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只要能赚钱的就是好股
- 重生:从调教好员工开始科技强国
- 天韵舞春风
- 2202字
- 2024-11-12 21:04:18
刚才疏忽了。
在系统显示盈利率30%后,徐年便急不可耐地动手了。
幸亏未越界。
否则将给徐年的操作带来无尽的困扰。
看来待银行的三百万到账后。
必须转换股票标的。
徐年感到些许无奈。
若想让人暂时遗忘他。
唯有将资金分散投资。
多买几种股票,或增设几个账户。
放弃短期的高风险操作,转而进行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显然不是徐年目前的考虑。
至少现在他无意于此。
或许应找个空闲,让母亲也开设一个账户。
目前账户的总资金仅为七百余万。
他独立操作账户的举动倒也无关紧要。
然而,一旦总资金突破千万大关,想要再如此轻松地进行极限操作,恐怕就不是易事了。
“徐先生。”
“您……”
“又购入了一只垃圾股?”
徐年望着电脑荧屏上交易成功的提示陷入沉思。
此时,柳雪的说话声在耳边响起。
转头望去,柳雪原本略显苍白的面庞此刻泛起了一丝红晕。
眼睛睁得大大的,直盯着电脑荧屏,好像有些兴奋。
“照你的看法,我确实买了一只垃圾股。”
徐年并未否认,微微点头道。
“但我并不认同有所谓的垃圾股。”
“毕竟世事无绝对。”
“就像光洋工业。”
“它不也是垃圾股吗?”
“不还是让我赚了个盆满钵满。”
徐年的话颇有道理。
柳雪听后,内心却不禁苦笑。
光洋工业确实为徐年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但这样的股票又能有多少?
即便徐年侥幸买到了光洋工业,也不可能每次都能如此幸运。
而且,今日的徐年比昨日更为大胆。
昨日不过是投入84万元,今日却一掷四百余万。
每下跌百分之一,就损失四万余元!
若明日再遭遇一个跌停,
那便是四十万的损失!
有那么一瞬间,柳雪甚至萌生了辞职的念头。
因为她知道,四十万即便是她自身,也远不值此数。
辞职终究是不可能的。
毕竟,一份月薪千元的职位如今并不易得。
加之徐年刚才的那一番操作,柳雪的提成都已达到数千元。
当然不会轻易辞职。
只是,她刚刚开罪了邓洋。
以邓洋的个性,向经理投诉她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更不要提邓洋还有别的手段。
柳雪对这诸般琐事并未过分留意。
回绝邓洋的投资,原本就在她的计划之内。
换句话说,她早已做好应对邓洋问责的心理准备。
尽管已失去邓洋的资金,但徐年却又追加了几百万注入。
虽然徐年再次展开他那冒险而大胆的操作。
在股票交易尘埃落定后,徐年伸展了一下懒腰,起身告辞。
“我先回去了,下午估计还得再来一趟。”
周云皓曾这般告知,银行贷款最快将在下午批下来。
若能在停市前发放到位,徐年便能再次出手,买入更多股票。
旁人若投入百万资金于股市,恐怕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走势图,稍有波动便想急于卖出。
但徐年已获得系统的明确指示,在当前形势下,哪怕他继续留守,也于事无补。
而宏业那边还有许多零碎事务待处理,徐年必须返回监督。
柳雪对徐年的一再离去,已不知该如何评述,他是真的对这些资金不屑一顾,还是心如止水?
为何他似乎对可能的亏损毫无忧虑?
无论是留是走,都是徐年的自由,柳雪无权置喙。
她将徐年送至楼下,看着他乘坐计程车离去。
柳雪这才转身走向贵宾室,刚上楼,便遭遇了经理怒气冲冲的质问。
“柳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推荐给你的顾客,你为何拒绝?”
“还讲出那些话!”
“你是不是真的认为我无法对你采取任何措施?”
注视着眉头紧锁的经理,柳雪不禁感到几分头痛。
“经理,我的客户资金过于庞大。”
“我担心管理过多的资金会出现失误。”
“因此,我回绝了邓洋的委托。”
徐年的四百多万资金,无疑是一笔巨款了。
“管理资金过多?”
经理对柳雪的话语感到一丝惊讶。
他见过许多人渴望更多资金,却从未见过有人像柳雪这样,居然抱怨资金过多?
“你手下的资金尚不足百万。”
“竟敢说出资金过多这样的话?”
“我要告诉你,邓先生因你而决定撤资。”
“他将把资金转交其他证券公司打理。”
“若你不能挽回这笔资金,你必须承担全部责任!”
九七年的五百万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笔小数目,尤其是对证券公司而言。
这五百万邓洋完全交由他们打理,盈亏自负。
而徐年的那不足百万,他们只能从中抽取手续费,利润微薄。
长期投资,一年收益寥寥无几。
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得失。
经理言罢,转身离去,未曾给柳雪任何拒绝的余地。
望着经理离去的背影,柳雪陷入沉默,心中无言。
恳求邓洋不要撤资?
柳雪蹙眉,这压根是不可能的!
她清楚地意识到,经理之所以说出这番话,必然早已与邓洋协商一致。
一旦自己上门,邓洋必定会提出诸多条件,里面不乏让她屈服的要求。
如果是从前,柳雪别无他法。
但如今,徐年的几百万资金正是她坚守的底牌。
柳雪轻轻摇头,主意已定,转身步入贵宾室。
徐年并不清楚自己离去之后柳雪所经历的一切。
他招了一辆计程车,返回了宏业。
千万级别的电子厂,其规模并不算特别庞大。
生产事务自有洪春峰严格把控。
真正能闹到徐年这里的事情寥寥无几。
他抽空巡视了生产车间。
在洪春峰的引领下,
整个生产流程井然有序。
徐年内心默默赞许。
毕竟,有些事情需要专业知识。
就算此刻将洪春峰替换,自己取而代之,也未必能够做得比洪春峰更出色。
在和几位工人寒暄后,徐年将洪春峰唤至厂长室。
工厂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但在行动之前,徐年必须彻底了解现状。
若产品线有所变动,工人是否可以很快适应新产品的生产流程?
还有如今的生产线能有多大程度的调整空间?
只有将这些细节提前梳理清楚,徐年才可以安心推动别的产品的转型。
而这些问题,当然是向洪春峰咨询最为合适。
洪春峰的回答并未让徐年失望。
工人转换生产线不存在任何障碍。
至于生产线本身,仅需局部调整,便能实现产品线的转型。
毕竟,宏业目前的生产线,虽然自动化程度不高,但相较于全自动生产线,转型起来却要简便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