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添加不光看月龄,还要看信号

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儿科学会和中国营养学会都建议给0~6个月宝宝进行纯母乳喂养。对于健康足月出生的宝宝来说,引入辅食的推荐时间为满6月龄,即出生180天后。此时,宝宝的胃肠道等消化器官已经相对发育完善,可消化母乳以外的多样化食物。同时,宝宝的口腔运动功能,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能力,以及心理、认知和行为能力也已准备好接受新的食物。然而,建议满6个月添加辅食,并不意味着所有宝宝都按照这个标准。其实,什么时候为宝宝添加辅食,不应只看月龄这个大前提,还应该根据宝宝发出的信号来判断。

宝宝发出的添加辅食的信号有哪些

信号1 对大人的饭菜感兴趣

大人吃饭时,宝宝会很感兴趣,出现抓勺子、抢筷子等行为,还会模仿大人的动作将手或玩具往嘴里塞。

信号2 每日喝奶量达到1000毫升,但宝宝仍处于饥饿状态

宝宝每日喝奶量达到1 000毫升,但仍处于饥饿状态。母乳喂养的宝宝,奶量不好判断,可以结合增加吃奶次数、延长吸吮时间(持续3天以上)及体重增加等情况来判断母乳是否满足宝宝的能量需求。

信号3 推舌反射消失

用勺子将食物喂给宝宝的时候,宝宝不再用舌头将食物和勺子顶出来。把泥糊状食物抹到宝宝舌尖时,宝宝有可能会吞咽下去。刚开始时动作还不熟练,吐出来的比咽下去的多。

信号4 能够靠着坐稳

宝宝能够扶坐或靠着坐,能挺起胸、竖起头,可以通过转头、前倾、后仰等动作表达想吃或不想吃的意思。

一般而言,正常生长发育的宝宝会在满6个月以后具备吃辅食的条件,早产宝宝则在矫正月龄满4~6个月以后。家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添加辅食。

辅食添加并不是比赛,千万不要抢跑。辅食添加过早,尤其是宝宝刚满4个月就开始添加辅食,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会减少母乳喂养的量或缩短母乳喂养的时间,还有可能增加宝宝今后肥胖的风险。辅食添加过迟,尤其是营养丰富的辅食添加得不及时,容易造成宝宝蛋白质、铁、锌、碘、维生素A等营养素缺乏,还容易导致喂养困难,给宝宝今后的生长发育带来很大麻烦。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过早或者过晚添加辅食,都可能增加宝宝食物过敏或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因此,家长要把握好辅食添加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