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虎和他对视,能分明看见他眼中的渴望。
那是对自由的向往,他希望能重新走上街头,与其他孩子嬉戏打闹。
或许对于成人而言,窄窄的街道不过是从这头到那头。
仅仅只有几步路的距离。
在商贩眼中是寸土寸金的摆摊位置。
在行人眼中是漫长而笔直的旅程。
起点和终点都一目了然。
可在孩子眼中,小小的一方土地,都可以成为他们的乐园。
对于成年人来讲相当有限的面积,已经够他们玩上一整天而不知疲倦。
颜虎望着那孩子扒在门框上,有些躁动不安的手,却终究不敢迈出那一步。
仿佛矮矮的门槛拦住了他们所有的去路。
他心中不免有些失落。
蹲坐在屋子里的成年人低着头,望着地板。
此刻屋内黯淡无光,天空的阳光不知为何无法照入。
让他们本就愁眉苦脸的表情上,增添了一份沉重。
他们不少人都是农民、贩夫、药农,这些工作需要走出去、离开齐乐县。
可如今县外有妖魔潜藏,他们暂时失去了维持生计的手段。
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任何收入了,这样的生活恐怕也难以维持。
再加上县里物资有限,哪怕给他们发钱也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只会把物价炒高,影响其他人的正常生活。
即便是身为武者的衙役们也感到相当疲倦。
因为每个人都增加了工作时长,扩大巡逻范围。
巡逻时也必须更加专注仔细、提高效率。
颜虎抬起头,远处一片浓密的乌云飘来。
重重压力如这乌云一样,笼罩在齐乐县头上。
气氛压抑而沉重。
...
当天夜里,颜虎刚躺在床上,就听见房间门被人敲响。
“怎么老是有人大半夜来找我?”
他穿上衣服,打开房门,见到门外之人正是慈德和尚。
慈德和尚双手合十,见颜虎开门,先诵念了一句佛号。
“颜虎施主,很抱歉这么晚来打扰您。”
“慈德和尚客气了,我本来就还没有休息,不算打扰,请进吧。”
颜虎招呼他进屋,拉出一张凳子,简单擦拭一下。
“不知慈德和尚这么晚来找我,有什么事情?”
慈德呵呵一笑,从怀里拿出一本秘籍,交给颜虎:
“这是贫僧庙里修的内功经文,就交给施主了。”
听到他的话,颜虎感到吃惊,没想到两人才认识不久,对方就拿出这么宝贵的东西。
那可是其他势力传承的内功,就这么轻松传给颜虎,实在有些蹊跷。
“这么贵重的东西,你确定送给我吗?”
颜虎嘴上十分客气,但双手还是老实的立刻接过。
【凡阶上品内功:金刚经(一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随着面板上浮现的文字,有关金刚经的内容也传入脑海。
令颜虎惊喜的是,金刚经有稳固心神、摒除杂念的作用。
同时它也是至阳至刚的内功,很符合他如今的龙气。
慈德和尚表情虔诚而真挚,双手合十:
“贫僧下山前,师父曾告诉贫僧:此番下山,东南方既有机缘,也有杀劫。”
“今日有幸得施主一番点拨,令贫僧对佛法的领悟变得更加深入透彻。”
随即他摇摇头,表情有些失望:
“只是贫僧如今道行太浅,可能还达不到施主所言‘以身饲鹰’的那番地步。”
“贫僧从齐县令那得知,施主醉心武学,出于对施主的感谢,便将这经文传给施主。”
“施主也不必担心,师父早先对贫僧说,遇有缘人,即可传法。”
“原来如此...”
颜虎郑重点头,将金刚经收好。
虽然面板里有这门内功,无需秘籍也可修炼。
但是当着别人的面,还是要显得尊重一些。
颜虎看着慈德和尚,总感觉他不简单。
毕竟是从戊宇国的其他地方而来,同时又有正儿八经的师门,说不定会知道不少有关妖魔的隐情。
刚好现在他对自己还有一份“感激之情”在,颜虎也想趁机多套取一些情报。
为了不让慈德和尚感到抵触,颜虎先从一些简单的问题开始试探:
“不知慈德和尚,对于妖魔的来历,有没有研究?”
“嗯...实不相瞒,庙里的确有些记载。”
“那慈德和尚是否方便透露一二。”
颜虎望着慈德和尚,眼里写满了求知欲。
看见颜虎眼中光彩,慈德和尚没有犹豫,立即说道:
“当然可以。有一大部分妖魔都是凭空出现,不知来历,这种往往奇形怪状,称为‘魔’。”
“还有一小部分,是由人类、野兽、昆虫等生灵转化而成,称为‘妖’。”
颜虎想起当时那位两个孩子被投入井里的妇女,自己也跳入井中后,变成了妖魔。
只是不知道这种转变到底是有妖魔做手脚,还是其他原因。
“那井呢?不知道慈德和尚有没有听说过井?”
慈德听闻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显然知道不少内情。
他语气有些沉重:
“井是人心欲望的写照,只有心中存在欲望的人,才能看到井。”
“人们只要凝望着井下,就能看见内心最渴望的东西或是景象。”
“还有就是,只要见过井的人,无论早晚都会死。”
“并且在见井之人死亡时,周围的人在将来大概率也会见到井,简直就像是瘟疫一样传播。”
“最可怕的就是有一群人,他们信仰和崇拜井,并且希望有尽可能多的人也被感染。”
“这些人或许就是疯魔,因为只要有疯魔出现的地方,就会有井的出现,两者之间应该存在某种联系。”
颜虎听到他的话,不禁想起最初斩杀的那位清风观道士和刘狂。
两人都在变为疯魔后,声称自己见到了井,这一点与慈德和尚所言吻合。
二人又简单互换了一下妖魔的情报,其中就包括苦清和血潮。
令颜虎感到可惜的是,慈德和尚对苦清和血潮的了解与他无二,甚至比他还要少一些。
慈德和尚在寺庙记载中听说过“血潮”这个名字存在,也见过典籍里提到那种红色蠕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