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淮西群雄青春版(求追读)

“行啊小子,我看你若是落草了,怎么也能混个匪首!”郭天叙看着汤和带回来的那一伙儿人,满脸堆笑。

淮西诸将,这在历史上可是大名鼎鼎啊,那是和凌烟阁功臣一个级别的天花板级别猛将集团。

淮西众将有两个来源,其中一部分是汤和的凤阳老乡,另外一部分则是郭子兴起兵之后的家丁亲卫,对于后半部分,郭天叙这几天一直在尝试甄别,而那些凤阳乡亲,郭天叙觉得就只能看汤和能捞来多少了。

毕竟这两年凤阳的灾情严重,这群人能活下来几个,乃至于还有几个仍然留在凤阳,都是个未知数。

汤和这次带来的人,足有二百多口,其中颇有些拖家带口的来投的,按照现在汉人的起名习惯,这二百多口里,九成都是数字生命,郭天叙看着这群某一、某十四、某五十一、某四的,一时半会也分不清到底谁是历史上后来扬名的猛将,谁又是寂寂无名的路人甲。

单单是其中有正经名字的几个,就已经让郭天叙眼前一亮,心中大呼这波不亏了。

徐达,还是个十二岁的半大小子,但显然比其他同龄人人都要高大一些。

唐胜宗,才九岁,拖着两根大鼻涕,他是这群人里少有的穿着全套衣服的。

后世这帮与朱元璋共同驱逐胡虏的英雄好汉,如今还都是一群小孩,这也难免,来自凤阳的淮西众将里,岁数最大的汤和今年才刚十八岁。

真年轻啊!看着这群跟着爹妈、亲戚同来的淮西群雄青春版,郭天叙心中暗暗叹了一句。

年轻就是好事,年轻才有无限的可能,郭天叙这么着急的让汤和回到凤阳去,把他的乡亲们尽可能的带来,为的就是这群已经被后世的历史证明过,可以在长期锻炼中成为大人物的半大小子,能早早地聚集到自己的手中。

他们这样的岁数,有着最好的可塑性,郭天叙完全有信心,把这些半大小子培养成思想与自己最统一的一批人。

而历史上他们的带头大哥么——

郭天叙将目光移向了汤和身边,那里站着个一头短发的俊俏少年:“你就是朱重八?”

朱重八这几日里,已经恢复了些许精神,此刻昂首挺胸的站在郭天叙的面前,道:“正是小人。”

“可以嘛,很有精神。你怎么不当和尚了?”郭天叙笑呵呵的问了一句。

这话一出,朱重八便涨红了脸,就连站在他身边的汤和,神色都变得有些尴尬。

和他们一起返程回来的王铸笑着答了一句:“这厮杀了个人,从他那和尚庙里跑出来了,本欲往开封去,半道上被咱们捡到了。”

“啊?”郭天叙闻言一怔,他往日可不知道朱元璋还有这么一段黑历史,“你想去开封?干嘛去?投刘福通啊?说说,你为什么杀了个人?”

汤和闻言,急忙替他的同乡好友解释道:“重八哥他本就是想来投公子的,只是没有门路,我便带着他一起过来了。”

朱重八亦答道:“小人仰慕郭公子已久,我在寺里时,见到了彭大师弟子发出的告示,那时便想来投,可惜遇到小人阻拦,险些坏了性命,不得已间,只得结果了他!”

他倒也光棍,毫不隐瞒地将自己在於皇寺中如何接到明教的告示、如何遭了师兄陷害、如何藏身杀人种种,明明白白的说了一遍。

这里面的许多事情,汤和与王铸都已知晓,哪怕他不说明白,郭天叙以后也势必知道,倒不如此时全都说了,倒落得个光明磊落。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郭天叙听了朱重八的讲述,霎时间揭开了心中的一桩谜题。

他往日看过些关于朱元璋元末起兵的记载,曾发现一个十分值得怀疑的地方:朱元璋作为一个赤贫的佃户,初投靠郭子兴的时候,就因为相貌俊美,英勇善战被选为了亲兵护卫。

自古以来都是穷文富武,他这种连饭都吃不起的家底儿,到哪学的武艺?

更让人怀疑的是,哪怕是后来做了皇帝的朱元璋,回忆起自己早年的经历时,对于至正四年到至正八年这段时间的经历,也是语焉不详,谁也不知道这几年间他去了哪里。

只知道短短四年之后,一个穷得连饭都吃不起的农家少年,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粗通文墨、胆大包天,还有一身好武艺的优秀战士了!

另一个疑点则是,朱元璋的凤阳乡亲们,一个个都是农家子,连个地主后代都没见过,但淮西二十四将里,却有那么几个明确是凤阳出身的将领,号称“自幼”弓马娴熟。

需知养马是个大工程,马这种牲畜不同于牛羊,光吃草是干不了活的,更别说天天被人骑着训练了。

一个人想要弓马娴熟,可不是家里有几亩地,能混个小康水平就能搞定的事情,哪怕像郭子兴家这种豪强,全家上下称得上弓马娴熟这四个字的,也就张天祐这么一个!

郭天叙就想不明白,凤阳那地方穷得养活人都费劲,有几户人家养得起马的?更别说让自家孩子从小练习弓马了!

如今看来,朱重八想要离开皇觉寺——现在应该还叫於皇寺,投靠明教,多半是因为郭天叙出现在开封,大张旗鼓地宣扬明教新教义之后引发的偶然事件。

但至正四年的於皇寺已经没法养活朱重八,他被迫离开寺院开始流浪,只怕是历史的必然。

以这小子目前展现出的敢因为叛徒出卖就潜伏杀人的心态和手段,历史上的他怕不是没去云游,而是在至正四年回凤阳拉了几个乡亲,找地方落草为寇了吧?

不过,这些事情在目前这条世界线上,看起来都不大可能发生了。

郭天叙拍了拍朱重八的肩膀,又抬头看了一眼会议室门口站着的那群人,那些面带稚气的少年,笑道:“不妨事,你且跟着汤和去找邵伯伯,他会给你们安排事情做的。”

嘱咐完了朱重八,他又对汤和道:“今天中午吃过饭,训练场集合,咱们开个大会。”

“开大会?”汤和疑惑道。

“你的老乡不是想进明教吗?今天下午我们开的,就是明教纳新大会,你的乡亲们想入教的,都可带来!”郭天叙笑道。

这十多天里,张天祐、邵荣、毛贵他们带着乡亲们打灰盖房子,郭天叙可也没闲着。

随着彭和尚回到定远新村,他有了个可以商量的人,几日以来,他们都在忙着为明教制定新的规章,如今这份明教新规,已然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