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怎么这么坏啊,这个陈有鱼?

傍晚一到,海风像疯了一样往岸上扑。

陈有鱼懒懒地躺在自家小院,仰靠在一张已经有些褪色的竹椅上。

院子里很安静,远处村外边偶尔传来归港渔船发动机的低沉轰鸣。

他老爸陈大富也靠在一边的木凳上打盹。

凌晨起的这么早去钓鱼,中午又瞎捣鼓了这么久,下午他老大哥又缠着他,眼神带着些许莫名其妙的自信以及几分傲娇,嚷嚷着要学几手“大料”的搭配,又说他深藏不露,又问跟谁学的,这是审问犯人呢?陈有鱼人都麻了。

这不拉了郭秋鱼这个名字出来顶锅嘛,他大哥这才有些相信了,但不知道为什么,这名字他爸听了去,然后就这么似笑非笑地瞅着他,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八卦......

陈有鱼有些头疼,心想这东西哪是随便教得了的?做菜这种事,讲究的就是火候和感觉,得日积月累地炒出来。

他老妈倒是经验到位了,站在旁边随便听几句,稍微闻一闻锅里的味儿,基本上就能把料头配得七七八八了,缺的只是实践机会。

陈有鱼迷迷糊糊地睁开眼,下意识摸了摸裤兜的钱包,圆鼓鼓的,下午的时候他打开瞅了一眼,里面的票子都是叠得漂漂亮亮的,没有折痕,一看就是精心压过的,搞得他都不舍得用这小富婆的钱了。

小富婆说有三千五百零八毛呢,他细细数了数,并不准确,居然还多出了五十块钱?

哎嘿!

不仔细清点是吧,那这多出的五十那他可就独吞了啊......

加上他小金库的钱,凑一块共有三千七百八十二块五毛的启动资金。

天色彻底黑下来,屋内点起了煤油灯。

屋内厅中央墙上新贴的字帖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显眼:“改革潮头立,渔业大发展!”

这是村委今天刚发下来的标语,红底黄字,纸质粗糙。

家里四人坐在了一块。

夫妇俩都把目光瞅向了陈有鱼,话题是关于他搭棚子,做生意的事情。

家里两位话事人当然是不支持的,毕竟这会儿大多数人还是宁愿靠手艺,做渔民、种地赚点小钱,觉得踏实。

还是李静叹了口气,轻声道:“我俩听说你要搭棚子,想着自己干点事,是好事儿。但是,这事办下来可不简单,而且收了人家的鱼,万一卖不出去呢。咱家这点钱,本来就不多,要是亏了,你们兄弟俩娶媳妇的钱还从哪儿来?”

旁边陈大富抽着旱烟,烟斗里火星忽明忽暗,也点点头,说:“你还是跟着你哥去镇上学点实在的手艺,别在村子这儿瞎折腾了。”

陈有鱼挑了挑眉,爸妈虽说是为了他哥俩的前途着想,不想他俩在渔村里边当一辈子渔民,但现在他真不想出去城里久待,上辈子就是他不在村子,去了外边闯荡,家里才会出事,这次说啥也不会去外边打拼了,不仅没钱不说,还倒霉透顶。

这会儿倒是风水轮流转,他最近在海边的运气确实有点旺……

这不趁运势好攒点老婆本?

陈有鱼瞅了瞅陈有亮,开口道:“让大哥先去练练,实在不行,我跟他后头,大伯家的那小饭馆还没来生意呢,咱俩过去还不把他们家吃穷咯。”

夫妇俩愣了愣,陈有鱼紧接着就说:“大哥手生,他得多接触接触。”

陈大富和李静听了,互相对视了一眼,没什么意见,他俩也是这么打算的。

清晨,浪高高,海风依旧大。

小浪村渔政站门口。

砖石或水泥砌成的墙壁上挂着几幅与渔业相关的宣传画,上边还写着一行显眼的标语,“保护渔业资源,合理利用海洋。”

陈有鱼和大哥陈有亮跟在自家老爸老妈身后,脚步快而稳,虽然神色不显,但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几分急切和激动。

陈大富手里攥着推荐信和凭证,今天来这渔政站取船,关系到他们家未来的生计。

门前的木牌子早已褪了色,站里陈旧的木门发出一声“嘎吱”,似乎有些年头了。

屋里头的办公室区域由柜台隔开,柜台后是几张老旧的木桌,桌面上堆着一些文件、渔船登记册和审批材料,纸张多半有些发黄。

几台手摇式的电话机摆在一旁,电话线随意地缠绕着。

几个坐在柜台后面喝茶看报纸的工作人员抬头看了他们一眼,目光并不热络。

渔政站日常负责管理渔船的审批、登记以及负责办理一些渔船使用许可证,这会儿的渔船不多,而且村民的木船也不会跑太远的海鱼,因此他们的工作相对来说还是挺清闲的。

陈大富上前递上推荐信和取船凭证,语气客客气气地开口道:“同志,这是咱们村支书刘大友开的信和凭证,今天是来取船的。”

一听是来取船的,工作人员挑了挑眉,面色明显有些异样,放下手中的茶杯,不慌不忙接过信件,翻开记录簿,仔细核对了一番,又扫了一眼凭证,才不咸不淡地说:“嗯,手续齐全,刘大友已经提前跟我们打过招呼了,这船现在已经登记在了你们户口上,你们可以去领船了,就在外边的港湾,直接开走就行。”

几个人原本提着的心,总算落回了肚子里,暗暗松了口气。

陈有鱼兴冲冲地走在前头,一到港口,眼睛立刻被那艘渔船吸引住了。

船静静地停靠在港湾,随着海浪微微晃动着。

船身目测10米长,比村里的那些老掉牙的木船可阔气多了。

宽敞的船身能装载更多的渔网,之前的他们家的小木船加上渔网,勉强挤进两个人,要是这艘船的话五个人一起上去都宽宽敞敞的,连转个身都不用费力!

这船配的是常柴ZS195柴油发动机,单缸12匹马力,虽说不是什么新款,但这发动机可比村里头那些7匹马力的老机器强太多了。

铁架子的船体,虽然底下的红油漆已经褪色发白,边缘还有些斑驳,但那沉重的铁制结构依然给人一种踏实感,仿佛能够应对海上的任何风浪。

村里的木船大多只有7米长,船身窄小,用久了经常漏水,每次出海,稍微遇到点大浪,这船就出问题了。

关于漏水问题,陈大富可是深有感触......

陈有鱼他们又围着船打量了一圈,发现船底那藤壶的痕迹早就被铲得一干二净,这船保养得是真不错,一看就不是那些年久失修的老破船能比的。

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这船没有活鱼舱,毕竟它是巡逻船嘛,也不能要求太多。

“嘿嘿,这船真不错哈,估计跑得嘎嘎快!”陈有鱼忍不住拍了拍船舷,满脸兴奋。

有了这艘船,以后出海不仅能装得多,还能跑得远,更重要的是,这安全系数不得提升好几个档次啊?

老大哥陈有亮和他家爸妈盯着那船看,怎么看怎么喜欢,眼神黏在船上,就跟看宝贝似的。

陈有鱼在船尾已经忙活上了,开始检查舵和发动机,接着一发动,船就缓缓地驶离了小浪村的港口。

这宝贝疙瘩,肯定得先开回家才踏实啊。

船尾扬起白色的浪花,一家人的心情也随之激荡起来。

......

不过,船刚开出去没多久,渔政站门口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小浪村的一个人高马大的壮汉带着两个岁数不大的青年,黑着脸地走进了站里。

刘鑫满脸怒气,一下冲到柜台前,劈头盖脸地问:“同志,我订的那艘船呢?前几天不是说好给我留着的吗?怎么说没就没了?”

他来这是打算花钱买那艘退役船的,结果刚来就瞅见那船被几个人给开走了。

家里的渔船都报废了,好不容易盯上这艘,连一千块定金都提前付了,现在跟他说船没了?这不坑他呢吗?没船出海,让他们家喝西北风啊?

工作人员慢悠悠地抬头瞥了他一眼,还是那副不急不慢的语气:“手续齐全啊,人家有优先权,这事不好办。”

刘鑫一听,更不爽了:“谁家买的?我都付给你一千块钱定金了!”他皱着眉追问。

工作人员瞅了瞅登记簿,无奈地说:“那船登记的是陈有鱼的名字,你要不去问问那船他们卖不卖给你,定金钱我退回给你。”

“陈有鱼?”一听这名字咋这么熟悉,刘鑫的脸一下子黑成锅底,狠狠瞅了瞅自家两个儿子刘虎和刘海。

两个小子对上老爸那杀气腾腾的目光,立马缩了缩脖子,互相对视了一眼,心里都在骂街。

这个陈有鱼怎么回事?

先是喊民警把他们俩给逮住了,害得交了罚款不说,还被罚写了两次检讨,差点连家都没得回。

现在又把他们家的船给抢了?

怎么这么坏啊,这个陈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