入中原,埋下了西晋覆灭的伏笔。巴氐族首领李特率先在益州一带领导流民反抗西晋统治,后其子建立新政权,史称“成汉”。南匈奴单于后代刘渊则建立前赵,而他的儿子最终在311年派大将刘曜攻陷西晋都城洛阳,俘获晋怀帝。西晋王朝的残存势力纷纷逃往长江以南,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东晋。
偏安一隅并不安
东晋皇室依靠长江天险偏安江南,司马氏名义上是皇帝,实际上把持政权的是高门士族。这种门阀政治导致东晋政权不稳,皇帝与士族、士族与士族之间钩心斗角,政治混乱。东晋立朝没几年,就发生了王敦之乱(322—324年),接着又有苏峻、祖约之乱(327—329年),后期还有桓玄之乱(402—404年)等。真是打不起也躲不掉呀。
东晋灭亡
淝水之战后的东晋,可谓命途多舛。先是不堪忍受朝廷无度剥削和士族压迫的民众,在孙恩、卢循的领导下掀起规模巨大、历时约12年的农民起义。与此同时,颇有野心的桓玄也举兵攻入建康。之后,又有刘裕凭借平定孙恩起义、桓玄之乱等军功,总揽东晋军政大权,最终于420年代晋自立,国号宋,东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