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三,大清早,英国公府传出了哭声,张维贤的人生彻底画上了句号。
朱由检派王承恩代表自己前去府上慰问,其子张世泽继承了英国公的爵位。
这段时间,不少在天启年间受到魏忠贤迫害的大臣也陆续接受朱由检的诏书起复回到京城。
“皇上!皇上!”王承恩一路小跑着进了乾清宫。
他刚从英国公府刚回到文书房,就收到了瑞王朱常浩的来信。
王承恩双手将信递上。
“汉中瑞王爷的信!”
“哦?”朱由检一脸疑惑地接过。
这位瑞王按照辈分是他的五叔,也是一位吃喝拿要的主,按照他的计划,等自己将大明的内外稳定下来,就要进行削藩了。
“真是胆子大啊!”朱由检读完后目露凶光。
下面的这些官员看来已经有人按耐不住了。
信里面朱常浩对自己关心备至,让他多多体谅下面的王公大臣,不要因一时的热血而凉了人心。
“朕哪怕把这江山重新打一遍,也断不会受如此胁迫!”
朱由检心中的想法一直都是如此。
自己查京官贪腐,抄晋商家产等事情看来已经损害到了一些人的利益,虽然他不知道这封信是哪方势力寄出的,但不妨碍他对陕西下更狠的手。
“承恩,去把左佥都御史杨鹤,给朕唤来!”朱由检思索了一会。
在陕西农民起义的问题上,朱由检打算将杨家父子一口气全都派过去。
“奴婢这就去!”
……
“臣,杨鹤,拜见皇上!”杨鹤心情激动。
自己这才刚刚起复,就得到皇上的召见,何其有幸。
“朕打算让你出任吏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巡抚陕西!”
朱由检一上来又给杨鹤连升几级,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臣领旨谢恩!”
杨鹤拜谢,高升的同时,心中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
“你这一次去陕西,所要面临的问题很多!”
朱由检将目前陕西的困局一一讲给了杨鹤。
尤其强调了如今陕西遍地农民起义军的问题。
……
“臣自当竭力整治!”
杨鹤听完陕西的种种积病,感到十分地头疼。
“你的儿子杨嗣昌,朕也打算让他出任汉中府的知府!”
朱由检话音刚落,杨鹤便连忙出声。
“皇上,父子不能同地为官,这是太祖留下的祖制啊!”
杨鹤心里有些焦急,这种事会被朝中大臣们诟病的,他出身都察院,自然清楚,一准会被人给弹劾的。
“贤才应当尽用,朕给你父子二人开这次特例!”
如今杨嗣昌的官职太小,朱由检也于是想到这种办法,让杨嗣昌参与到陕西农民起义的事务中去。
这也是将杨家父子二人架在了火上,做得好自然有皇帝背书,做的不好,群臣对父子二人的弹劾将会同雪花一般飞来。
“你父子在陕西做出成绩,自然没有人多说什么!”
朱由检强行拍板。
“臣替嗣昌拜谢皇上!”
皇帝都发话了,杨鹤也只能领命遵从。
“朕读过《地官集》,知道杨嗣昌有大才,应当尽心为朝廷效力!”
“将来没准能够进入内阁,替朕分忧!”
朱由检对杨嗣昌的本事还是十分欣赏的。
“皇上谬赞了!”
杨鹤作为父亲心中欣喜,知晓自己儿子已经入了皇帝的眼,那么此次陕西任职,也必须做出一番成绩了。
“对于流民生乱的问题,朕也想听一听杨嗣昌的想法,你回去让他给朕关于此事上份奏折!”
朱由检想看看现在的杨嗣昌,能不能写的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策略来。
“遵旨!”
杨鹤清楚自己儿子的才学比自己要强得多。
陕西一地又关乎大明社稷,容不得半点马虎。
“对于谋求天下大治,不知你有何看法?”朱由检出言考察。
杨鹤历任地方要员,在明末官场这摊烂泥里面,能够频出政绩,实为不易。
“谋求天下大治的要领在于培植元气!”
杨鹤稍加思索。
“把你的想法跟朕讲一讲!”朱由检认真听着。
杨鹤将自己的想法一一讲给了朱由检。
他将如今的大明比作大病初愈的病人,阉党之乱刚定,辽东战事暂歇,西南等地兵败后,大明已经遭受不住太大的打击了,需要如风寒初愈的病人一样,调整经脉,培植元气。
这些话引起了朱由检的深思。
朱由检跟杨鹤关于治国的问题深度探讨了许久,这才让王承恩将其送出宫去。
……
杨嗣昌已经随父亲回京了,不过还没有去吏部进行报到,一直在家闲居,他的眼界极高,看到朝中阉宦得权,便立马请辞归隐,躲开了这场政治风波。
就连杨鹤后来的称疾请辞,也是杨嗣昌相劝,他看出来了辽东的战事就是各方势力争斗的结果。
他与父亲在朝中跟脚不深,因此早早地就退了出去
杨鹤一回到家中,就将杨嗣昌叫到了跟前。
“父亲,您唤我何事?”
杨嗣昌的体型很胖,自号肥翁。
“皇上让为父出任陕西巡抚!”
“恭喜父亲!”杨嗣昌笑的眼睛眯成了缝。
“呵呵!皇上也要你出任汉中知府!”杨鹤叹了口气。
杨嗣昌也是感到十分惊讶。
“这……”
“别想了,你我父子二人算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杨鹤苦笑。
父子同地为官,也意味着将整治前途捆绑在了一起。
“儿能否递上辞呈!”
杨嗣昌有些不情愿。
“不行!”杨鹤摇了摇头“皇上对你很是看好,连让你将来入阁的话都讲了出来,你若递上辞呈,便是断了前程!”
这是一场官场上的赌博,赌赢了,从此官场一路顺风,直入内阁,赌输了,父子二人只好再度归隐,甚至还要遭受牢狱之灾,背后的家族也要遭受牵连。
朱由检之所以这样逼父子二人,一方面是历史上杨鹤父子二人入场陕西太晚,大明又值辽东战事吃紧,错过了最佳救场时机。
另一方面朱由检想将父子二人培养成自己在文官集团里的人。
“皇上可真看得起我杨嗣昌!”
杨嗣昌既欣喜又惶恐,只好彻夜苦思良策。
当杨嗣昌将自己的折子呈递给朱由检后,朱由检拍腿叫绝,内心就两个字。
“稳了!”
正式让吏部将这件事放了出去,立马引起了一阵风波,二人的资历没有任何问题。
唯独卡在了同地为官一事上。
袁可立对此也没有多说什么,作为吏部尚书,他清楚二人是有本事的。
其余的内阁大学士倒是有人持反对意见,不过很快就被朱由检说服了。
唯独都察院的御史们,开始竟相上书弹劾。
朱由检对此直接将杨鹤对于治理国家的理念对外讲了出去,又将杨鹤关于流民反叛的策略公布了出去。
许多官员对此深感钦佩,对于二人的才学也是十分认可。
一时间父子二人成为了朝堂上的风云人物。
所有人都静静地观望着,紧盯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