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为君之道的教诲
- 明末崇祯:从做昏君开始
- 迟来的路
- 2251字
- 2024-11-09 23:26:28
此时,崇祯正拿着第一份试卷,看其字迹很显然是太子的字迹,上面规规整整写着两段孔子的论语选篇,前前后后足有七八百字,文字清晰工整,虽然没有自己的文风,但也可见学习的用心。
第一段题目是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段落默写,还算正常,没有看到明显的错误,第二段崇祯则改了一题,问过老师教授过之后就改为《论语·泰伯篇》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选段。
其实学业考究不在于能不能背写,而是是否能明白这其中的含义,第一段还好理解,但第二段,连现代大部分人都还有非常的大争议,今天也是想考考这个太子。
“慈烺,今天父皇考你的这两段背写的十分不错,没有什么明显的错误,但父皇想问问你,第一段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你是作何解读的”
太子朱慈烺没有一丝惊慌,十分淡定的回答道。
“启禀父皇,翰林王大学士曾给儿臣讲解过此段讲义,大体意思是共同求学的无论是学生或老师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学问,可互相学习,不必拘泥于师生身份一定是老师的学问知识高于学生;但儿臣也有些许见解,儿臣以为,三人行是泛指,代指所有人,不管天潢贵胄,还是贩夫走卒,都有着自己的学问,就算儿臣在天下百姓中贵为太子,但对于不知道的事务或学问,要明白虚心好学,不必拘泥于身份。”
崇祯点了点头,对于十岁的太子朱慈烺来说,能明白其中的含义确实不错,但明显文官都夹带了私货,想以后的皇帝能虚心听取所有人的意见,但崇祯作为一个现代人明白,所有人的意见都听,但自己心里没有一把称,不能最终决定,那就是傀儡皇帝,所以他缓缓摇头,看向一旁的皇后和田贵妃,轻声说道。
“皇后,田爱妃,你们带着媺娖、慈炯和慈炤去花园外面走走吧”
接着转身看向方正化,手掌一挥,淡淡说道。
“老方,保证周围五十米内不要有人靠近,朕有话要和太子聊一下。”
所有人心里一紧,知道皇上要教导太子为帝之道,不敢有所停留,向着花园外面鱼贯而出,等到所有人走出了之后,崇祯再次看向太子,父子之间眼神碰撞,崇祯微微一笑道。
“慈烺,那作为第二段‘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又是作何解读的呢?”
朱慈烺面上先是一阵犹豫,考虑了数息之后才回答道。
“父皇,对于此段论语儿臣也问过教授儿臣的几位大学士,他们的意思大都为,百姓愚钝,方可听从教化,服王道,若人人开蒙,知晓天下经义,历史典籍,怕是天下不得安宁,儿臣隐隐觉得此事不妥,但却不知为何不妥。”
崇祯面上不动声色,但眼里出现一丝欣慰,不论第一段还是第二段,朱慈烺这番回答都超出了崇祯的预期,毕竟自己是跳出明代这个框架去看的历史,而朱慈烺是在这个框架内,而且身边教导之人皆是长期遭受儒家文化思想侵蚀的文人,能够对权威有着一丝猜疑也是十分不错了。
“慈烺,嗯,从古至今,对于这两段的解释大意皆是如此,但今天为父给你说的是,上面的说法既是对的,也是错的,原因在于立场不同。”
崇祯盯着朱慈烺的眼睛,语气逐渐加重,特别是最后四个字,仿佛斩钉截铁的说出。
“立场不同,父皇,这是何解?”
朱慈烺嘴里反复嘟囔着,面色上满是困惑。
崇祯看着略有迷茫的朱慈烺,微微一笑。
“是的,立场,史记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早就告诉了所有人,不论在这世间处于何种位置,是皇帝,还是农民,其实都是处于不同的立场,为自己争取‘利益’,这个利益可以是钱,可以是名,也可以是权,这就是立场不同,所争取的利益就不同,你再去思考一番上面两段论语选篇。”
这次朱慈烺足足思考了一刻钟有余,面上时有困惑,时有理解的欣喜,但更多的是一种震惊,仿佛自己的价值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沉默良久后方才开口。
“父皇,您的意思是,我们作为皇家,使用每一个靠近的臣子或人才,都要进行堤防,小心赠别,以免道貌岸然的人满口仁义道德,实际却是为自己一方立场争取利益,那若是作为皇帝,谁都不可以信任,不成了孤家寡人了吗,那这皇帝做的有什么意思。”
崇祯看着情绪低落的朱慈烺,心里暗自点点头,虽然想法略有偏颇,但也初步明白了自己的苦心,张口说道。
“慈烺,你知道这大明天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吗,朕刚开始的时候,认为下面的臣子不堪大用,不停地或换或杀任上的阁老大臣,但情况越发糟糕之后,朕还怀疑过自己是否是被上天厌弃,发下罪己诏,但最近父皇彻底想通了,其实说都没有错,错的是人的私心和利益。”
“百姓接杆而起,那是自己的饭碗都没了,已经被沉重的赋税和贪官污吏压迫的无法活命,只有造反;官员明知道这些弊病,为什么不改,因为他们就是最大的获益群体,占着大量的肥沃耕地却丝毫不用缴纳任何赋税,甚至普通老百姓将自己的耕地挂到这些人身上躲避赋税;就算是大明之外,满清的鞑子也是对我大明的疆土和丰富的物产资源垂涎欲滴,所以屡屡入侵,说穿了,没有对错,只有利益。”
“父皇想说的是,不是让你远离所有靠近你的人,也不是让你不信任任何人,而是要团结自己身边和自己利益相同的人,争取改变和自己利益有分歧的人,消灭或者赶走和自己利益相违背的人,而不是简单的以身份或者地位来判断人是否好坏。”
朱慈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面上也没有了开始的彷徨,露出一丝笑容道。
“儿臣明白了,儿臣需要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待一切,不以自己的好恶判断别人,人人都夸赞的清官廉洁之人中也有大奸大恶之辈,虽然自己不曾贪腐,但所实施的政策或方略却对大明有着致命的伤害,而人人都延误的阉臣,可能时有收贿受贿之举,但心向着大明,向着皇上,也能对我大明有着很大的作用。”
“孺子可教也,父皇这节课教导你的就是,学会知识,运用知识,但不要限制于知识,好了,你好好想想,父皇之后有时间再问你对今天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