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书治要: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第四分册)
- 李先耕译注
- 1116字
- 2024-10-23 17:54:12
卷三十二
管子
【题解】
《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宏博,包括政治、法律、经济、军事、哲学、伦理、历史及自然科学等方面。传说是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今人认为,《管子》大约成书于战国时代,或至秦汉时期,基本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西汉刘向在校定群书时,原有《管子》书三百八十九篇及其他有关管子篇文一百七十五篇,除其重复,定著为八十六篇。其后散失十篇,现只有七十六篇,其余十篇仅存目录。内容分为八类:“经言”九篇,“外言”八篇,“内言”七篇,“短语”十七篇,“区言”五篇,“杂篇”十篇,“解”四篇,“轻重”十六篇。
《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道家类,《隋书·经籍志》列入法家类,《四库全书》将其列入法家类。在刘向编定之前,韩非、贾谊、司马迁等人都认为它有一个中心思想,即主张法治的同时也提倡用道德教化来进行统治,对礼和法是并重的。有人推测这是齐国学者结合本国特点,托名管仲编撰的。其中《牧民》《形势》《权修》《乘马》等篇有管仲遗说;《大匡》《中匡》《小匡》等篇述管仲遗事;《轻重》等篇阐述经济理论,在生产、分配、交易、消费和财政等方面均有所论述;《心述》《白心》《内业》等篇,保存了一部分道家关于“气”的学说;《水地》篇提出了以“水”为万物根源的思想;《度地》篇专论水利;《地员》篇专论土壤。也许是刘向或其他人把各派的著作编进了《管子》,本书在保存先秦史料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尹知章注《管子》三十卷。《四库全书》收录明刘绩的《管子补注》。清戴望所著《管子校正》很有参考价值,郭沫若、闻一多等人的《管子集校》把前人研究成果汇集一书,学习、使用都很方便。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初事齐公子纠。襄公乱政,管仲帮助公子纠同公子小白(齐桓公)争夺君位失败。经鲍叔牙力荐,被桓公重用为相,帮助齐桓公改革内政。任职期间,分国都为十五士乡和六工商乡,分鄙野为五属,设各级官吏管理。以士乡的乡里组织为军事编制,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实行按土地好坏分等收税,大力发展渔盐事业。并用官府力量铸造、管理货币,通货积财,因而国富兵强。辅佐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相号召,北伐山戎,南伐荆楚。九会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后世尊称为管子。
本书从《管子》一书的《牧民》《形势》《权修》《立政》等二十篇中节录了部分章节。贞观时期的一些行政措施,就借鉴于《管子》,如“均田制”借鉴于“均田分力”。唐太宗李世民的“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见《贞观政要》),“家给人足,本借于农。纵使瓦砾尽作隋珠,沙石皆为和璧,珍宝满目,何解饥寒”(见《册府元龟》)等话语也是从《管子》中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