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画成
- 清穿:胤礽也能当皇帝
- 鹤延甲
- 4108字
- 2024-10-26 11:13:33
康熙二十三年,五月初三日。
西历1684年,6月15号。
午前。
北京紫禁城外,西苑南海瀛台岛,最南边的迎熏亭。
三十一岁的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康熙皇帝,正跟南书房几位汉臣一起“钓鱼”散心。
伴驾的分别是励杜讷,高士奇,陈廷敬和戴梓。
说是钓鱼,其实并不是亲自拿着鱼竿在水边垂钓,而是君臣几个坐在亭内,凭海品茶,谈诗论赋——高雅而不腥气。
真正钓鱼或者说捞鱼的是太监们,数名太监在海子里稍远点的地方,分别划着两条船,在卖力的撒网捞鱼。
每次网到鱼,太监们就把鱼全放到鱼篓里,抬过来呈给康熙看,再把康熙挑出最好的那些鱼,用草绳串过鱼鳃,挂到来时的桥边背阴处。
康熙自己不喜吃鱼,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是科尔沁蒙古人,也不喜吃鱼,这些鱼就不用给慈宁宫孝敬。
皇帝的长辈不给,那后宫妃嫔更不用给。
所以这些鱼都是在圣驾回宫时,伴驾的几位大臣各自选几条鱼带走。
再剩下的鱼,不拘多少均由西苑总管太监自行分配。
康熙为什么要来瀛台散心?
因为今天是康熙第一任皇后——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的忌日,他心情不好。
康熙十二周岁就与赫舍里氏成婚,十年间二人琴瑟相和,感情甚笃。
十年前的今天,赫舍里氏为康熙生下皇太子胤礽,却因产后血崩去世,终年二十一岁。
当时的康熙几近崩溃。
皇后陵寝地宫尚未开建,于是,他将赫舍里氏停灵于京北的巩华城,一直到多年后地宫建成。
从当年五月到年底,康熙去巩华城悼念亡妻五十余次,第二年去了三十余次,第三年又二十余次。
而且都是过午即动身,动不动就住在巩华城,仅铺个席子就和衣睡在灵前。第二天凌晨早朝前,再赶回乾清门御门听政。
按后世说法,这是妥妥的抑郁了。
时正值三藩之乱,国家存亡之秋,在御史多次上书,外加太皇太后不断劝阻,也是一直到了皇后三年忌日过后,康熙才逐渐停下这近似“疯狂的举动”。
此后,康熙定下规矩,每年仁孝皇后忌日,均“辍朝一日,由礼部尚书领诸王以下、八旗四品官以上,及王妃以至一品官命妇”前去祭祀。
即便这样,每年的仁孝皇后忌日前后几天,康熙总会心思烦乱,忌日当天尤其郁郁寡欢。
今年的今日也是一样。
昨日午后,南书房大臣高士奇奏请“上移驻瀛台”。
于是,今天一早,君臣一行来到了瀛台岛,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康熙排遣郁闷。
虽然已经立夏多日,几日后就是夏至,今天的天气却是不错,天上几朵云彩正好遮住直射的阳光。
而迎熏亭是一座延伸到海子里的水榭,水面上吹来清凉的微风,也让人心情舒畅。
四位饱学的南书房大臣,更是有意跟康熙聊一些轻快的话题和诗词。加之海子里捞鱼的太监频频网到大鱼,居然有几条近三尺长。
康熙的眉头眼见的舒展开来,甚至开怀大笑了几次。
时至未初,也就是下午一点整,小太监梁九功引着一个年长的太监,从岸边到亭外,再由康熙贴身太监赵昌引进亭内。
这是御膳房的司膳太监,给康熙送晚膳来了。清宫晚膳在未时,也就是下午一点到三点。
“禀皇上,御膳齐了。”司膳太监躬身叩头禀告,跪在地上等待康熙吩咐摆膳地点。
“毓庆宫可送到了?”康熙先问道。
毓庆宫就是太子宫,皇太子胤礽的居所,在景运门东侧,跟康熙寝宫——乾清宫就隔了个斋宫。
太子六岁挪宫自己居住,但是没有跟康熙分灶,还是吃乾清宫御膳房的例菜,按皇后标准供给,皇帝标准的一半。
初挪宫时,康熙本意给太子“同皇帝例”,但时年六岁的太子以“不能超过老祖宗和祖母”为由推辞不受。
太子口中的老祖宗,说的是康熙的祖母,太子的曾祖母,圣慈太皇太后,后世称孝庄皇太后。
祖母,是康熙的嫡母仁宪皇太后,后世称孝惠章皇后。
三藩之乱朝廷最艰难时,宫中从康熙往下,用度一律减半。
康熙规定,除了慈宁宫太皇太后,皇太后处用度不减以外,毓庆宫用度也不减。
太子以“儿子与阿玛共分担”为由,坚决减半。
太子乖巧懂事,康熙也是爱极了这个继承人。有关太子起居,小如每餐吃的什么,也一定要亲自过问,这跟民间的慈爱父亲一般无二。
“回皇上话,太子爷今儿没定晚膳。”司膳太监回话。
康熙一愣,略一沉思就想起来,今天不光是元后忌日,还是太子生辰。
每年的今天,太皇太后和太后要一起给太子过生日,所以,太子要去慈宁宫用晚膳。
“嗯,摆膳蓬莱阁仙楼。”康熙不再问,吩咐摆膳。
蓬莱阁就在北岸边,仙楼也就是二楼,那里风景更好。
“嗻!”司膳太监,起身退几步出了亭子。
一会儿,就听到远处司膳太监拖音唱腔:“皇上口谕,摆膳蓬莱阁仙楼——!”
五六十个御膳房的太监,蚂蚁搬家似的,前面是几个扛着膳桌的,后面是肩挑手提几十个食盒的,都往蓬莱阁去了。
不到半刻钟,司膳太监回来禀报,御膳摆好,恭请皇上用膳。
康熙正要起身与几位大臣前去蓬莱阁,就见等候在岸边的梁九功又引了个太监来。
赵昌出去问了一嘴,回来禀报:
“皇上,是顾总管派人来报太子起居。”
赵昌说的顾总管,是敬事房总管太监顾问行。
整个紫禁城里外,王公、贝勒、一品大员家里,加上看守皇陵、园林的所有小三千名太监都归在他手下管理。
别的宦官,大多数都是“俗称”太监,顾问行却是正三品真太监。所有的太监里面,康熙对他最信任,没有之一。
听到这话,康熙就有点紧张。
自从十年前元后去世,康熙就将对元后的爱思和愧疚,全部转移到太子身上。
开始时,他把太子带在身边亲自抚养,不到两周岁,就将其立为太子。
太子五岁时染上天花,康熙连续十三天不理政事,“各衙门奏章,俱送内阁”,就全心全意守护在太子身边,最终将他救了回来。
太子六岁挪宫后,康熙规定太子的“起居行止,事无巨细,一日一报。”
“如有事,立时奏报”。
而其他皇子则是旬日一报,无事的话一个月仅报三次。
“叫进!”
“嗻。”
那个太监进来跪下将奏事匣子举过头顶,赵昌上前打开匣子,取出一张简易折子,双手捧给康熙。
“顾太监还说什么了?”康熙接过折子,并不打开,而是先问跪在地上的太监。
“回皇上话,总管没说别的,只吩咐奴婢跑快点。”
康熙略放下心来,不再问话,打开折子一行一行快速往下看。
他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要紧事,让顾太监把太子起居提前报来。
正常情况,每日的太子起居,应该在戊正,也就是晚上八点之后送到乾清宫,因为康熙在亥时,也就是晚上九点前就寝。
这并不是正式的奏折,而更像是流水账。
一日一页,一年一册。
每日轮值录事负责记录,由太监呈送康熙御览后,第二天,再送太子名下詹事府负责归档。
开头一大段记录的是太子从起床洗漱,到亲领诸王公贝勒贝子,八旗官员,及王妃命妇,前去皇后陵寝祭祀的实际情况。
从七岁开始,仁孝皇后每年忌日的祭祀活动都交由太子亲领。每次在仪式上,太子都做的一板一眼,中规中矩,今年也一样。
康熙甚感欣慰,继续往下看。
……
“巳正,礼成……
午初一刻,太子还宫。
……着人去内造办养心殿金玉作,取银钳子三把,去匣子作取匣子四个,三个装钳子,一个长的装画。
午初二刻,太子说东西做的用心,赏银匠和匣子匠一干人等,每人一个月的月钱,合……”
看到这里,康熙皱眉。
太子着人去金玉作做钳子这事,他一直知道,太子没说做什么用,他这当阿玛的也没问。
不是啥大东西,没花几个银钱,孩子玩儿吧,高兴就好。
他在意的是“画”,什么画?难道是……
“午初三刻,皇长子、皇三子、皇四子齐至,恭贺太子千秋,并奉生辰礼。太子高兴,与三位皇子坐谈甚欢……
……和硕恭亲王长子永绶,和硕裕亲王王府长史,亦至……
……太子亲送三位皇子及奉国将军,于宫门外阶下……”
恭亲王是康熙五弟长宁,裕亲王是康熙二哥福全。
福全子嗣不兴,膝下最大的儿子是老三保泰,只有两周岁多点,所以只能委派长史前来。
看到子嗣们兄友弟恭,康熙很满意,继续看。
“午正,亲眷到太子宫,恭贺太子千秋,并奉生辰礼……”
康熙大略看了下来送礼的人名单,跟往年差不多,人数不多,已经提前跟宫里报备过。
按康熙和几位满汉大臣议定的标准千秋节流程,那应该是“太子先到奉先殿致祭元后,随后到皇帝前行礼,再还毓庆宫受贺。王公百官行二叩六拜之礼,毕,还宫,群臣退。”
但是太子说:儿子生日,额涅受难日。且儿子更不能受超过额涅之礼——皇后受一拜三叩之礼,只去老祖宗和祖母那里吃碗长寿面就好。
大清以孝道治国,太子的这个理由,连太皇太后都没法劝。
于是,太子挪宫后这几年的生辰,就不按千秋节操办。
仅是亲族和宫里长辈还有兄弟,来给太子贺生,而且不收金银珠宝等贵重礼物。
名单中有太子的母族,就是正黄旗赫舍里家,现任家主是太子的叔姥爷,内大臣索额图。
索额图这几年正在“病退”中,来的是索额图次子格尔芬,血缘上这是太子叔舅舅。
还有吏部满尚书伊桑阿夫妻俩。伊桑阿之妻乌云珠,是索额图二女儿,太子一直喊她二姨母。
今年少了一人,就是太子的小姨母——小赫舍里氏,元后的亲妹妹,康熙今年元旦刚册封的储秀宫妃,太子现在喊她姨母妃。
因为按宫里规矩,在十岁到五十五岁之间的男女,如不是亲生或者抚养关系,就要避讳。
至亲是至亲,规矩是规矩,到了宫里,某些规矩大于亲情。
不过,平妃虽没有亲至,却还是让太监送了亲手做的两套常服和两双靴子。
另外有康熙的母族,也就是太子的亲生祖母家,镶黄旗佟家。
佟家来的是镶黄旗汉军都统佟国纲的长子,一等侍卫鄂伦岱,和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长子,銮仪使叶克书。
最后一家就是正黄旗叶赫那拉氏,康熙的堂姑父、太子太师纳兰明珠家。
明珠家来的是明珠长子,二等侍卫纳兰性德。
名单上再没别人了。
“十门子九亲戚”,说的就是八旗。
总共就这么点人,还旗民不通婚,所以,几乎每家每户都能续上血缘关系,要论起来能让人崩溃。
“姑爷是外甥。”
“三姨是表姐”
“从母族算,你是我四舅,从父族算,我是你二大爷。”
……
八旗上下想来恭贺千秋的家族,王爷贝勒贝子将军在名单上报了一大串,太子都给划掉,甚至明珠家也给划掉了。
结果康熙要“端水”,找平衡,又把明珠家给添回去了。
太子不愿劳师动众是一回事,像明珠这等重臣,如果不让来的话,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太子令退回金银器物,只在各家贺礼中挑出一件,皆是文房用具,鞋帽荷包,刺绣织物……
午正一刻,众人出。
太子止留吏部尚书伊桑阿夫人,对其言,仁孝皇后画像已成,请姨母入书房观画。
……未几,听其大声呼曰:皇后!后几近晕厥,太子急令值房御医诊看,无碍。
……太子不安,对其言:非鬼神,止画尔。
……待其好转,太子问曰:果真像皇后?泣答曰:如皇后再世。并请再观画像……”
……
起居折子记录到这里,往下就没了,看最后标注,时间截止到三刻钟之前。
果然是……
画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