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朝堂之争
- 朕杨昭,手撕隋末剧本
- 精锐家丁
- 2025字
- 2024-11-26 23:54:33
朝堂之中,谁不知道,这一次招安的新兵,暂时归为陛下直属,还未分配驻地与职责,可以说,这支部队以后不知道去哪儿,但现在完全就是陛下的自己人。
连贺若弼都只能作为将军代管,而没有直接指挥权,杨玄感竟然敢插手进去?
除了居心叵测,众人不知道杨玄感是作何目的了……
杨玄感此刻面对着众人异样的目光,心中开始慌了。
他急忙回道:“陛下,臣承认,臣与贺若弼素有恩怨,想要联系这几名旧部,趁机在新兵大营里,给贺若弼使一些绊子罢了,绝无想要叛乱之心,请陛下明鉴。”
“哦?”杨昭顿时挑起了眉梢。
见此反应,杨玄感觉得事情还是有转机的,于是疯狂点头。
“陛下,此事千真万确,书信之中的内容,陛下都看见了,臣一直都在与他们几人说那些贺若弼的坏话,绝没有颠覆朝政的意思……”
话音一落,其余人的脸色也五颜六色了起来。
大家愕然的看着杨玄感,眼神怪异。
堂堂朝廷柱石,一国司徒,还是承袭爵位的越公,身份高贵,门阀子弟,竟然在背后说其他大臣的坏话,未免太过小人行径了。
虽然,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只是,堂而皇之的在朝堂之上说出来,还是让人哗然了。
背后说人坏话,传出去了,着实不是什么好名声。
此时,杨玄感也满心无奈,心中又气又急。
要是可以,他才不愿意承认这种见不得光的事情。
只是,两害取其轻,与其背上有意造反的罪名,还不如承认自己的私德有亏。
最起码,形象问题,他也不在意了,反正高官厚禄能够保住,就早晚能把仇报回来。
这时候,杨昭翻了翻手中的信纸,幽幽说道:“是么?只是朕看了书信,上面不仅有对贺若弼的坏话,还有不少,是你指挥那几名旧部,扰乱新兵营的秩序,约定好了时间,到时候掀起暴乱,这恐怕不是诬陷吧?”
“这……”
杨玄感的额头上,瞬间冒起了细密的汗珠。
“微臣与贺若弼不和,之所以策划这个,无非就是想要拖贺若弼下水,让陛下认为他办事不力,撤了他的职罢了,绝无造反之意。”
天可怜见,他也许曾经说过无数次的谎话,但这次,绝无虚言。
一切都只为了针对贺若弼罢了!
此时,贺若弼十分无辜的说道:“陛下,末将也不知道哪里得罪了越公,竟让他如此憎恨,原来越公竟是这样的心思,末将刚开始索得这些书信的时候,并不知悉他对末将的心思,还以为越公对朝廷不忠呢!”
“!”
杨玄感怒。
他默默的捏紧了拳头,可此时此刻,满朝文武在场,陛下也在上面严肃审视,他愣是不敢轻举妄动,连瞪贺若弼一眼都没有胆量。
只是,一想起贺若弼大装无辜,杨玄感就想吐。
他与贺若弼之间的矛盾,朝堂之中,人尽皆知,装什么装……
原本只是两人之间的私人恩怨,竟然被贺若弼夸大,扯到了他意欲造反的程度,杨玄感太阳穴突突直跳,只恨父亲在世时,竟然没有趁着先帝在位,直接把这个小人给碾死。
杨昭又翻了一遍书信,仔细斟酌了一次。
最终,他这才点了点头。
“这样看来,信上确实没有说过造反的事情,造反之言,应该只是误会。”
闻言,杨玄感总算松了口气。
他吐出一口浊气,忙不迭跪地叩首,大呼万岁。
“陛下圣明,微臣忠心耿耿,绝不敢背叛朝廷,背叛陛下呀!”
说罢,他也不敢起身,更不敢抬头,一直匍匐在地,久久不敢妄动。
杨昭也没急着唤他平身,扬了扬书信道:“只是,这新兵营,始终是朕授意招安的,不论他们是何出身,他们现在都是朝廷的将士,杨玄感,你这番使计,就算不是为了造反,扰乱新兵秩序,只为了祸害贺爱卿?你知道这个代价么?”
杨玄感痛心疾首的磕头道:“微臣此前是被鬼神蒙蔽了心智,一时糊涂了,竟然将私怨看得如此重要,忘了朝廷赋予的职责,臣罪该万死,陛下要如何责罚,臣没有一句怨言,这是臣该领受的罪过。”
有些人认错,那是真的意识到了错误;
有些人认错,是因为被人发现了错误,不得不承认……
杨玄感,便是后者。
他此刻只痛恨自己为什么要拖上这几个月,没有尽早实施计划。
早一步拖贺若弼下水,贺若弼也找不到机会搜寻这些证据,等治了罪,贺若弼更加没有能力自证清白了……
要说杨玄感后悔吗?
确实后悔,却只是因为觉得错过了时机罢了。
这时候,贺若弼站出来说道:“陛下,既然这是末将引出来的祸害,证明了末将确有做得不当之处,肯定是末将哪里得罪了越公,这才闹出了这场闹剧。若越公有罪,那末将也难辞其咎。”
跪倒在地的杨玄感闻言,默默的握紧了拳头,腮帮子咬得死死的。
这时候来一句谦虚大度,根本不是想要真心替他求情,只不过是火上浇油,彰显他贺若弼的高尚品德罢了……
想要在他落魄的时候,踩着他上位,赢取陛下的欢心,这贺若弼,也太小人了。
其余朝臣们也都明白贺若弼的心思,大家都只是看破不说破罢了。
尤其贺若弼现在正处于上风,谁也不愿意得罪了他。
还不如顺着贺若弼的意思,领一把他的人情。
于是乎,其他人也纷纷站了出来。
“陛下,贺大将军何错之有?陛下万万不可错怪了好人。只是,越公显然也只是一时迷糊,也还没有铸成大错,更不宜大兴牢狱,稍加处罚即可。”
“臣附议。陛下若能宽恕越公,则彰显了陛下的仁德,越公也必定感激涕零,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还请陛下三思,越公两代人,对大隋忠心耿耿,看在他们一家的忠诚勇武的面上,请宽恕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