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韬

文王问太公曰:“天下一乱一治,其所以然者何?天时变化自有之乎?”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家安而天下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文王曰:“古之贤君可得闻乎?”太公曰:“昔帝尧,上世之所谓贤君也。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弗服,锦绣文绮弗衣,奇怪异物弗视,玩好之器弗宝,淫佚之乐弗听,宫垣室屋弗崇,茅茨之盖不剪,衣履不敝尽不更为,滋味重累不食,不以役作之故,留耕种之时,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其自奉也甚薄,役赋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视其君如父母。”文王曰:“大哉,贤君之德矣!”

【注释】

①文韬:本篇围绕治国之道展开,指出天下治乱,“祸福在君,不在天时”;治国之道在爱民,治国贵在“法令之必行”。君主的作为与天地相感应,以及人君的“六守”“三宝”,能使国家安定昌盛。

②治:太平。

③天时:天道运行的规律,天命。

④在:在于,取决于。

⑤服:佩戴,使用。

⑥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文绮:华丽的丝织物。衣:穿。

⑦奇怪:稀奇特异,不同一般。

⑧玩好:玩赏与爱好。宝:以……为宝,珍视,珍爱。

⑨淫佚:恣纵逸乐。

⑩宫垣:泛指房舍或其他建筑物的围墙。也指皇宫的围墙。

⑪茅茨: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

⑫滋味:美味。重累:指重复,重叠,相同的东西层层相积。形容多。

⑬留:拖延,搁置。

⑭无为:顺应自然,不求有目的的作为。

⑮自奉:指自身日常生活的供养。

⑯富乐:富裕而安乐。

⑰戴:推崇,遵奉,拥护。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天下有时混乱,有时太平,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天命运行变化自然而有的吗?”太公说:“君王不贤明那么国家危险民众混乱,君王贤明那么国家平安天下太平。祸患幸福取决于君王,不取决于天命。”文王说:“古代贤明君王的情况能告诉我吗?”太公说:“从前帝尧,是上古时代所认为的贤明君王。尧统治天下的时候,金子银子珍珠宝玉不使用,精美华丽的丝织品不穿戴,稀奇特异不一般的物品不观看,喜爱赏玩的东西不宝贵,恣纵逸乐的音乐不去听,皇宫的围墙房屋不高耸,不修剪茅草覆盖的屋顶,衣服鞋子不坏透了不更换,不食用过多的美味,不因为劳役的缘故,拖延耽误农时,抑制欲望,致力于无为而治,他自身的供养很菲薄,劳役赋税非常少。所以广大百姓富裕安乐,没有饥寒之色。百姓拥戴自己的君王如同太阳月亮,看待自己的君王如同父亲母亲。”文王说:“伟大呀,贤明君王的德行!”

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道。”太公曰:“爱民。”文王曰:“爱民奈何?”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文王曰:“奈何?”太公曰:“民不失其所务,则利之也;农不失其时业,则成之也;省刑罚,则生之也;薄赋敛,则与之也;无多宫室台池,则乐之也;吏清不苛,则喜之也;民失其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无罪而罚,则杀之也;重赋敛,则夺之也;多营宫室游观以疲民,则苦之也;吏为苛扰,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御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慈弟也。见之饥寒,则为之哀;见之劳苦,则为之悲。”文王曰:“善哉!”

【注释】

①所务:所从事的工作。

②时业:按农时季节做的农活。

③游观:供游览的楼台。疲民:使民穷困。

④苛扰:狠虐、骚扰。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希望能听到治国之道。”太公说:“爱护民众。”文王说:“爱护民众要怎么办?”太公说:“让他们得利而不受伤害,成全他们而不毁坏,让他们生存而不杀害,让他们获得而不要剥夺,让他们快乐而不要痛苦,让他们欢喜而不要愤怒。”文王说:“怎么做呢?”太公说:“民众不失去所从事的工作,那就是让他们获得利益;不耽误农民按农时做农活,那就是成全;减损刑罚,那就让他们生存;少征收田赋税收,那就是给予他们恩惠;不要多修房屋高台池塘,那就是让他们快乐;官吏清廉不苛刻,那就是让他们喜欢;民众失去了所从事的工作,那就是危害他们;农民不能按农时做农活,那就是毁坏他们;没有罪过而用刑罚,那就是杀害他们;加重田赋税收,那就是剥夺他们;多营建豪华的房屋楼台使民众疲惫,那就是让他们痛苦;官吏苛刻骚扰,那就是让他们愤怒。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人,统治民众就如同父母疼爱子女,兄长爱护弟弟一样。见到他们饥饿寒冷,就为他们哀伤;见到他们劳累辛苦,就为他们悲痛。”文王说:“好啊!”

文王问于太公曰:“贤君治国何如?”对曰:“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不因喜以赏,不因怒以诛;害民者有罪,进贤者有赏;后宫不荒,女谒不听;上无淫匿,下无阴害;不供宫室以费财,不多游观台池以罢民,不雕文刻镂以逞耳目;官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也。”文王曰:“善哉!”

【注释】

①私善:私惠,不以法为标准而实行的恩惠。公法:国法。

②荒:荒唐。

③女谒:指通过宫中嬖宠的女子干求请托。

④淫匿(tè):邪恶不正。匿,“慝”的古字。

⑤阴害:隐患。

⑥罢民:谓使民疲劳。罢,疲劳,衰弱。

⑦雕文刻镂:谓在器物上刻镂花纹图案,以为文饰。雕文,指用彩绘、花纹装饰。刻镂,雕刻。逞:快心,称愿,放纵。

⑧腐蠹:腐蚀,侵蚀。

【译文】

文王向太公问道:“贤明的君王治理国家是怎样的?”回答说:“贤明君主治理国家,他的政令公平,官吏不苛刻;他的田赋税收有节制,他自身日常生活的供养菲薄;不因私人的恩惠妨害国法,赏赐不施加给没有功劳的人,刑罚不施加给没有罪过的人;不因为喜欢而奖赏,不因为愤怒而诛罚;伤害民众的有罪责,举荐贤良的有奖赏;后宫不荒唐逸乐,宫中女子的请托不听从;上面没有邪恶,下面没有隐患;不供应宫室过多的钱财,不多建游览的高台池塘使民众疲惫,不雕刻花纹彩绘来让耳目放纵;官吏中没有腐败之人隐藏,国家没有流离饥饿的民众。”文王说:“好啊!”

文王问师尚父曰:“王人者,何上何下?何取何去?何禁何止?”尚父曰:“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故王人者,有六贼、七害。六贼者,一曰大作宫殿台池游观,淫乐歌舞,伤王之德;二曰不事农桑,作业作势,游侠犯历法禁,不从吏教,伤王之化;三曰结连朋党,比周为权,以蔽贤智,伤王之权;四曰抗智高节,以为气势,伤王之威;五曰轻爵位,贱有司,羞为上犯难,伤功臣之劳;六曰强宗侵夺,凌侮贫弱,伤庶民矣。七害者,一曰无智略大谋,而以重赏尊爵之故,强勇轻战,侥幸于外,王者慎勿使将;二曰有名而无用,出入异言,扬美掩恶,进退为巧,王者慎勿与谋;三曰朴其身躬,恶其衣服,语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得,此伪人也,王者慎勿近;四曰博文辨辞,高行论议,而非时俗,此奸人也,王者慎勿宠;五曰果敢轻死,苟以贪得尊爵重禄,不图大事,待利而动,王者慎勿使;六曰为雕文刻镂,技巧华饰,以伤农事,王者必禁之;七曰为方伎咒诅,作蛊道鬼神不验之物、不祥讹言,欺诈良民,王者必禁止之。故民不尽其力,非吾民;士不诚信而巧伪,非吾士;臣不忠谏,非吾臣;吏不平洁爱人,非吾吏;宰相不能富国强兵,调和阴阳,以安万乘之主,简练群臣,定名实,明赏罚,令百姓富乐,非吾宰相也。故王人之道,如龙之首,高居而远望,徐视而审听,神其形,散其精,若天之高不可极,若川之深不可测也。”

【注释】

①师尚父:齐太公吕望的尊称。

②王人:指为人之君。

③六贼:谓危害天下的六种贼人、恶人。

④淫乐:旧指不同于正统雅乐的俗乐。

⑤作业作势:一本作“任气作业”。

⑥游侠:古称轻生重义、勇于救人急难的人。犯历:违反。

⑦比周:结党营私。

⑧抗智:今本《六韬》作“抗志”,指高尚其志。高节:高尚的节操。

⑨犯难:冒险。

⑩强宗:豪门大族。

⑪轻战:指轻率出战。

⑫扬美掩恶:今本《六韬》作“掩善扬恶”。

⑬朴:不加修饰的,使……朴素。躬:身体。

⑭恶:丑恶,使……丑恶。

⑮博文:今本《六韬》作“博闻”。辨辞:把话说得迷人动听。辨,通“辩”。

⑯论议: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⑰果敢:勇敢并有决断。

⑱贪得:指贪求财物或权益。

⑲方伎:也作“方技”,泛指医、卜、星、相等术。咒诅:咒语。

⑳蛊道:即蛊术,指祈祷鬼神、诅咒等厌魅邪术。不验:不切实际,不能应验。

巧伪:虚伪不实。

平洁:公平廉洁。

调和阴阳:使阴阳有序,风调雨顺。多指宰相处理政务。

简练:简选训练。

高居:处在高的地方。

审听:细听。

神其形,散其精:今本《六韬》作“示其形,隐其情”。

【译文】

文王问师尚父说:“为人君王的,崇尚什么人,斥退什么人?取用什么人,摒弃什么人?严禁什么,防止什么?”尚父说:“崇尚贤人,斥退不肖;取用诚信之人,摒弃诈伪之人;严禁暴乱,防止奢侈。所以为人君王的,有六贼、七害。所谓六贼,第一是大力兴作供游览的房屋高台池塘,俗歌艳舞,伤害君王的德行;第二是不从事农耕蚕桑,感情用事,仿效游侠违反法律禁令,不服从官吏教导,伤害君王的教化;第三是互相勾结,结党营私弄权,来抑制贤智,伤害君王的权力;第四是士人高扬志向节操,以此形成气焰权势,伤害君王的权威;第五是轻视君王授予的爵位,瞧不起主管官员,把为君上赴汤蹈火当成羞耻,伤害功臣的辛劳;第六是豪门大族恃强掠夺,欺负侮辱贫穷弱小,伤害平民利益。所谓七害,第一是没有聪明才智宏大谋略,而因为重赏和尊贵爵位的缘故,逞强恃勇轻率出战,希望能侥幸战胜外敌,君王千万要谨慎不可用他当将领;第二是有名声却没有实力,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遮掩别人的优点,夸大别人的缺点,前进后退全凭巧诈,君王千万要谨慎不可跟他谋划;第三是行为质朴,衣着粗恶,谈论无为来求得名声,说着无欲却图利,这是虚伪的人,君王千万要谨慎不可接近他;第四是见多识广,能言善辩,空谈高论,非议抨击世俗,这是奸邪之人,君王千万要谨慎不可宠信他;第五是鲁莽决断看轻死亡,只为贪求尊爵重禄,不图谋大事,等待利益而行动,君王千万要谨慎不可使用他;第六是制作雕刻讲究、工艺精巧的装饰物,却妨害农业生产,君王必须制止他;第七是使用方技邪术咒语,进行诅咒祈祷鬼神等不能应验之事,说不吉祥的谣言,来欺骗安分守己的民众,君王必须制止他们。所以民众不尽力,不是我的民众;士人不诚信而虚伪不实,不是我的士人;臣子不忠心规劝,不是我的臣子;官吏不公平廉洁爱护民众,不是我的官吏;宰相不能让国家富裕兵力强盛,使阴阳有序,风调雨顺,使天子平安,简选训练群臣,确定名实关系,明确奖赏惩罚,让百姓富裕安乐,就不是我的宰相啊。所以为人君主的道理,如同龙的头,处在高的地方望向远处,慢慢地看、细细地听,显示自己的形貌,隐藏自己的实情,像上天那样高而没有边际,像河川那样深而不可测量。”

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也,无得贤之实也。”文王曰:“其失安在?”太公曰:“其失在好用世俗之所誉,不得其真贤。”文王曰:“好用世俗之所誉者何也?”太公曰:“好听世俗之所誉者,或以非贤为贤,或以非智为智,或以非忠为忠,或以非信为信。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智,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是以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邪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故其国不免于危亡。”文王曰:“举贤奈何?”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举人,案名察实,选才考能,令能当其名,名得其实,则得贤人之道。”文王曰:“善哉!”

【注释】

①务:从事,致力于。

②多党:指多所比附,结党营私。

③案:依据,按照。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君王致力于举荐贤才而不能获得实效,世事越发混乱,甚至陷入危险,这是为什么呢?”太公说:“举荐贤才却不能任用,这是有举荐贤才的名义,却没有使用贤才的实效啊。”文王说:“其中的失误在哪里?”太公说:“其中的失误在喜好用世俗称誉的人,这样不能得到真正的贤才。”文王说:“喜好用世俗称誉的人是怎么样的?”太公说:“喜好听用世俗称誉的人,有的是把不是贤才的当做贤才,有的是把不是智者的当成智者,有的是把不对上忠诚的当成忠诚,有的是把不诚实的当成诚实。君王把世俗称誉的人当成贤才、智者,把世俗诋毁的人当成不成材,那么同党多的人就会被举荐做官,同党少的人就会被黜退,因此成群的奸邪结党营私埋没贤才,忠臣无罪而死,奸臣用虚假的声誉取得爵位,因此世事越发混乱,所以这样的国家不免灭亡。”文王说:“举荐贤才要怎么办?”太公说:“将相各司其职,各自按照官位职能选拔人才,依照岗位标准去考察工作情况,简选人才考核能力,让能力跟他的职位相符,官位与能力一致,这就是举荐贤才之道。”文王说:“说得好啊!”

文王问太公曰:“愿闻治国之所贵。”太公曰:“贵法令之必行,必行则治道通,通则民大利,大利则君德彰矣。君不法天地,而随世俗之所善以为法,故令出必乱,乱则复更为法。是以法令数变,则群邪成俗,而君沉于世,是以国不免危亡矣。”

【注释】

①善:喜好。法:效法。

②沉:沉溺,沉迷。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希望能听到治理国家要重视的方面。”太公说:“要重视国家的法令必须能实施,能实施那么治理的方针措施就能通畅,通畅那么民众就有大的收益,民众有大的收益那么君王的德行就彰明了。君王不效法天地之德,却去追随世俗风气的喜好制订法令,所以命令一出必定造成混乱,出现混乱就再变更法令。因此法令屡次变更,那就使得奸邪的风气流行起来,而君王沉溺于世俗,因此国家就不免于危亡了。”

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大失。”太公曰:“为国之大失,作而不法法,国君不悟,是为大失。”文王曰:“愿闻不法法,国君不悟。”太公曰:“不法法,则令不行;令不行,则主威伤。不法法,则邪不止,邪不止,则祸乱起矣。不法法,则刑妄行;刑妄行,则赏无功。不法法,则国昏乱;国昏乱,则臣为变。不法法,则水旱发;水旱发,则万民病。君不悟,则兵革起;兵革起,则失天下也。”

【注释】

①法法:指依照法律,守法。

②病:疲惫,贫困。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希望听到关于治理国家最大的失误是什么。”太公说:“治理国家最大的失误,就是不依法行事,国君却不醒悟,这是最大的失误。”文王说:“希望听到不依照法令行事,国君不醒悟的情况。”太公说:“不依照法令行事,那么法令就不能执行;法令不能执行,那么君主的威慑力量就受到伤害。不依照法令行事,那么奸邪就不能制止;奸邪不能制止,那么祸害变乱就兴起了。不依照法令行事,那么刑罚就胡乱执行;刑罚胡乱执行,那么奖赏就没有功效。不依照法令行事,那么国家就黑暗混乱;国家黑暗混乱,那么臣子就会发动事变。不依照法令行事,那么水灾旱灾就会发生;水灾旱灾发生,那么广大民众就贫困疲惫。君主不醒悟,那么战争就兴起;战争兴起,那么就丧失天下了。”

文王问太公曰:“人主动作举事,善恶有福殃之应、鬼神之福无?”太公曰:“有之。主动作举事,恶则天应之以刑,善则地应之以德;逆则人备之以力,顺则神授之以职。故人主好重赋敛,大宫室,多游台,则民多病温,霜露杀五谷,丝麻不成。人主好田猎毕弋,不避时禁,则岁多大风,禾谷不实。人主好破坏名山,壅塞大川,决通名水,则岁多大水,伤民五谷不滋。人主好武事,兵革不息,则日月薄蚀,太白失行。故人主动作举事,善则天应之以德,恶则人备之以力,神夺之以职,如响之应声,如影之随形。”文王曰:“诚哉!”

【注释】

①动作:行为举动。举事:行事,办事。

②备:准备,防备,戒备。

③温:热病。

④毕弋:泛指打猎活动。毕,捕兽所用之网。弋,射鸟所用的系绳之箭。

⑤时禁:有关季节的禁令、忌讳。

⑥不实:不结籽粒。

⑦滋:滋生,生长。

⑧日月薄蚀:太阳和月亮互相掩食。薄,迫近。

⑨太白:即金星,又名启明、长庚。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君主举止行事,好坏有没有福祸的报应、鬼神的保佑?”太公说:“有的。君主举止行事,如果坏那么上天用惩罚来报应,如果好那么大地用恩德来报应;逆天行事,那么人民会以武力抵抗,顺天行事,那么神灵授予职权。所以如果君主喜好加重田赋税收,大建房屋,多建游逛的高台,那么会使民不聊生,霜露会杀死各种谷物,丝与麻没有收成。君主喜好田猎活动,不避开季节禁令,那么这一年会有很多大风灾,谷物结不了籽粒。君主喜好破坏名山,阻塞大河,掘开大江大河,那么这一年就会多发大的水灾,伤害民众的谷物,使之不能生长。君主喜好打仗,战争不停,那么太阳和月亮就会互相掩食,太白金星也会偏离运行轨道。所以君主举止行事,如果好那么上天报之以德,如果坏那么人们会用武力抵抗,神灵夺去他的职权,就像回声应和原声、影子随从形体一样。”文王说:“真是这样啊!”

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太公曰:“不慎所与也。人君有六守、三宝。六守者,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文王曰:“慎择此六者,奈何?”太公曰:“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专、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专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人君慎此六者以为君用。君无以三宝借人。以三宝借人,则君将失其威。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六守长则国昌,三宝完则国安。”

【注释】

①主民:掌管民众。

②不慎所与:用人不慎重。

③守:遵守,奉行。宝:珍视的,珍爱的。

④富:让……富裕。犯:侵犯,触犯。贵:使……尊贵。骄:傲慢对待。付:交付,交给。专:专断,专擅。使:派遣。隐:隐瞒。危:危害,使处于危险的境地。事:突发事务,特指战事。穷:无法可想,无路可走。

⑤借:给予,托付。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驾驭国家掌管民众的人,他之所以失去国家民众,原因是什么?”太公说:“用人不慎的缘故啊。国君有应该奉行的六守、值得珍爱的三宝。所谓六守,第一叫做仁,第二叫做义,第三叫做忠,第四叫做信,第五叫做勇,第六叫做谋,这就是六守。”文王说:“谨慎地选择出符合这六条标准的人才,该怎么做呢?”太公说:“让他富裕,看他会不会触犯礼法;让他尊贵,看他会不会傲慢;交付他职权,看他会不会专擅;派遣他做事,看他有没有隐瞒;让他处于危险境地,看他有没有恐惧;让他处理突发事件,看他有没有办法。让他富裕而没有触犯礼法,这是仁;让他尊贵而不傲慢,这是义;交付他职权而不专擅,这是忠;派遣他做事而不隐瞒,这是信;让他处于危险而不恐惧,这是勇;让他处理突发事件而总有办法,这是谋。国君慎重地选择这六种人来任用。国君不要把三宝交给别人。把三宝交给别人,那么国君将失去自己的威力。大农、大工、大商,叫做三宝。长久坚持六守的原则那么国家就会昌盛,三宝完好那么国家就会安定。”

文王问太公曰:“先圣之道可得闻乎?”太公曰:“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故义胜怠者王,怠胜敬者亡。”

【注释】

①敬:恭敬,认真,端肃。怠:懈怠,松弛,怠慢。

②王:称王,统一天下。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先代圣人之道能够告诉我吗?”太公说:“道义胜过欲望那就昌盛,欲望胜过道义那就灭亡。恭敬严肃胜过懈怠松弛那就吉祥,懈怠松弛胜过恭敬严肃那就灭亡。所以道义胜过懈怠松弛的人那就称王统一天下,懈怠松弛胜过恭敬严肃的人就灭亡。”

武王问太公曰:“桀、纣之时,独无忠臣良士乎?”太公曰:“忠臣良士,天地之所生,何为无有?”武王曰:“为人臣而令其主残虐,为后世笑,可谓忠臣良士乎?”太公曰:“是谏者不必听,贤者不必用。”武王曰:“谏不听,是不忠;贤而不用,是不贤也。”太公曰:“不然。谏有六不听,强谏有四必亡,贤者有七不用。”武王曰:“愿闻六不听,四必亡,七不用。”太公曰:“主好作宫室台池,谏者不听;主好忿怒、妄诛杀人,谏者不听;主好所爱无功德而富贵者,谏者不听;主好财利、巧夺万民,谏者不听;主好珠玉奇怪异物,谏者不听,是谓六不听。四必亡:一曰强谏不可止,必亡;二曰强谏知而不肯用,必亡;三曰以寡正强正众邪,必亡;四曰以寡直强正众曲,必亡。七不用:一曰主弱亲强,贤者不用;二曰主不明,正者少,邪者众,贤者不用;三曰贼臣在外,奸臣在内,贤者不用;四曰法政阿宗族,贤者不用;五曰以欺为忠,贤者不用;六曰忠谏者死,贤者不用;七曰货财上流,贤者不用。”

【注释】

①独无:难道没有。

②不必:没有一定,未必。

③六不听:实际只有五种,怀疑有夺文。

④强谏:极力直谏。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桀、纣的时候,难道没有忠诚的臣子、贤良的士人吗?”太公说:“忠诚的臣子、贤良的士人,是天地产生的,为什么没有呢?”武王说:“作为君主的臣子,却让君主残暴狠毒,被后代耻笑,可以算得上忠诚的臣子贤良的士人吗?”太公说:“这是劝谏不一定被听从,贤良不一定被任用。”武王说:“劝谏不能让君主听从,这是不忠诚;贤良不能被任用,这是不贤良。”太公说:“不是这样的。劝谏有六种情况不被听从,极力劝谏有四种情况必被杀害,贤者有七种情况不被任用。”武王说:“我想听听这六种不被听从、四种必被杀害、七种不被任用的具体内容。”太公说:“君主喜欢建造房屋高台池塘,不会听从劝谏;君主喜好发怒,胡乱诛杀别人,不会听从劝谏;君主喜爱那些没有功劳德行而富裕显贵的人,不会听从劝谏;君主喜好财物货利,巧取豪夺老百姓,不会听从劝谏;君主喜好珍珠宝玉稀奇古怪不一般的物品,不会听从劝谏,这就叫做六种不听从。四种情况必被杀害:第一种是极力劝谏却制止不了君主,必定死亡;第二是极力劝谏,君主知道却不肯采用,必定死亡;第三是用人少力弱的公正之士极力去纠正众多的奸邪之事,必定死亡;第四是用微小的正直极力去纠正众多的邪僻不公,必定死亡。七种不被任用:第一是君主软弱而亲族强大,贤良不被任用;第二是君主不明智,正直的臣子少,奸邪的臣子多,贤良不被任用;第三是作乱之臣在外,奸邪之臣在内,贤良不被任用;第四是法律政治偏袒迎合同宗同族的人,贤良不被任用;第五是把欺诈当成忠诚,贤良不被任用;第六是尽心尽力劝谏的死去,贤良不被任用;第七是财货归属权势豪门,贤良不被任用。”

武王伐殷,得二丈夫而问之曰:“殷之将亡,亦有妖乎?”其一人对曰:“有。殷国尝雨血,雨灰,雨石,小者如椎,大者如箕,六月雨雪深尺余。”其一人曰:“是非国之大妖也。殷君喜以人喂虎,喜割人心,喜杀孕妇,喜杀人之父,孤人之子。喜夺喜诬,以信为欺,欺者为真,以忠为不忠,忠谏者死,阿谀者赏,以君子为下。急令暴取,好田猎,出入不时,喜治宫室修台池,日夜无已;喜为酒池肉林糟丘,而牛饮者三千;饮人无长幼之序、贵贱之礼;喜听谗用举,无功者赏,无德者富;所爱专制而擅令,无礼义,无忠信,无圣人,无贤士,无法度,无升斛,无尺丈,无称衡,此殷国之大妖也。”

【注释】

①丈夫:指成年男子。

②妖:古时称一切反常的东西或现象。

③雨:下雨。

④椎:敲打东西的器具,槌子。

⑤箕:用竹篾、柳条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簸箕,畚箕。

⑥孤:使……成为孤儿。

⑦夺:强取。诬:用谎言欺骗。

⑧酒池肉林:古代传说,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糟丘:积糟成丘。形容酿酒很多,沉湎之甚。糟,做酒剩下的渣子,酒糟。

⑨饮人:让人喝酒。

【译文】

周武王征伐殷商,遇到两位男子,问他们说:“殷国将要灭亡了,也发生过反常怪异的事情吗?”其中一个人回答说:“有。殷国天上曾经落下过血,落下过灰,落下过石头,小的如同槌子,大的如同簸箕,六月下雪深达一尺多。”另一人说:“这不是国家的大反常。殷君喜欢用人喂老虎,喜欢用刀割人心,喜欢杀孕妇,喜欢杀人家的父亲,让人家的儿子成为孤儿。喜欢抢夺,喜欢欺骗,把诚信当成欺骗,欺诈当成真诚,把忠诚当成不忠,忠心规劝的人被杀死,阿谀奉承的人受赏,让君子地位低下。政令苛急,暴取豪夺,喜好田猎,出入不按农时季节,喜欢建筑房屋,修建高台池塘,日夜没有休止;喜欢倒酒成池塘,悬挂肉成为树林,酒糟堆成山丘,像牛一样豪饮的有三千人;让人喝酒没有年长年幼的次序、高贵低贱的礼仪;喜欢听信谗言任用他们举荐的人,没有功劳的人受到赏赐,没有德行的人变得富足;所喜爱的人专制而且独揽政令,不讲礼法道义,不讲忠信,没有圣人,没有贤士,没有法度,没有统一标准的计量容积、长短、轻重的度量衡,这是殷国最大的反常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