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建设预备过冬的营地

泡面这玩意儿吃起来是方便,用热水泡也只要三分钟的时间就能吃了,煮的虽然劲道一点、时间也可以久一点,但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而已。

王凌说话间的功夫,锅里的面已经可以吃了,在两个孩子期待的小眼神中,王凌取出随身带的那个花大价钱买的军版的美军多用途水壶——就是那种可以分解成水壶、杯子、餐盘的那种——把面分好,递给两个孩子,父子三人围着用来做桌子的树墩,想用起了今天的“盛宴”来了。

说起来,朱倩倩在生了老大之后最喜欢逛的就是母婴店和婴儿用品店,每次出门都要去,每次进去都要买一大堆东西,什么小衣服、小奶瓶、小餐具之类的买上一大堆,搞得本就不大的家里都快放不下了。

怀了二胎之后,朱倩倩就更是变本加厉了,所有东西都要买双份,美其名曰:要一碗水端平。

再后来,朱倩倩走了,王凌总是喜欢把她给孩子们买的一些东西放在孩子身上,即想要孩子能够感受到来自母亲的爱,也是希望她的在天之灵能够保佑两个孩子。

这次出门,王凌就把两个孩子各自的全套小餐具和小水壶给带上了,用小挎包装着、背在孩子的身上,这次穿越也一起跟过来了。

因此,两个孩子吃饭都有自己的小餐具可以用,而王凌就只能用小刀把两根树枝给削成筷子的样子来用,也是聊胜于无了。

毕竟,总不能真的用手抓着吃吧?

那样会带坏小孩子的。

吃过晚饭,王凌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了小河边洗刷餐具。

小河边被王凌用捡来的石头给垫出了一个小平台,正好够两个小孩子蹲在那里,再加上王凌自己就站在旁边,倒是也不担心有什么危险。

两个孩子蹲在水边开开心心的唱着自己胡编乱造的歌,那调子也不知道是哪个国家来的,但两个孩子却唱的很是开心,姐姐带头,她唱一句,弟弟就在后面跟一句,说是在洗餐具,感觉更像是在幼儿园里玩游戏。

可是,幼儿园啊,那好像已经是很久远的东西了。

本来今天就应该这样在忙碌与欢快中过去的,但是临到睡觉的时候,王颖雯一句“我想妈妈了”直接引的两个孩子都哇哇大哭了起来,让本该早就习惯哄孩子的王凌也手足无措起来。

真要说起来,其实王瀚樟对于“妈妈”这个词是没有概念的,顶多也就是好奇为什么人家有妈妈而他没有而已,但是他并不会因此感到伤心,因为不曾拥有过了就不会体会到失去的痛苦。

可架不住一直以来,他都是王颖雯的小跟屁虫,现在王颖雯哭了,他自然也是有一学一,跟着一起哭要起妈妈来。

而王颖雯,她已经整整两年没有见过妈妈了,记忆里妈妈跟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去给你生个弟弟去了”,现在,弟弟跟着爸爸已经回来了,妈妈却再也没有回来过。

她是真的想妈妈了。

王凌虽然心里也是一阵阵的揪着疼,可也只能使出浑身解数来哄两个孩子,但王瀚樟好哄,王颖雯可不好哄,那些“妈妈去了很远的地方”之类的谎言已经说了很多次了,即便是个四岁的小孩子,也不会轻易被忽悠住了。

最后,还是王颖雯自己哭累了,这才睡过去的。

当王凌却睡不着了,他一直以来都强做坚强,尤其穿越以来更是如此,为了就是两个孩子。

可两个孩子“要妈妈”的哭声却一下子击溃了他的心里防线,被压抑已久的酸涩涌上心头,冲的他眼眶泛红——他该找谁去要人呢?

……

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的时间,十天就过去了,王凌的过冬营地初见规模,他也开始分出心思来考虑一些别的事情了。

所处的位置和所处的时代是王凌最迫切想要知道的事情,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下来,王凌大概也能摸索出一些信息来了。

所处的时代不知道,但所处的地理位置,心里是有那么点线索了。

近半个月的时间都没有见到过人影,周边又还是森林密布的,那一定是身处极为偏僻的地方的,就算是在二十一世纪,国内也有大兴安岭这样的地方符合他看到景象,要是国外的话,那地方就更多了。

如果是在古代,这样的地方就很多了,但考虑到人烟稀少的因素,那么也就只有辽东、西域(尚未过度开发的时候依然是水草丰茂的)和岭南了,在考虑到树叶尚且带着一丝绿意就起了寒风、树木还长的那么高大、以及被发现的多株胡杨的因素,结果也就很显而易见了。

他们父子三人现在正身处嘉峪关以西的区域,大概率是在天山以北的地方——这地方直到二十一世纪的大工业时代,依然是水草丰茂的塞上江南(伊犁河谷)。

……

得益于王凌强壮的体格和充沛的体力,以及现代工艺所制造的工具的锋锐和便利性,王凌仅仅只花了十天时间就建设好了房子的框架,大梁和屋顶也都建设好了,剩下的就是一些精细的工作和内部的“装修”了。

因为没有更好、更细致的工具,没办法像视频里面那样做木砖来盖房子,于是王凌就想出了另外一个方法:他先是用手腕粗的树干插入地下半米深,挨着立柱紧密的排列好,然后在另一排交叉这又排好一层,中间用泥土垫瓷实了,形成一堵坚实的土木混合的墙壁。

再然后,王凌又挖来了一些干燥的泥土,用河水和泥、加入枯草后形成后世农村盖茅草屋的那种泥——也可以称之为土法简易混凝土——一层一层的均匀的涂抹在木墙上,里外每面都涂抹了三层,然后用火烤干。

等烘干了之后,就形成了一面结实的防水墙。

四面墙和屋顶,王凌都是用这样的方法建造出来的,为了防水,他还花了一天的时间用枯草编了一些草垫子,挨个密实的铺在屋顶上,最后又垫上了一层土。

最终的成果,就和乡下农村的那种茅草屋是一样一样的,只不过看上去更高大了一点而已,不用低头就能走进屋里。

当然,这其中也不是没有出过意外。

就比如最开始往上面加粱架的时候发现没有加固的东西,王凌又不得不回了一趟穿越伊始的地方,把那几辆木板车都给拆了,把所有有用的东西——钉子、角钉、木板、车轮甚至是轴承——都一点一点给拉了回来。

那些钉子和角钉为房屋的坚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因为数量不多,所以王凌只能把车轮给拆了,用自造的木槌把辐条给打成角钉使用,然后去采集了一些藤蔓,剥皮后将皮搓揉成绳子,加固那些不关键的地方,这才完成了一个坚固的框架。

另外就是窗户的问题,王凌一开始并没有考虑过开窗透光、通风的问题,后来考虑到如果冬天下起大雪的话,那将会大大的减少几人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所以预留个窗户出来就显得尤其的重要了——总是蜷居在一个黑咕隆咚的小孩子,会把人给逼疯的。

大人都受不了,更何况是正处于活泼好动时期的小孩子,极为影响孩子的性格成长。

但是不像是后世那些拍视频的人准备的齐全,王凌并没有做窗户的玻璃或者透明亚克力板,没办法做出一个透明的窗户来。

但凡事总有办法,王凌直接把主意打到了帐篷的身上,因为那个帐篷上有三块透明防水布(可以防住大暴雨)做出来的窗户区域,而且都很大,足够王凌把它们裁开来做出三个双层窗户出来。

于是在木屋封顶了能过夜了之后,王凌第一时间就把帐篷给拆了,开了三个窗户洞出来,把透明防水布用小木条钉在了墙上,里外钉了两层,足以起到保暖防寒的作用了,剩下的帐篷布除了被裁下一块当作挡风的门帘之外,其他的都被王凌收了起来,留着以后改造成雨衣。

在新造的木屋睡了一晚之后,王凌又开始了房屋的装修工程。

首先是要做一扇门,昨天晚上虽然有帐篷布做门帘,但还是有风窜进来,也幸好那两个鹅绒睡袋的保暖性非常好,这才抵御住了窜进来的丝丝寒意。

因此,一扇厚重的门就显得相当的重要。

也幸好王凌之前就把马车拆了,获得了不少平整的木板,这使得木门的制作变得尤为简单——王凌甚至做了里外两扇门,中间是重新制作的双层帐篷布的门帘,边边角角又用混着枯草的泥土填缝,塞的严严实实的,保证一丝风都进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