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镇子

一直等到时间接近傍晚,派出去的地方骑兵才终于全部陆续回到了临时营地。

他们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有用的情报,在临时营地往东南内陆深入约莫二十多里的方向,有一座小镇子,那座镇子里应该有数千居民,被一道两三米高的木制围墙包围着。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发现这座镇子的骑兵并没有靠得太近,只是在较远的地方眺望观察。

虽然没有抵近侦查,但还是能够发现出入镇子的主要以皮肤较深的爪哇岛本地土人为主,其中也掺杂着许多身着黑衣黑裤,蓄着辫子的黄种人。

在听完地方骑兵的汇报后,李斯一时陷入了思考,这座人口只有几千人的小镇看起来的确非常适合当做目标。

那保护着城镇的木墙最多只能抵挡住缺少攻城器械的土邦军队,而对于李斯这种手里有火炮的军队来说,那木墙就和纸糊的没有多少区别。

他思考了一会,还是决定将这座镇子当做第一个目标,镇子规模较小,也就意味着将其拿下不会很快惊动荷兰人或者土邦苏丹。

做好决定后,李斯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说道:“张副官,集结军队,我们要连夜行军,在明天之内占领那里。”

“遵命!”

张怀义连忙应下,随即将李斯的命令传达下去,士兵们纷纷站起身来,迅速重新组队,在地方骑兵的带领下向内陆行军。

李斯此前从未骑过马匹,甚至连见都没见过,如果不是他刚刚趁着地方骑兵还没回来的那段时间里,让张怀义教他骑了一会,李斯只怕连上马都不会。

可即便如此,他骑马赶路起来也还是慢吞吞的,用力拽着缰绳,生怕自己会失去平衡,从马背摔下去。

为了照顾他的速度,连带着军队的行军速度也受到了影响,不得不放缓下来。

从海滩到那座不知名镇子之间的地形并非李斯刻板印象中印尼常见的热带雨林地貌,而是有着大片大片的平原。

根据那几名发现城镇的骑兵所说,镇子周围的平原也被开垦出了大片田地,现在五月底早已过了水稻的收割季节,水田里也都换成了插下不久的新稻。

军队在平原地形下的行军速度会比预期中的还要快,等到了凌晨后半夜,他们便终于到达镇子外围。

此时的镇子被夜色笼罩,只有少量燃烧的火把提供微弱的亮光,城门两侧的哨塔上各站着一两名守兵,倚着火枪,昏昏欲睡。

不过,这些守兵很快就发现了西边冒出大量打着火把的人群,睡意瞬间清醒,连忙大声叫喊向镇内示警,一边敲锣打鼓。

“将军,我们要直接攻城吗?”听着镇子响起的锣鼓嘈杂声,张怀义策马上前,询问道。

李斯没有马上回答,他思索片刻,反问道:“士兵们有没有患夜盲症?”

张怀义虽然没听过夜盲症这个名词,但从字面来看还是很好理解其中的意思的。

他摇了摇头,道:“您说的应该是雀蒙吧?如果是的话,弟兄们都很健康,您不用担心他们无法在夜晚战斗。”

李斯听了,一时有些汗颜,没想到他反而成为这支军队里最不健康的人了——这具身体在过去长期处于饥饿,营养不良,和大多数平民百姓一样都患有夜盲症。

所以他才会询问张怀义士兵们有没有患夜盲症,如果夜盲症同样在军中普遍存在的话,那还是要再考虑一下。

可既然士兵们都没有夜盲症,那就可以直接趁夜攻城了。

想到这,李斯心里有了主意,他命令就地休息十分钟,让士兵们食用干粮,补充体力。

同时,他有些难为情的对张怀义说道:“我患有雀蒙,夜晚看不太清,接下来的攻城战,只能先交给你指挥了。”

张怀义连声应下,随即带着几名骑兵离开,试图近距离观察那镇子的城防情况。

这一趟下来,张怀义收获满满,他注意到镇子的南北围墙外都有一条小水沟围着,似乎是起到护城河的作用。

只有朝向西边,也就是他们主攻方向的这边没有“护城河”,但围墙外也还是挖掘了一条沟渠,张怀义没有靠太近观察,也能推断里面很有可能设置了尖木刺之类的防御工事。

也就是说,他们要想攻入镇子内,似乎就只能用火炮从正面轰开城门了。

等张怀义重新回到李斯身边,向他汇报刚刚的发现后,前者接着说出了自己的进攻计划——

他准备直接将火炮推进至距离城门仅有百米的位置,集中火力轰开城门,随后发起强攻。

镇内的守兵见他们拥有火炮,不大可能会负隅顽抗,只要能够击溃门后集结的守兵,便能轻松拿下这座镇子。

李斯对这个计划乍一听倒是听不出什么问题,他并不认为这座小镇子里的守兵会悍不畏死,只怕挨了几炮,就会作鸟兽散了。

见李斯对此没有异议,张怀义便接管了作战指挥权,他命令各连队结束休息,重新列阵,将两队长矛手部署在中间,线列步兵部署两侧,火炮与猎兵一同位于前方。

这样部署的好处是,设在第一线的火炮能够直接炮击城门,如果守军胆敢打着胆子出城,会第一时间遭到火炮与猎兵的联合火力压制。

就连张怀义也不认为城内的守军能够迎着炮击冲过来,在城门被轰开后,长矛手只需要结阵冲入城门,在肉搏战中击溃敌人,便能获胜了。

在各连队完成列阵后,张怀义才下令吹响进攻号角,士兵们随即踩着整齐步伐向镇子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