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我可能赚得没他多】
- 自律明星:从2011开始
- 永远的纯爱战士
- 2207字
- 2024-12-03 19:00:02
“原来是这样。”
班主任点点头,但一时间,她竟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顾琢的表现,太稳重了。
在她面前,半点都没有这个年纪的孩子该有的紧张或者是焦虑。
对于未来,对于成绩,对于高考,他已经有一个胸有成竹的态度。
但这种态度不是因为顾琢这孩子的成绩有多好,而是他对于自身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知。
这个成绩该上什么学校,该选什么专业,毕业以后又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顾琢已经考虑得非常清楚了。
原本,班主任是打算喊顾琢过来,帮忙分析分析以后要读个什么大学的。
这是高三老师,或者说,高中班主任最为重要的工作。
而对于班级内,一些印象比较深刻的学生,老师往往会更上心。
毫无疑问,在她的班里,最让她上心的就是顾琢了。
甚至不止是他们班,就连教导主任都特意叮嘱过,关于升学方面的事情,要多跟顾琢沟通,了解他要读什么学校,将来要做些什么,千万别让这个孩子走歪了路。
可以说,他几乎就是校友会的内定名额了。
将来要是学校有什么艺术节、高考前誓师大会什么的,校方绝对会向顾琢发出邀请,让他过来唱首歌,或者是给学弟学妹们加油、打气。
“到时候复读,我可以申请在您的班里吗?”
顾琢见着她的样子,轻声询问着。
“啊?”
李老师神情有些茫然。
“复读的话,我应该是跟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一起。”顾琢说着,“比起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我还是希望能有个熟人的。”
这大概是复读生比较需要考虑的一件事情。
虽然说,高二开始会有分班,分出文理。
但是分班后,肯定也会有一些熟人,甚至于因为分班的原因,还会认识一些其他班级的人。
同一届的同学,很少会有人只认识同班的学生。
多数人其实除了本班的学生,还会认识一些其他班级的,甚至于有些交际能力比较强的,还会认识其他年级的。
但认识其他年级的学生的情况,是比较少的。
所以对于复读生而言,在复读这一年的时间里,在交际上,很多人几乎是一个被‘孤立’的情况。
像是上学、放学基本上都是一个人,那些有在学校里住宿,吃食堂的,也会经常一个人。
但同时,复读生还要面对来自高考的压力,家庭的压力。
这种情况下,有些人是会越复读,成绩越差的。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的话,我是可以帮你跟学校方面申请,下一届转去一班的。”班主任迟疑着开口,“他们那边的学习氛围是会比较好的,像是老师方面也会……嗯,老刘,刘老师就是一班的语文老师。”
说是一班,但其实就是尖子班。
尖子班的学习氛围,跟他们这些普通班是完全不一样的。
学校的升学率、重点高中的名号,也几乎都是这些尖子班的学生打出来的。
“下一届你要是愿意的话,我可以当你的班主任。”另一边的刘老师又开口了,“我们班肯定不会有那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其实同学之间交流也比较少,大家都是埋头学习的。”
“这个到时候可能就不是别人影响到我,而是我影响到别人了。”顾琢开玩笑似的回道,“到时候学生的家长投诉,可就麻烦了。”
办公室里有了三三两两的笑声。
“其实我也明白,我是比较容易影响到其他同学的。”
他有些无奈的说着,“但让我放弃这个学校的生活,我又是不太情愿的。”
“以前经常听老师们说起,‘等你们将来走出社会,就会知道坐在课堂里的好了’这句话,当时不太理解。”
“但我现在其实挺明白各位老师说的这句话了,所以很珍惜能在学校里待着的机会,不愿意放弃人生的这个阶段应该享受的,至于尖子班的话,我还是算了吧,不能耽误其他同学。”
顾琢是真怕自己一进去,一模成绩‘哗——’的一下子就掉下去了,到时候一群家长来举报自己。
尖子班那不止是学校方面抓得严,那些学生的家长在教育上也非常重视。
像是那种考完试,自己签名,自己上交的情况,在尖子班的学生里绝对不存在。
他们考完试,基本都需要跟父母汇报情况的。
而顾琢的这番话,倒是让办公室里的氛围有些沉重了。
不少老师的脸上,都露出了遗憾和怀念的神情。
但他们在看向顾琢的时候,眼神都变得有些复杂了。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想要理解这句话,并且在他们这些老师面前,大大方方的讲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很多人走出去了,就回不来了。
时间是不可能倒退的。
明确了顾琢的未来打算后,班主任也没有耽误他上课,让他回去了。
“这孩子,都不像是孩子了。”
老刘看着人走出去,好一会儿,才说了这么一句,“感觉都像是跟一个二十多岁,甚至是三十岁,已经经历过一些职场生活的人在谈话了。”
大大方方的,也不会因为辈分上差了,就显得紧张、局促之类的。
这种是只有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人,才会亲身习惯的事情。
因为工作以后,人会接触到很多不同年龄的人,可能大了几岁,可能大了十几岁、几十岁。
大家会有工作上的交集,会坐在一起聊天。
但是渐渐的,随着接触,有时候就会发现年龄并不代表什么,并不是说年长的人就会很有智慧、很有经验,那种距离感、敬重感会越来越低。
不再是以前那样,遇见一个年龄大的人过来说话,就会莫名的礼貌、敬重起来,自然而然的以一个后辈的态度去对待人家。
就好像学校里很多老师喊他‘老刘。’
但其实有些老师跟他都差了快二十岁,甚至有几个还是以前这个学校的学生走出去的,但是回来以后,有了工作经验以后,他们开始以一个朋友的态度去对待自己了,开口就是‘老刘’、‘刘老头。’
可能也有他自己的性格比较随和的关系,但这种身份上的转变,也是比较明显的。
“你还没有听过他那首歌吧?”
班主任看向老刘,“有空让你儿子上网找找,可以听听看,怎么说呢,挺坦诚的。”
“我感觉我现在对我爸,我都做不到他那种对待长辈时坦诚的态度。”
“而且你敢信吗?我有一种预感,我现在每个月赚的钱,可能都没有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