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星稀。
夜色犹如一块灰色的冰,将京城冻僵了。
当啷!
朱允熥的刀被打掉了,一把雪亮的长刀架在他的脖子上。
朱允熥苦笑道:
“先生,学生输了!”
周云海收起刀,
“有进步!”
朱允熥挑挑眉毛,冷如冰山的先生都学会安慰人了,
昨天自己两招就败了,今天是三招。
他擦去额头的汗,弯腰捡起地上的刀,
刀背上有了裂纹,这口刀废了。
“今天去观政?”
“是的,先生!”朱允熥有些意外,先生还是第一次询问习武之外的事情。
“今天到此结束,你早点回去准备。”
送走周云海,朱允熥换了一把刀。
这把是他定做的,比军刀沉了两斤半,
没有开刃,
专用于练武。
深吸一口气,他拉开了架势,
脑海中想着先生的指导,缓缓挥出了刀。
直到天光大亮,朱允熥才收起了刀,
擦擦额头的汗,
拖着疲惫的步子朝回走。
~
钱嬷嬷在院子里急的跳脚,
“殿下还在练武吗?”
秋桃看了一眼,
“好像是呢。”
“哎呀!他今天观政啊!”钱嬷嬷急的团团转。
这个时辰,炆殿下都到江堤了,
这位竟然还在习武,
习武回来还要沐浴,早膳,更衣,等出发就不知道时候了。
小院子的几个宫人都在院子里,翘着脚看着演武场,
寒风刺骨,
他们的心里却有一团火在烧,烧的他们焦躁不安。
她们都很急,可是没人敢去演武场催促,因为周云海是真的会杀人。
她们不关心朱允熥表现如何,
可是如果他去迟了,首先被算账的,就是她们这些下人。
想想被打死的小韩子,有人都急哭了。
钱嬷嬷咬咬银牙,解下围裙,
“老娘去催。”
秋桃惊叫道:
“殿下来了!”
几个宫人也跟着叫,
“回来了!”
“天爷呀!他回来了!”
钱嬷嬷急忙冲过去,看到朱允熥正不紧不慢地回来,一身衣服早被汗水浸透了。
她火急火燎地迎上前,忍不住抱怨道:
“殿下,今天您观政,不会是忘了吧?”
“没忘。”朱允熥摆摆手。
“殿下,时辰有点晚了。”
“没事。”
朱允熥不急不忙地去洗澡。
观政不是上朝,老朱也没给明确的起止时间。
他不打算早去。
时间很宽裕的。
用了早膳,换了常服,朱允熥抄起一把军刀,大步向外走。
“殿下,您这是去哪?”钱嬷嬷跟了上来。
“观政啊!”
“殿下,您带几个宫人啊!”
“不用了。”
“殿下,都给您准备好人手了。”
“本王有人手。”
“殿下!您……”
“嗯?!”朱允熥看了她一眼,目若寒星。
带人手?
是带几个太子妃的细作吧?
钱嬷嬷站住了,
“奴婢恭送殿下!”
朱允熥拿着刀,大步走远了。
~
江都郡主身边的周嬷嬷来了,在院外恰好看到了朱允熥的背影,
鲜艳的常服,
孤独,又显眼。
周嬷嬷冷冷地看着小院子的人,冷哼一声,转身就走。
这个时辰才走,
还是一个人,
这些狗才又对殿下使坏了!
秋桃知道她误会了,低声骂了一句,
“老狗!”
钱嬷嬷看了一眼,没有说话。
周嬷嬷刚走几步,迎头撞见了郭宁妃身边的卫嬷嬷,
不等她招呼,卫嬷嬷就笑道:
“咱也是看殿下出发了吗?”
周嬷嬷的火上来了,指着朱允熥的背影,
“那儿!刚走!一个人!”
卫嬷嬷顺着看过去,一个红色的背影正消失在拐角,
她愣住了,
这么晚?
还没随从?
她转头看向小院子,眼神意味深长。
周嬷嬷和她道个别,转身走了。
钱嬷嬷急忙上前,
“两位嬷嬷,进来坐呀。”
可不能让卫嬷嬷误会了。
卫嬷嬷冲她客套了一句,也走了。
钱嬷嬷:
“……”
你们听我解释啊!
~
路边的一家酒馆。
门板没有拆下,但是窗户打开了。
蓝玉、王行在窗边相对而坐。
马蹄声隆隆,一小队骑士过来,为首的一身红色常服,十分耀眼。
“熥儿来了!”蓝玉捻着胡子,说道。
王行稍微探出头,看着朱允熥一行人席卷而过。
“熥儿就带这些人?”蓝玉有些意外,“他准备的那些人手呢?”
“殿下说上午先去看看形势,如果可行,其他人手下午再去。”
“老夫想派个管家去,听他使唤。”
王行急忙摆手,
“老公爷,让殿下自己去做,且不要再做其他主张。”
蓝玉很不放心,
“他还是个孩子!”
王行笑道:
“孩子终究要历练的,这也是陛下让他们观政的本意。”
蓝玉喝了口酒,缓缓道:
“这几天,不少人上折子啊。”
王行点点头,
“他们是够忙的。”
不少年轻官员上奏折,将朱允炆夸赞成了一朵花,
“老成持重”,
“雏凤初啼”,
“……”
各种小词儿不要脸地用。
细究下来,这些人都是黄子澄的同年、乡党。
现在京城也在传朱允炆的“政绩”,显然是有人推波助澜。
蓝玉眉宇间有些担忧,
“陛下也夸赞了几句。”
官员的折子,可以当他们放屁,可是陛下就不一样了。
王行笑了,安慰道:
“老公爷,殿下自己都说了,这才刚刚开始,路还长着呢。”
蓝玉爽朗大笑,
“这么说起来,老夫还不如熥儿沉得住气。”
他一拍大腿,
“好!老夫就看着,不能计较一时的得失!”
他站起身,
“今天休沐,老夫去军中看看。先生就坐镇府中,如果灾民那边有事,也方便支援。”
蓝玉带着手下,纵马而去。
王行也坐上了轿子,
“回府!”
轿子颤悠悠向回走。
王行没了刚才的洒脱,皱眉沉思。
朱允炆这三天表现的太亮眼了,
做事干练,行事果决,事前准备也十分齐全。
陛下赞不绝口,不少重臣也击节称赏,
王行也承认,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能做到这种地步,很难得了。
虽然最后被戏耍捐献了巨款,但那只是一点小浪花,不影响大局的评定。
赈济无非钱、粮,再去灾民面前表演一下,
但是,
这些路都被朱允炆捷足先登了。
殿下再走,就成了拾人牙慧,只是陪衬朱允炆的优秀。
虽然殿下也另辟蹊径,但是王行的心却一直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