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老李,我要准备科举了
- 大唐:贞观二年,让李二取消攻打突厥
- 三月的雨
- 2033字
- 2024-10-10 16:38:17
看着林安那一脸不情愿的样子,李世民倒是有些搞不明白了。
既然不喜欢,为什么还要买这么多书回来?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嘛。
他随意的翻看了几页,发现自己根本就看不进去,这玩意实在太深奥了,又枯燥乏味,真不是一般人看的。
李世民忍不住问,“林老弟,既然你都不喜欢,为什么还要看呢?又没人逼着你。”
“难道是有什么难题,需要从其中寻找答案?”
林安凑到了李世民跟前,迟疑了片刻才小声的说:“老李,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不过你千万要给我保密,不能说出去知道吗?”
李世民立刻拍着胸脯保证到:“放心,我老李的嘴是最严的,就算是死都不会说出去。”
林安这才点了点头,“是这样,朝廷马上就要开科举考试了,我买这些东西,其实是为了应付科举。”
听完这话,李世民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仔细的想了想,然后又是满脸吃惊的看着林安。
他是怎么知道自己要重开科举考试这个决定的?
难道林老弟在朝廷里还有什么人不成?
其实现在朝中的大臣们也都在讨论着是否要重开科举的事情,基本上分为了两派,大家是各执一词,谁也不服谁,所以他也没有立刻就下旨。
像是礼部尚书,以及下面的侍中侍郎这些人都纷纷上书,请求重开科举,而且时间就定在十月底。
吏部的人则是持有反对意见,还有一些重臣也都不同意。
所以李世民自己也没能拿定主意,没有确定十月底是否真的开科举。
可林老弟为何能如此确定的说出朝廷要重开科举呢?
那么无非就是两种情况,林老弟是根据一些线索推断出来的,要不就是朝中有人跟他说过这件事。
可仔细的一想,这件事自己还没定下来,哪个大嘴巴的官员也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说出去啊。
那真要是自己最终决定取消科举的话,传消息的这个人,岂不是要丢人现眼了?
但也保不齐真的就这么无聊的人,就是为了在人前显摆,博眼球,宣传一些假消息。
他决定回去之后要好好查一查,如果真的是哪个官员说出去的,必定要严惩不贷。
朝廷都还没有决策出的东西,居然就这样传出去了?真是岂有此理。
这种风气不能助长,必须要遏制住。
沉默了片刻,李世民才问,“林老弟,你是怎么知道朝廷要重开科举的?消息属实吗?”
“是不是从什么渠道收到了消息?”
林安撇了撇嘴,“我朝廷里又不认识人,从哪收到消息?”
“再说了,这件事现在估计朝廷都还没彻底的定下来呢。”
“不过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这件事是绝对不会有错的,最多到九月底就该发旨意了。”
李世民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也就是说,根本就没人向他透露这个消息,这一切完全是他自己通过一些线索推断出来的。
想到这,他大为震惊。
想不到这么长时间,林老弟这恐怖的推算能力居然再次开始操作了。
这大概就是和之前分析出北方大学,河东道大旱是差不多的。
现在又能提前的预知到朝廷即将重开科举考试,也就不奇怪了。
于是他立刻就拉过来一张椅子坐在了林安身边,满脸好奇的问:“林老弟,你是怎么分析出来的?详细跟我聊聊。”
林安在李世民的对面坐了下来,一脸严肃的说:“可以肯定的是,重开科举选拔人才是一件非常明智的选择,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李世民默默的点了点头,在这一点上他是非常赞同的。
科举制度是从隋朝时期开始的,李世民后来也仔细的研究过。
这个科举制度和之前的九品正中制还是有所谓的察举制是完全不一样的。
简单的来说,科举制度是面向全国的,无论是寒门子弟,还是世家子弟都有机会。
以前只有世家子弟或者是有人举荐才能入朝为官。
但是科举制度就彻底改变了这个现象,让那些出身寒微的百姓也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通过层层的考试选拔,最终挑选出几个比较优秀的人才,而且每一年的科举考试都是有针对性的来挑选人才。
比如说有时候的题目是治国,有时候是治民,有时候是关于战事的等等。
在这一点上,李世民还是比较推崇科举制度的。
他之所以犹豫那是不确定什么时候恢复科举制度才是最佳时机。
见李世民不说话了,林安便继续说:“隋朝首创科举制度,只不过后来乱世来临,这科举制度就无疾而终了。”
“后来我大唐虽然是一统了天下,但这些年也是在不断的镇压各地的叛乱中,并没有真正的实现国泰民安。”
“在朝廷不稳定的情况下如果重开科举的话,非但不会有多少人来参加,甚至还会因此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动荡。”
历史上,科举制度在隋朝中后期就已经开始停滞了,毕竟在那个战乱的年纪,谁也不会想着去通过这种方式来选拔人才,毕竟身边的人都用不完。
而在大唐统一天下之后,也就是李渊统治的那几年时间里,大唐基本上都在忙着到处去镇压叛乱,剩下的时间也是在恢复生产,保证百姓们能吃饱饭。
李世民从李渊的手里接过了大唐这个烂摊子,也有许多繁琐的事情需要处理,这个时候当然也没时间去考虑选拔人才这种事,即便是朝中人才凋零,也只能暂时将就着。
李世民一边听着,一边点头,表示自己在听,而且非常赞同。
“不过现在已经到了贞观二年,大唐境内是国泰民安,百姓们安居乐业,读书人也渐渐地多了起来。”
“不管是农业还是军事,都处于上升期。”
“可就是在这看似繁荣的前景之下,却存在着一种危机。”
“那就是我们大唐人才非常的匮乏,无论是各地的官府,还是六部的官员,都存在着大量的空缺,急需得到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