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鸭子不上架
- 以四夷之血,成就恢弘盛唐
- 三悔人生
- 2120字
- 2024-11-03 21:01:47
“天锡。”
就在冯智戴坐立难安的时候,李世民突然出声。
天锡是冯智戴的字,其实在封建时代,名和字都是有讲究的,但是李世民不同。
因为早年的经历还有后来的玄武门之变的缘故,李世民很喜欢以字称呼臣子,而这种称呼通常标示着李世民比较喜欢,或者是和这个臣子的关系比较亲近。
冯智戴还记得,李世民上次以字称呼自己……还是在贞观元年他初次入京的时候。
……
“微臣在。”虽然脑中瞬间晃过了无数的思绪,但冯智戴嘴上还是很及时地回应道。
“朕应该谢谢你们兄弟俩。”抬起头看着冯智戴,李世民轻叹一声。
“微臣不敢。”冯智戴心下一沉,嘴上说着和心里完全不同的话。
……
他知道,李世民说的是那天自己和弟弟的谈话,但是……
按理来说,这种政治上的交锋都是不能摆在台面上的,如果摆在台面上,通常都预示着某一方不接受,一般都是翻脸的前兆。
翻脸吗?
冯智戴觉得不太像,可他又想不明白李世民的用意。
“放心吧。”看出了冯智戴的担忧,李世民微微一笑。
这个世界上没有傻子,能够取得一定成就的就更不是了,李世民自然不是。
冯智戴和冯智彧那天谈及的李承乾和李泰的事情,只是最初时给了李世民一点震撼而已。
玄武门之变能够成功,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而这所谓的多方面因素中,李世民自身可以说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因为自己的经历,再加上玄武门之变过去了也才两年多,所以李世民很自然就被被冯家兄弟的话给震撼了,然后就是代入到了自己的两个儿子那边。
再然后……他就清醒过来了。
清醒过来之后,李世民的第一想法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拉冯家入伙。
历史上的李世民可以说是广纳谏言,无论是多么冲、多么露骨的谏言,只要是有道理的,他都会采纳。
说李世民能够听取谏言,甚至是难听的谏言也好,说他因为玄武门之变所以必须要树立一个明君的角色也罢,反正他是这么做了。
李承乾和李泰的问题……要说李世民因为是两人的父亲,当局者迷没有发现也就算了,其他人呢?
都没发现吗?
不见得。
那么,此前他为何从未听到过这类声音呢?
很显然,要么是不敢说,要么就是……攒着劲儿等着看他李世民的笑话。
于公来说,李世民需要冯智彧这么一个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人,从而将自己的形象扶正。
于私来说,冯智彧这样的人,能拉拢肯定是要拉拢的,如果不能拉拢……
……
就在立政殿里陷入寂静的时候,一名内侍迅速跑了进来,在得到了李世民的点头同意后,方才上前,走到李世民的耳边低语了几句。
“天锡啊。”李世民摆了摆手,示意内侍退下,然后看向了冯智戴。
“微臣在。”冯智戴躬身应道。
其实他已经猜到了,李世民将他留在这里无非就是不想让他去自己弟弟那里,如今内侍回来禀告,李世民就立刻抬头,想来是自己弟弟那边完事儿了,应该是要放自己回去了。
果不其然,李世民一开口,就验证了冯智戴的猜想。
“朕这里还有些事情,你先回去吧。”李世民笑着开口说道。
“至于议事……等改日朕再找你。”
“诺。”冯智戴站起身来,躬身行礼,然后才忍着下肢的不适,缓缓地退出了立政殿。
退出立政殿后,冯智戴顾不得长时间跪坐给身体带来的不适感,立刻朝着宫外走去。
李承乾回来了,他也得去问问自己弟弟今天的情况了。
……
立政殿内。
冯智戴刚走没一会儿,李承乾就跟着内侍来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承乾。”李世民看着面前的儿子,心中想着冯家兄弟的谈话,语气不由得轻柔了不少。
“今天第一天跟着新老师学习,感觉如何?”
“谢父皇关心。”李承乾先是躬身一礼,然后才抬起头,只是……
脸上的表情有些奇怪。
“怎么?”看着儿子的表情,李世民不由得皱眉。
“出了什么事情吗?”
“回父皇,并没有。”李承乾低头回道。
“老师……嗯,很用心,只是和儿臣此前的老师不太一样,老师只是教儿臣背书,除此之外……”
犹豫少许之后,李承乾才如实地说:“就没有其他的了。”
“唔……”李世民的眉头紧锁,没有再说话。
很显然,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嗯……”低头思考了很久,李世民才想起来自己儿子还在下面站着,赶忙抬起头说道。
“老师叫你这么做自然是有原因的,你就按照老师说的做就好了。”
“诺。”李承乾躬身回道。
“行了,你先回东宫去吧,去做别的功课。”看着低着头的儿子,李世民轻叹一声。
“儿臣告退。”李承乾没觉得有什么,躬身告退了。
……
看着儿子离开的背影,李世民方才面对儿子时才稍稍舒展的眉头瞬间又拧了起来。
太子的教育,和平常人是不一样的。
太子的老师虽然不会教导太子那劳什子的帝王之术,且不说会不会,就算是会也不见得敢,毕竟那玩意儿你会就算了,显露出来就是你的不对了。
但是,太子的老师最起码得教导太子一些对于政事的理解。
比如说,典籍中的哪一句话对应什么样的形势,这样的形势应该怎么安抚百姓之类的。
但是现在,按照李承乾所说,冯智彧只是叫他背书。
如果放在一般人的身上自然是没什么,毕竟老师只是老师,但是太子少师不同。
冯智彧很明显是在用学堂老师教导学生的方式在教导李承乾,像典籍中的深意这些全靠李承乾自己理解,这显然是不行的。
再说了,哪怕冯智彧做到了太子少师所有应该做到的,也不是李世民想看到的。
太子少师这个位置虽然很重要,但只要李世民想,肯定是能找到的。
比如原来定的李纲,或者是当世大儒孔颖达,哪个不行?非得让冯智彧一个刚过弱冠之年的少年来教?
李世民的真实想法是让冯智彧去解决李承乾和李泰这兄弟二人之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