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天有二日

崇祯对这个说法很不满,什么叫他又活过来了,虽说挂过歪脖子树,可他明明就没死,再怎么说那最多也只能算是自缢未遂。

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南京六部官员多是朝廷各司退下来养老的官员,不少都见过龙颜,自己一身龙袍,只要他们还没瞎,那就总有人能将自己认出来。

这才特意大张旗鼓地在城中露面,如此一来再将救援南京的功劳揽在身上,那么就算朱高煦想要压制他也不能了。

这里可是他的主场!

他是名正言顺的大明皇帝!

一个所有人认为死去的皇帝活了,还带着大军强势回归,没有比这更好的宣传了。

如他所料,朱高煦虽有不满,可也对此无可奈何,只能压制

翌日,让弘光帝当众承认了他的身份。

如此一来,整个南京都沸腾了。

城中百姓从一开始的惊惧转变为惊喜。

“一支来历不明的贼配军朝南京来了!”

“一支大明精锐驰援南京打退了清贼!”

“大明天子率王师抵达了他忠诚的南京城!”

什么叫天命,这就叫天命!

崇祯很满意这个结果,除了一件事,朱高煦让弘光帝以皇宫老旧暂无合适宫殿为由,将他挡在了皇宫外,不让入住,而是在一腾出来的勋贵府邸暂住。

晚餐过后,宫人收去残羹。

王承恩奉上漱口的茶水:“皇爷,许久未见您胃口如此好了。”

“咕噜噜~”崇祯放下茶水埋怨起来:“承恩啊,你说朕这十七年的皇帝是不是白当了?”

王承恩不解,不知皇帝又怨起谁来了。

“当然不是,您是顺位继承的正统大明,御极十七载天下谁人不知。”

崇祯听了之后怨气不减反增,指着还没撤完的碗碟道:“都说天子富有四海,可尝了这江南的珍馐才知过去受了多少罪,朕问过这些菜在江南也算寻常,富贵人家常吃,要是让朕再回京师,第一个就先砍了光禄寺那群混蛋。”

“皇爷,要不到园子里走走,消消食。”

“好。”

江南园林越是精致,崇祯越是愤怒。

“你说朕吃的不如臣子就算了,宫里多少亭、殿老旧无银修缮也不说了,朝廷连边防的饷银都发不出来了,想收点税银可江南各府县一个个都说没钱,到了江南这才知道原来没钱只是没钱给朕!”

“朕知道世上没几个不贪的官,可天下税银何其之多,他们分五成、六成哪怕七成朕也认了,瞧着样子朕怕是连一成都没分到,这都是大明的税银,是朕的钱!”

“皇爷您消消气,眼下这银子不就收回来了。”王承恩好言相劝。

崇祯叹一口气,感慨道:“还是老祖宗有办法啊,把这群人收拾得服服帖帖的,以前朕要办点事那上上下下谁不长篇大论子曰来子曰去,一本奏折千余字生涩难懂硬是凑不出两句有用的话,天天就想着怎么糊弄朕。”

“现在这奏折简单明了,上谕一下用不了一个时辰就出了南京城,以前少说也得在各个衙门先磨个两三天才能传达到下面。”

这些日子他一直在观察情况,惊讶地发现朝廷办事效率有了惊人的提升,朝廷政令不再只是一张纸,收不上来的税收上来了不说还新增了许多收入渠道,如泉州市舶司等。

明明只有半个天下,所收税赋却比他在位时要多得多,甚至还没有出现诸如三饷之乱等事。

天下财富有限,钱不从百姓手里那就是从豪族士绅手里来,显然这是成祖皇帝把那些在他手下桀骜不服的士绅的腰压弯了,让他们匍匐在了皇权之下。

“还有那群宗室,一个个天天叫着要田、要粮、要赏,这下好了被老祖宗差不多一锅端了,朕想着就高兴。”

“咳咳~”王承恩提醒道:“皇爷,亲亲之谊乃太祖定下,小心隔墙有耳传出去就不好了。”

崇祯也意识到自己说得有点过了,对于现在的大明他是既欢喜也忧虑,欢喜的是老祖宗给他把朝廷的顽疾给整治好了,只要再坐上龙椅他有信心中兴大明,忧虑的是龙椅上现在坐的是另一个人。

“承恩,算上今天拢共有多少在野的士绅找过朕了。”

王承恩给出答案:“二十有六,明日也约满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有旧臣念着他的好倒也算寻常,但他可不记得当政时给过这么多人好处,因此在最初的受宠若惊后,他很快反应过来情况有些不对劲。

他自问算不上昏君,可不管怎么说也是个亡国之君,统治期间国家动乱不休怎么可能让如此多的士人怀念。

可偏偏有很多人恨不得他立马重回皇位,再掌乾坤。

他并非愚钝之人,近来的经历和对新朝廷的观察让他确定了一件事。

“想来是成祖皇帝下手太狠,反倒让这些遭殃的士人想起来朕的仁德来了。”

“皇爷您是正统大明皇帝,天下士人自当拥护你。”

崇祯笑了:“他们真的会在乎什么正统不正统?”

王承恩犹豫了。

“回话。”

王承恩只好回话:“皇爷,这世上总是爱钱爱权的俗人多,洁身自好的脱俗之人少。”

“你都知晓,朕岂能不知,只是俗人也好,脱俗之人也罢,有用就行……”

经过南京城外一场大胜,下层都知道崇祯皇帝没死还带着大军回来了,一时之间朝廷在明面上有了两个皇帝。

原本就很微妙朝廷局势更加扑朔迷离,上层大臣都知道朱高煦的身份,对崇祯帝的出现他们感到惊讶但有例子在先也能接受,关键是崇祯帝带着大军强势回归,让被当做傀儡的弘光帝一下陷入了尴尬之中,站在弘光帝背后的朱高煦就更加尴尬了。

“殿下,我们到底拥立哪个皇帝?”

听到大臣的话朱高煦眉头一皱,反问了一句:“他们是太祖血脉,我就不是了,我还是太祖亲孙,难道这皇帝他们能当得我就当不得?”

“这大明是我爹,是我拼死守下来的,逼急了本王大不了……大不了本王自立招牌建个新大明!”

大臣不敢言,朱高煦冷哼一声没有多说,他也知道这皇位一时之间急不得,百姓不会认他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太祖亲孙,但崇祯就完全不一样了,他是正儿八经的正统皇帝,百姓都认他。

何况此前战事导致他经营的势力损失巨大,就算想掀桌子暂时也没有那个能力。

近来朝堂的口风也朝着利于崇祯的风向,他战败了而崇祯携胜归来两相比较自然不妙,短短十几日的时间有心人便将崇祯帝吹到了天上,与陨石破敌的汉光武做起了比较。

宣传的人多是原先被他排斥的朝臣和士族,这些也就造造势的人他并不放在眼里,说到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他那手握二十万大军的外祖徐达。

为此他亲自去探过外祖徐达的口风,结果外祖却是一副中立的口吻。

眼下情形不利于他,中立就是偏袒崇祯帝。

他不知道的是在他走后,常遇春从门后出现。

“怎么,自家亲外孙都不帮?”

徐达没好气地瞪了老搭档一眼:“你要觉得乱子还不够还想凑热闹,我也不拦着你。”

常遇春哈哈一笑:“我可没这心思,咱们一会儿到这一会儿到哪儿,说不定过两天又走了,费那个劲掺和后辈的事作甚。”

“要是咱们回不去了怎么办?”徐达忧心忡忡的问道。

“那只有天知道,既来之则安之大不了捅他个天塌地陷。”常遇春豪气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