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应梦贤臣(三)
- 崇祯新明:从卢象升战死开始
- 止起斋主人
- 2010字
- 2024-11-06 12:07:48
好啊,一个同行啊!
就靠一张嘴就来掺和此等大事了,是个人才。
果然是皇帝提供舞台,各种各样的神仙鬼怪依次粉墨登场。
陈之遴却是暗自叹息:大家都是费尽心思,历尽百苦千辛才到了皇上的面前,终于可以一展所长,你方阁老一句话就要把人家的辛苦归零,实在是不地道。方阁老,原谅我吧,为了父亲大人和我的前途,我不得不如此投机了,你的脸面也就顾不得了。
崇祯摆摆手,止住方逢年,说道:“方阁老所言不无道理,不过王汉的事儿就不必再深究了,一门三进士,可见是个书香门第,更何况朕记得那王应豸在毒杀士卒之前也是多有德政,王汉的应试资格,朕替他做保。此人文武全才,于兵事上确有见解,列为上等吧。杨阁老,那王应豸的事情,朕现在觉得可能审判有误,你让兵部去查一下当初到底是怎么回事”
委婉地批评了方逢年一顿,崇祯又笑着对这个勇敢的投机者说:“‘许都煌言大木’该作何解释,这可不是进士科里面的人物”
这厮不慌不忙地回答:“微臣这两天不断走访浙江、福建和南直隶的前辈,从一百多人里最终选定了三人,应该就是宜兴侯后半句谶语的意思”
“哦?”
内阁全体成员都被吸引住了,瞬时都来了兴趣。
连现场的一众观政进士们也十分庆幸——今天可见着名场面了,这可是一辈子的谈资。
崇祯也大感有趣——这厮真能猜中谜底?
“皇上,这前两个字是一个人的名字,此人就叫许都,乃浙江东阳人,姓许名都字子玙,是左都御史许弘纲的从孙,兵备副使许达道的亲孙,他现在是个秀才,三十岁左右,喜欢结交各种江湖上的英雄豪杰,在东阳乃至南直隶一带名气甚大,曾经在几天之内擒获了太湖地区官府围剿十几年未果的大盗。
这煌言应该是浙江鄞县的张煌言,他也出自官宦世家,今年只有19岁,也有个秀才功名。他父亲张规章乃是天启四年的举人,曾任职山西盐运司判官。此人文武兼备,豪迈不羁,臣听浙江的人说,崇祯9年他在浙江应试,骑射的时候,连发三箭皆中,而其他的士子们大多荒于骑射,几乎就没人能射中”
这事儿大家都知道,为了引导天下士子重视武备,皇帝曾经下令科举考试的时候,在文试之后要加上骑射考试。
不过地方上积习难改,这骑射只是作为一个参考而已,没有人当真。
可这人显然是把骑射当真了,认认真真地训练,这才有此功夫。
崇祯当然知道此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神性人物,颇有些统帅才华。
方逢年终于点了点头,主动代皇帝发问:“那大木该做何解呢?”
崇祯暗道:小样,如果这个你都能猜中,那我就真服了你这个大神棍,大木这个字好像还是钱谦益在几年后给起的,现在还没有呢。
现在都没有,看你怎么无中生有。
此人不自觉地看了一眼崇祯的神情,才继续回话:“这大木二字臣一开始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而卢督臣推荐的这三个人,小臣估计肯定都属于官宦人家,而官宦人家通常不会用‘大木’给自己的儿孙命名,多用作字或号,所以此人的名可能与大木相关。幸由翰林院前辈解惑,说了许多福建的人文,故而有了人选”
“到底是谁?”
薛国观有点不耐烦了。
“此人应该是福建海防参将郑芝龙的大公子郑森,而森正是大木之象。他出生于日本,听说母亲是个日本人,年龄相对较小,只有15岁,今年刚中的秀才,臣听福建许多人都说此子聪慧异常,文武兼备,颇有一些英雄气概”
众人不禁窃窃私语:
“倭寇后人!”
“郑芝龙竟然有儿子出生于倭国”
“又是一个出身世家的文武之才,全都是出身世家的文武之才,全都是秀才出身,卢督臣怎么净看重这些个人!”
崇祯却是暗暗赞叹:猜的可真准呀!
怪不得这陈之遴后来成为顺治皇帝的宠臣,没几年就做到了礼部尚书、内阁阁臣。
真的不能轻视这帮从县试开始,一关一关杀到顶端的人呐!
一个榜眼,竟然在浙江、福建、南直隶这么大的地方,大海捞针似地捞了几天,就猜到了皇帝的用意。
还找准了时机,在内阁大臣聚会选才的庄严时刻,把谜底和盘托出,不但结好了皇上,还结好了浙江、福建的这几个人物。
即便事儿没成,可这份人情却是落下了。
高明!
厉害!
“陈中允说的好像不对吧?”
崇祯正在暗自赞叹,下边一个刚面试完的进士突然大声说道。
众人看去,一个年轻得怕人的进士在人群里盎然挺立,眼神微冷。
皇帝此次挑人似乎不怎么看文采,而是瞅准了那些年龄大的、有任事经验的——特别是那些有军事才能的人。一些年轻的进士颇受冷落,见到如此年轻的一个人突然出头,自然颇受鼓舞,人群里顿时一阵骚动。
锦衣卫堂上官李若琏大喝“肃静!”,然后看了下皇帝,崇祯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众人这才松了口气,继续未完之事。
陈之遴疑惑道:“元白有话请讲,有什么不对?”
这个年轻进士上前行礼后说道:“小臣乃户部观政进士蔡道宪,正是福建晋江人,与那郑芝龙是同乡,两家相距也不远。那郑森与小臣相差不到十岁,也曾在诗会上见过面,不过他的家人都叫他福松,同学们都叫他明俨,根本没有大木的字号,连郑森这个名也是他从日本归国后老师取的,平日里很少人叫。陈中允为了替亲脱罪,故意夸大其词、骇人眼目,还以易理卦象来判断大事,实非翰林词臣正道”
一番话倒是掷地有声。
方逢年在一边不禁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