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员工是资产还是负债?

公司里的降本增效是个困境,说穿了就是“员工是资产还是负债”的问题,员工在公司的眼里就是物化的资源。

这个话题听起来就像是会计课上的辩论赛,但实际上,它关乎我们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尤其是在那些把员工当数据看待的公司里。

资产和负债,这些是什么?让我们来定义一下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资产,简单来说,就是能为你赚钱的东西。比如,你的手机,如果你用它来拍视频,上传到网上,然后通过广告赚钱,那它就是你的资产。负债呢?就是你得为它花钱的东西。比如,你的手机,如果你只是用来玩游戏,每个月还得为它付话费,那它就是你的负债。

现在,让这套理论应用到员工身上。员工,理论上,应该是公司的资产,因为他们来上班,创造价值,为公司赚钱。但是,有些公司却不这么看,他们把员工看作是负债,就像是每个月都要支付的账单一样。这些公司的想法是:“员工就是成本,成本就得削减”。所以,当公司遇到困境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裁员,因为这样最快,最直接的减少成本。

但……

但……

但是……

等等,企业一开始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遴选员工,前期就花了大量的成本招人(成本一),裁判员工后又是一波成本(成本二),这里还暗含了公司为了让员工适应企业文化的磨合成本(成本三)。如果这些员工是不合格的,那前期用了那么久,怎么以前没有问题?现在才出问题,难道真的是员工的问题?这不是和我们对资产的定义相悖吗?

资产是能为你赚钱的,你把能赚钱的资产砍掉,这不是自断财路吗?这就像是你因为手机游戏玩得太多,决定把手机卖掉,然后发现自己再也没法拍视频赚钱了一样。

又回到前文的假设,假如社会是一片黑暗森林,这片森林叫粿友森林,在森林里的企业就是粿友企业,这个企业是所有森林里的动物的,可是公司里的管理层不是动物们任命的,他们其实只是一帮职业经理人,他们想的是,反正企业不是他的,他自己就是一个经理人,经理人是以什么为目的?钱,有钱,要有钱,就是要有钱,就是要有更多的钱,更多更多的钱。于是,他们的直接目的不是搞好企业,是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所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最有用,他们就像是那些只会短期思考的投资者,只看眼前的利益,不看公司的长期发展。他们认为,只要短期内成本下降了,利润就会上升,公司价值就会上涨,他们就有和粿友企业的代表谈判的筹码,他们的所得就会增加。但是,他们忘了,员工是公司的生命力,是公司的创新源泉,把员工裁掉,短期内成本是下降了,但长期来看,失去的创新的能力,是所有小人物的支持,失去了市场的竞争力。

比如,在粿友企业的头部企业“脚痛”公司来说,这个公司在盛世时期招了大量员工,业务扩张,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然后,内勤部门的员工通过努力工作,提出了创新的方法,实现了办公统计的自动化,效率大大提高。按理说,这是好事啊,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但是,管理层却认为,既然效率提高了,人员就显得冗余了,那就裁员吧,直接把不是领导的小姨子、小叔子、小姑子的人全开了,因为这种最简单,既不得罪人,干掉的人也不会告到上面去。这就像是你买了一台新洗衣机,洗得又快又好,然后你决定把洗碗机卖掉,因为你觉得新洗衣机可以洗衣和洗碗一起做了,你不需要洗碗机了。这不是愚蠢是什么?

难道不能把这部分原来的员工转移到其他部门,让他们的经验和技能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麽?这就像是你把洗碗机升级了,用来洗菜,虽然洗碗机的设计初衷不是洗菜的,但是不能改造麽?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还提高了效率。

“脚痛”公司不这么做,宁愿花大价钱请外面的咨询公司来“诊断”问题,然后得出“降本增效”的结论。这就像是你生病了,不去看病,而是请了个算命先生来给你算一算,然后算命先生告诉你,你得少吃饭,少看医生。这不是解决问题,这是逃避问题。

这里想说的是,员工不是公司的负债,而是公司的资产。他们的知识,他们的技能,他们的热情,都是公司成功的关键。公司应该投资于员工,培训他们,激励他们,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成本来削减。因为,只有员工成长了,公司才能成长。只有员工成功了,公司才能成功。

所以,粿友企业的脚痛公司,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培训员工上,而不是整天想着如何削减人力,又重新在市场招聘人力,党同伐异的结果就是自己人越来越少。因为,员工是公司的财富,不是负担。只有真正理解这一点,公司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员工是资产还是负债,一线的员工心里都有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