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害我的正主来了!

陈轩闻言,心中暗忖。

顾大学士啊,您这可难住我了。

我总不能说,这首诗是抄的苏轼他老人家的《阳关曲·中秋月》吧?

思忖片刻,陈轩腼腆一笑:“回大学士,那首诗乃学生当日即兴所作,尚未为其定名。”

他略作停顿,眼神中流露出几分谦逊:“学生斗胆,恳请大学士为此诗赐名,以示鞭策。”

闻言,顾清源眼中光芒大盛,花白的胡须随着嘴角上扬而轻轻颤动。

身为翰林院大学士,他深知此诗非同小可,或可流传百世。

能为如此佳作提名,不仅是对自己文学造诣的认可,更是身为文人的无上荣耀。

日后此诗流传,世人提及之时,不仅会记得作者陈轩,自己也将被铭记。

想到此处,顾清源声音都已经颤抖,“老夫阅诗无数,却少见如此佳作。能为这样的诗作提名,实为老夫之幸。”

他身子微微前倾,目光更加炽热地望着陈轩,试探着询问。

“那老夫便斗胆一试?”

“大学士能为此诗提名,实乃学生之大幸。”

听到陈轩的回应,顾清源暗自赞许。

这位世子,年纪虽小,却无半点骄躁之气,言谈举止间尽显谦逊有礼。

这份沉稳与成熟,不仅远超同龄孩童,即便是许多成年人也难以企及。

这个孩子未来的成就,定当不可限量。

赞赏之情稍纵即逝,顾清源随即转入正题,思索起为陈轩诗作取名之事。

片刻之后,他眼神一亮,微笑着对陈轩说道:

“世子,不知《月叹遥》之名如何?”

“月,叹,遥……”

陈轩低声重复,旋即脸上绽放出惊喜之色,“这个名字真是太妙了!”

“‘月’字作为诗中核心意象,引人入胜。‘叹’字则表达了诗中后两句的感慨。而‘遥’字,则巧妙地暗示了未来与远方的无限可能。”

他再次躬身行礼,“大学士学识渊博,学生实在佩服。多谢大学士为此诗题名。”

面对陈轩的夸赞,顾清源脸上堆满了笑容,他连忙扶起陈轩,急声道。

“世子言重了,老臣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怎敢承受如此大礼,快快请起。”

陈轩笑道:“大学士过谦了!您这‘月叹遥’三字,哪里是锦上添花,分明是画龙点睛之笔。”

顾清源闻言,笑容更加灿烂。

两人你来我往,立即开启了商业互夸。

一旁的陈昭烈,嘴角不禁微微抽搐。

他越来越发现,自己这年仅六岁的儿子,简直是个深藏不露的小狐狸。

明明还是个孩子,却已对人情世故了如指掌。

仅仅几句话,就把大宁最有学问的大学士哄得心花怒放。

陈昭烈暗自摇头,但眼中却满是欣慰与慈爱。

而萧月璃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美眸中闪烁着惊异之色。

且不论陈轩的诗作水平如何,单凭他表现出来的世故圆滑,就足以让人刮目相看。

回想起昨晚与陈轩交谈时的言行举止。

以及他睡觉时流露出的羞涩神情。

萧月璃不禁娇躯一僵。

她有些后悔昨晚与陈轩同塌而眠的决定。

再想到后半夜,陈轩悄悄往自己怀里钻的情景,萧月璃的耳根都开始微微发烫。

不过,当她再次看向那个稚嫩的小光头时,心中的疑虑又渐渐散去。

她安慰自己说,一定是自己想多了,毕竟这只是一个孩子而已。

孩子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就在这时。

一阵洪亮的声音穿透嘈杂的人群,清晰可闻。

“太子驾到,闲杂人等,速速让开。”

声音刚落,人群如同潮水般向两侧迅速分开,自然而然地让出一条宽敞的通道。

陈昭烈的双眉瞬间紧锁,转身望向声音来源的方向。

陈轩与顾清源的对话也因此中断。

他心中不禁一凛。

这太子莫非是冲自己而来?

未曾料到,会这么快,便与谋害自己的正主碰面。

想到此处,陈轩伸长脖子,试图透过人群缝隙窥见太子的身影。

相比之下,萧月璃显得尤为淡定,她双臂环抱胸前,目光始终注视着陈轩。

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她无关。

俄顷。

六名身着统一铠甲的护卫小跑着进入人群,步伐整齐有力。

他们身后,缓缓步入一位气宇轩昂的青年。

那青年头戴金冠,冠上镶嵌着数颗璀璨的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他身穿一袭绣有龙纹的锦袍,袍身以金色丝线绣制繁复的云龙图案,彰显出非凡的身份与地位。

腰间束以玉带,玉带之上挂着各式精致的玉佩,随着步伐轻轻摇曳,发出清脆声响。

他的面容俊朗,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尊贵。

来人正是当朝太子——陈昭烨。

围观众人纷纷自发下跪,齐声行礼。

“拜见太子殿下。”

陈昭烨目光平和,扫视一圈,嘴角勾起一抹淡笑,语气温和而有力。

“平身吧。”

“谢殿下。”

待众人应声而起,陈昭烈携陈轩,与顾清源一同上前,三人恭敬行礼。

“臣,顾清源,拜见太子殿下。”

“臣弟,见过皇兄。”

“侄儿拜见太子。”

陈昭烨脸上的笑容未曾减退,他微微点头,语气依旧温和。

“本太子奉陛下旨意,前来翰林院主持本次诗词大会。诸位,都起来吧。”

三人起身之后,陈昭烨的目光落在了陈轩身上,微笑着说道。

“你就是陈轩吧?几年不见,竟然长这么大了。”

陈轩小脸上神色从容,再次恭敬行礼,声音清脆。

“回太子的话,侄儿正是陈轩。”

陈昭烨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将目光转向陈昭烈,语气中带着几分赞许。

“孤日前听闻,轩儿在月满西楼作出一首佳作,大显了我大宁国威。”

“四弟能教育出如此才华横溢的儿子,实乃我大宁之福,也是你个人的福气。”

陈昭烈闻言,神情一凛,拱手行礼。

“皇兄谬赞了。”

陈昭烨摆摆手,笑道:“诶,皇弟无需如此谦虚。”

“如今京城之中,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谁不夸赞轩儿的才华出众?”

他顿了顿,语气突然加重,“谁不说,世子陈轩乃是陛下诸多皇孙之中,最为出类拔萃的一个。”

陈昭烈闻言,神情更加凝重,沉声回道。

“皇兄言重了。”

“轩儿虽有些才学,但还年幼,需得多加磨砺。”

“况且,陛下皇孙众多,各有所长,轩儿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