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标题是不是以为我要讲什么人生大道理?哈哈,不是的,哪来那么多道理可以讲啊。
今天因为家里停水停电,脸没洗牙没刷就慌忙跑到楼下的书店给手机充电。无聊的时间,就近拿了本书翻了翻。嗯?心理学类的,瞬间来了点兴趣。翻了大概三之一吧,就看不下去了,又拿了另外几本心理类书籍翻了翻,怎么说呢,无趣、还有点抽象…这话并没有诋毁任何作家的意思哈!我很认可和羡慕他们的文采和笔风。毕竟我不是作家、不是小说家,只是个高中学历,字都识不全的“非正常”的普通人。只是,我不认可,也无法感同身受地去理解他们的观点。大部分的心理类书籍无非都是心灵鸡汤,又或者所谓的人生箴言,再或者就是对普通人生活的批判和建议。可是写出这些书籍的人,到底是经历了多少?看过了多少?又切身体会过多少呢?
生而为人,谁的生活都不是单调无趣的。无论是正常人、精神病人、有钱的、没钱的,过的幸福的和过的不幸福的,更还有刚刚出生和已经临近死亡的。人与人的生活各有参差,我们都站在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在看待这个世界。你在东边,我在西边。你描绘出了这个世界最美好的日出,我写出了人世间最遗憾的日落;你说我无知,我觉得你荒唐。孰对孰错?
如果说只是把自己的经历与看法写出来,那么我觉得这本书应该叫做〈经历〉〈自传〉而非归类于心理。未经他人事,何解他人愁?我没有很固定的三观,也并不清楚自己是否是一个达标的好人或者坏人。我看见路边的一块钱会低头捡起来偷偷放进包里,但也会在看到路边乞讨的老人的时候摸出十块钱给她。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宪法、婚姻法、民法典之类的条款,好像还没有听说过有什么衡量道德与认知的法律条款或者量度仪器,怎么区分思想的阶级层次,谁比较高级,谁又在生活在底端。
过好自己的生活吧,拥有自己的想法,认可自己的想法。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去你任何想去的地方,去勇敢活成你想要活成的样子;别太计较真理与谬误,也不必较真得失与取舍,更不用在乎任何人的眼光和言论。你可以接受世俗对你的评价,是正面的,你就愉快的享受它,是负面的,那你也无需对这种评价产生任何负担。这不是大道理,更不是腻味的鸡汤。那种“你爱自己,生活才会爱你”的这种狗屁话,就像是对一个发作的哮喘病人说“你呼吸啊!周围都是空气!”对着重度抑郁症患者说“你就是想多了!开心一点就好啦!”一样荒唐可笑,甚至有点无理取闹…
最后,别对我的话太认真。爱看就看,不爱看就不看,别勉强自己,别信我,别信任何人,信你自己的内心,它永远真诚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