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的早晨,李晓曦一走进办公室,便看到桌子上的手机屏幕亮个不停,铺天盖地的消息涌入她的视野。她立刻意识到,程发终于开始行动了。
各大自媒体和社交平台的首页都被几篇极具冲击力的文章占据。
程发并没有让陈立言失望,他旗下的媒体团队一如既往地精准抓住了舆论的敏感点,用层层铺陈的故事和让人心惊的事实点燃了舆情的火焰。
整个网络瞬间沸腾,几乎每个评论区都涌入了大量的网友讨论。有人愤怒地责问:“为什么这么明显的冤案,当年会被草草了结?”也有人感慨:“正义迟到太久,十五年前的错判简直让人心寒。”更多人则转发文章,呼吁“还刘文学一个公道”。甚至连一些名人大V也加入了讨论,将这件事推向了更大的舆论场。
网络的热度迅速飙升,几个小时之内,关于李望案的讨论已经冲上了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前列。话题#冤案翻盘#、#少年刘文学的悲剧#接连登上热榜,评论数以万计。网友们在社交平台上激烈辩论,甚至有网民自发组织请愿,要求公开当年李望案的审判细节。
程发的策略显然奏效了。两天后,李晓曦终于收到了法院的通知,允许她调取当年李望案的庭审纪录。这一步,来得比她想象中要快得多。
“陈老师,我们成功了!”李晓曦激动地跑进陈立言的办公室,把调取的卷宗拍在桌子上,眉眼间藏不住的兴奋。
陈立言淡定地放下手中的文件,抬头看了她一眼,嘴角微微上扬:“我早就说过,只要舆论铺开,他们不可能再无动于衷。”
李晓曦迫不及待地翻开卷宗:“终于能看到当年案件的全部庭审记录了!这一次,我们一定能从中找到突破口,刘文学的冤屈很快就能得到洗刷!”
陈立言站起身,走到窗前,轻轻推开窗户,窗外是一片忙碌的城市景象,阳光照在他深沉的眼神中,却透着一丝冷静:“别急。找到线索是一回事,能不能翻案还是另一回事。你知道,光凭舆论逼出来的东西,随时可能消失。”
李晓曦满怀希望地翻阅着手中的卷宗,仿佛这些尘封的记录中藏着真正的真相:“但我们现在至少迈出了一大步,法院不得不让我们看这些档案了。这已经说明问题有了松动。”
陈立言没有接她的话茬,转过身来,默默看着她那跃跃欲试的神情。良久,他只轻轻叹了一声:“我们走着瞧吧。”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朝着他们预想的方向走下去。
就在李晓曦准备申请调取警方当年对刘文学的审讯记录时,网络上的风向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几乎是一夜之间,所有有关李望案和刘文学冤案的讨论都消失了,所有热搜话题莫名其妙地从榜单上蒸发,相关文章也被大批删除,甚至连程发的自媒体账号都陷入了诡异的沉寂。
李晓曦几次尝试搜索相关新闻,却无论如何都找不到任何有效的链接。她的心里突然生出一股不祥的预感。
正当她感到疑惑时,手机响了。来电显示是法院的号码。
“李律师,你好。关于您调取的李望案卷宗,请尽快归还。我们已经收到上级通知,卷宗涉及敏感内容,不适合外借。”
李晓曦握着手机的手微微发抖,嘴唇紧抿:“可是我们已经调取了相关资料,后续工作还没做完……”
对方的声音依旧不冷不热:“上级要求立即归还卷宗,这是命令。谢谢您的配合。”
电话挂断了。李晓曦愣在原地,眼中的光彩渐渐黯淡。
她迅速跑到陈立言的办公室,推开门,急切地说:“陈老师,网络上所有的舆论都没了!那些文章、讨论全都消失了,连搜索都找不到。刚才法院还打电话来,要求我们归还卷宗,说是涉及敏感内容。”
陈立言神情依旧平静,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他抬头看了她一眼,眼神中透出一丝了然:“我猜到了。就知道这股风吹不了多久。”
“那我们该怎么办?他们这么突然撤回舆论,难道事情就到此为止了?”李晓曦的声音中透着无力,仿佛在这一瞬间所有的希望都被掐灭了。
陈立言冷静地揉了揉太阳穴,慢悠悠地说:“你该明白,想翻案,光靠舆论是不够的。这套系统运转了这么多年,不可能因为几篇文章就被推翻。”
“但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难道就这么放弃?”李晓曦不甘心地反问。
陈立言轻轻一笑,眼中透出几分狡黠:“谁说我们放弃了?卷宗你带回来了吧?虽然舆论偃旗息鼓,但我们已经获得了关键的庭审记录,接下来就看怎么用这些东西,继续挖下去。你赶紧把整套卷宗复印了,原件还回去,我们手里还有复印件。”
李晓曦听着他的分析,慢慢镇定下来,点了点头:“对,我们至少还有庭审记录。我这就去整理。”
“记住一点,”陈立言沉声说道,“舆论只是工具,真正能让案件翻盘的,还是证据和法律。现在他们一时平息了风波,但只要我们能抓住实质性的漏洞,他们也不得不面对。”
李晓曦深吸一口气,重新恢复了斗志:“您说得对。我们要依靠证据,把他们一步步逼到墙角。”
陈立言点头:“去吧,干得漂亮点。舆论是一时的,但真相是不会被轻易掩盖的。”
李晓曦走出办公室,手里紧紧攥着那几份卷宗,心中重新点燃了战斗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