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四圣谛

圆灵本以为祝乐因为跑去斋堂干活的缘故而落后。没曾想祝乐居然开始教人修行了。

一开始,圆灵见祝乐对待圆虎、圆明等人严厉苛刻。

他就觉得祝乐不会教人。

教人哪能这么简单粗暴的逼人学习呢。

他见祝乐教学,心里也动了教人学习的念头。

若是他教学时,让人感到如沐春风的同时,又能学到有用的东西,势必会让其他人更加敬仰他。

有祝乐这种严厉虎师在身边当反面教材更能衬托出他温润如玉般的品质。

到时候他想不得人心都难了。

正当圆灵美滋滋想着无限美好的未来时,谁知道圆一居然扛着圆真一口气修行领悟的大旗来这里招摇骗人。

圆灵暗道:“圆真还是有点小聪明的,知道自己当严师不好得人心,就让圆一过来,圆一表面上憨厚老实些,说话很温和,其他沙弥都挺尊重他。

如果沙弥们听了圆一的话,攻破了一口气修行上的难关,他们不仅会感激圆一,更会感激圆真。

不行,我已经落后圆真了,我也要像个法子,整理出一口气的修行心得体会,教导其他沙弥才行。决不能让圆真和圆一抢占风头。”

......

祝乐是真没想到圆灵认为自己教学是另有目的,而非真心实意想要分享自己所感悟到的一些知识。

不过他要是知道,多半也是一笑了之,不再理会圆灵。

祝乐此时就待在斋堂厨房门前,这里很少会有沙弥过来,大多时候这里就只有他一个人。

如果说山腰的竹林凉亭是众多沙弥的休憩、安心场所。那么厨房门前就是独属于他的休憩场所。

这里很安静,没有沙弥们吵闹的声音。

唯有风声,水声,偶尔还会传来远处比丘们诵经的声音,这些对祝乐来说都是白噪音,有这些声音在,他反而更能静心思考掌心上的这粒灵米。

他一直在思考着自己该如何熟悉灵米,然后才能让自己更好清洗灵米。

庖丁花了数年的时间才能将技进阶至‘道’

而自己一天的时间能掌握洗米的技巧吗?

他的手指一直在摩挲着这粒晶莹剔透的灵米。

祝乐也很好奇,他不管怎么摩挲,也摸不出这粒灵米身上有什么杂质灰尘。

可是当他用灵气来摩挲之时,他便发觉自己手指上多了些许近乎看不见的灰白粉尘。

灵米则是更透亮了。

祝乐心道:“这些粉尘便是灵米的杂质吗。当我将灵米彻底清洗干净时,灵米变得更漂亮,更透亮。这便是洗尽铅华后的灵米,是灵米本来的面貌。”

祝乐觉得,洗尽铅华某一方面又和成佛四谛有些关联。

佛教基本教义之一,四谛。

谛,又名真理。四谛又叫四圣谛,四真理。

苦、集、灭、道四谛。

苦谛:指人世间一世皆苦,分自然之苦,主观之苦。

集谛:主要是五阴聚合、十二因缘、业报轮回。世间一切苦皆因自己产生。源于贪嗔痴三毒。

灭谛:则是指自己身上的世间苦是可以消除掉。永断贪、嗔、痴等根本烦恼,了除生死患累的苦果,证得清净寂灭的解脱境界。

也就是涅槃,至善之境。超越时空,超脱生死。

道谛:则是指道路,也就是通往涅槃的方法。

方法就是:戒、定、慧。

修戒,修定、修慧。又名为三无漏学,是圣贤八道的总结。

圣贤八道,也就是之前所提到的八正道:。

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证得四谛,领悟四谛,修行中道,方能证得果位。

这四谛法门是实实在在,真实不虚的真理。这也是释迦牟尼佛对弟子阿罗汉所说的话。

释迦牟尼佛成佛后,来到鹿野苑为比丘们说四谛法门。

这个典故又称为三转四谛十二行法、轮。

第一示相转:佛对比丘们指示出四谛真实之相。

佛说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

第二劝修转:佛说此是苦、你当离。此是集,你当断。此是灭,你当证。此是道,你当修。

第三作证转:佛说此是苦,我已离。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

每一谛都有示相、劝修、作证三转,三四十二,因称三转四谛十二行法、轮。

使阿罗汉听了以后,精心修行,知苦谛生死,断集谛烦恼,慕灭谛涅槃,修道谛法门。使比丘觉悟,苦是三界内分段,变易生死的苦果。

集是三界内见、思二惑烦恼的苦因。

灭是三界外涅槃的乐果。

道是三界外三十七助道品的乐因。

这就是三界内、三界外的二重因果。

称为示相转。

佛对比丘们指示出苦集灭道四谛的体相以后,又积极地劝勉他们,既知之后,就要精进修行,三十七助道品法门,断见惑与思惑烦恼,跳出生死轮回,得证不生不灭的涅槃。

称为劝修转。

由于比丘们虽然愿意修道或恐中途发生怀疑,这样修行是否能够得道呢?

所以佛再以自己的经历来作证说:“我对于苦集灭道四谛,是完全做到了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的。我就是经过这样修行得成菩提道果的。”

称为作证转。

世间苦,源于自身认知苦,消断自身三毒,修行之道就是清洗自身的方法。

这便是洗尽铅华,自性清净心。

灵米上看不见的灰尘杂质遮掩着灵米本应有的美丽,就和人一样,人美丽至极,可总有着内心深处的丑陋遮掩着人所应有的美丽。

祝乐忽然想到,净诚对他说庖丁解牛的故事或许不是让他去熟悉灵米,像庖丁那样掌握洗米的技术。

而是让他对庖丁解牛的故事有所感悟,联想自身。

庖丁解牛对牛非常了解,解牛技术才能进阶于‘道’

若自己对自己了解进于道,何尝不是一种道谛呢。

而自己对自己又有多少了解呢?

‘知己’二字,说来轻巧,做来确是难难难。

想当初,他看名著时,初看智深和尚圆寂,智深和尚圆寂前曾言:

平生不修善果,

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

这里扯断玉锁。

钱塘江上潮信来,

今日方知我是我。

他当时只知道智深和尚将自己的一生都写进了这首诗里,感慨这位英雄好汉居然就这样死了。

现在想想,智深和尚苦修佛法多年,直到即将圆寂之时,听闻钱塘江潮声后,方才顿悟,我是我。

而他,又要修行多少年,方知我是我?

知己,方能消断自身三毒。

三毒不灭,何证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