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双虽不解刘琦为何如此急切,但还是乖巧地应了一声,下去安排行程。刘琦回到书房,大双正伏案写着什么,见他进来,柔声问道:“夫君,可是决定了?”刘琦走到她身边,轻轻搂住她的肩膀,“诸葛孔明,得之可安天下。我必须亲自去一趟隆中。”大双放下笔,抬头望着他,眼中满是担忧,“隆中路途遥远,山路崎岖,夫君此去,妾身实在放心不下。”
刘琦温柔地抚摸着她的秀发,“我明白你的担忧,但此事事关重大,我必须亲自前往。你留在荆州,帮我稳定后方,这同样重要。”大双轻轻点头,眼中虽然仍有担忧,却也透着坚定,“夫君放心,妾身定会守护好荆州,静候夫君佳音。”
翌日清晨,刘琦便带着小双和几名侍卫,踏上了前往隆中的路途。山路崎岖,颠簸难行,但刘琦心中却充满了期待和决心。他深知,诸葛孔明这样的贤才,对自己未来大业的重要性。
数日后,他们终于抵达了隆中。然而,当他们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时,却发现那里已经停着一辆华丽的马车,车身上刻着醒目的“吴”字。刘琦心中一紧,他知道,这是孙权派来的使者。看来,自己并非唯一一个意识到诸葛孔明价值的人。
刘琦和小双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看来,这场争夺贤才的战斗,比想象中更加激烈。刘琦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衫,迈步走向草庐。小双紧随其后,手中紧紧握着一把短剑,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草庐的门虚掩着,刘琦轻轻推开,只见屋内,一位身着青衫的儒雅男子正与一位锦衣华服的使者相对而坐。那儒雅男子,正是刘琦此行的目标——诸葛孔明。而那位使者,正是之前在荆州与刘琦有过一面之缘的孙权使者。
见到刘琦进来,诸葛孔明微微一笑,拱手道:“公子大驾光临,亮有失远迎。”孙权的使者则脸色一变,眼中闪过一丝敌意。
刘琦也拱手回礼,语气温和,“孔明先生,久仰大名,今日特来拜访。”他转头看向孙权的使者,微微一笑,“使者也在这里,真是巧啊。”使者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气氛一时有些凝重。刘琦走到诸葛孔明对面坐下,小双则静静地站在他身后。刘琦的目光落在诸葛孔明手中的羽扇上,“听闻先生胸怀韬略,可安天下,琦心中甚是敬佩。”
诸葛孔明轻轻摇着羽扇,目光深邃,没有说话。刘琦顿了顿,继续说道,“如今乱世纷争,百姓流离失所,琦心中甚是痛心。琦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贤才,共同匡扶汉室,还天下一个太平。”
诸葛孔明依旧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屋内的气氛,愈发凝重起来。刘琦深吸一口气……
刘琦深吸一口气,打破了屋内的沉寂。“孔明先生,如今汉室衰微,群雄并起,天下百姓苦不堪言。琦不才,却也有一腔热血,想要匡扶汉室,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他的语气诚恳,眼神中充满了对百姓的悲悯和对未来的憧憬。
诸葛孔明轻轻摇着羽扇,目光深邃,静静地听着,没有表态。一旁的孙权使者则一脸不屑,似乎对刘琦的话语嗤之以鼻。
刘琦并未理会使者的态度,继续说道:“琦知道,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成事。因此,琦四处寻访贤才,希望能与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努力,为天下百姓谋福祉。”他的目光转向诸葛孔明,语气更加恳切,“先生才华横溢,世人皆知。琦仰慕已久,今日特来拜访,希望能得先生指点迷津。”
诸葛孔明依旧沉默不语,只是静静地打量着刘琦,似乎在评估他的诚意和能力。屋内的气氛,愈发凝重。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从门外走了进来。来人身着青衫,面容清秀,正是司马俊。他看到屋内的刘琦和孙权使者,先是一愣,随即拱手行礼:“见过公子,见过使者。”
刘琦见到司马俊,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连忙起身回礼:“司马先生,你也在这里!真是巧啊。”他想起之前在荆州的诗会上,司马俊的才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司马俊的目光在刘琦和孙权使者之间来回游移,心中思绪万千。他之前也收到了曹操的邀请,并许以高官厚禄。曹操势力的强大,让他颇为心动。然而,刘琦在诗会上展现出的见识和气度,也让他难以忘怀。如今,看到刘琦亲自来到隆中拜访诸葛孔明,他心中更加犹豫不决。
刘琦察觉到司马俊的犹豫,便微笑着说道:“司马先生,如今乱世,正是英雄用武之地。琦相信,以先生的才华,定能有所作为。”
司马俊沉默片刻,然后看向诸葛孔明,语气恭敬地问道:“先生,您认为,如今这乱世,该如何选择?”
诸葛孔明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清朗而富有磁性:“乱世之中,选择至关重要。需看清大势,顺势而为,方能有所成就。”他的目光扫过刘琦、孙权使者和司马俊,意味深长。
刘琦明白,诸葛孔明这是在考验他们。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绪,然后开始讲述自己的理想,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公正、繁荣的季汉政权。他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构想,语气坚定而充满激情。
诸葛孔明静静地听着,不时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例如如何处理与其他势力的关系,如何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如何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等等。刘琦一一作答,他的回答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展现出他深厚的知识储备和卓越的战略眼光。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屋内的气氛逐渐变得热烈起来。刘琦的侃侃而谈,让诸葛孔明眼中闪过一丝欣赏。然而,他依旧没有表态,只是静静地听着,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就在刘琦准备继续阐述自己的计划时,诸葛孔明突然开口了,“公子所言,的确令人振奋。只是……”他停顿了一下,目光转向窗外,语气意味深长,“这天下大势,瞬息万变。公子真的做好准备了吗?”刘琦迎着诸葛孔明探究的目光,坚定地回答:“先生所言极是,琦深知这乱世凶险,也明白前路漫漫,但正因如此,琦才更需像先生这样的贤才辅佐。琦并非一味追求速胜,而是深思熟虑,步步为营。琦愿以毕生之力,换取百姓安居乐业,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诸葛孔明又问:“公子欲如何应对曹操与孙权的威胁?”刘琦胸有成竹地答道:“曹操虽强,但其根基未稳,内部矛盾重重。孙权偏安江东,守成有余,进取不足。我们可以联吴抗曹,稳固荆州,发展民生,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再图霸业。”他在地图上指点江山,分析局势,侃侃而谈,宛如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
小双在一旁看着刘琦唇枪舌剑,应对自如,心中既骄傲又心疼。她起身走到司马俊身旁,柔声说道:“司马先生,我家公子并非贪图享乐之辈,他胸怀天下,心系百姓。他每日夙兴夜寐,为的就是能早日结束这乱世,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公子一片赤诚,还望先生能够助他一臂之力。”
司马俊看着小双真挚的眼神,心中有所触动。他想起刘琦在诗会上展现出的才华和气度,以及今日的雄才伟略,心中天平开始倾斜。
另一位贤才,名叫庞统,也对刘琦的见解颇为赞赏。他说道:“公子之言,确实高瞻远瞩。只是这乱世之中,变数太多,还需谨慎行事。”
刘琦点头表示认同:“庞统先生所言极是,琦也并非盲目乐观。正因如此,琦才更需要各位贤才的鼎力相助,集思广益,共商大计。”
诸葛孔明依旧没有明确表态,只是静静地摇着羽扇,目光深邃。他知道刘琦的确有雄心壮志,也有相当的才能,但他还在观察,还在等待。
夜幕降临,隆中山上凉风习习。刘琦一行人准备告辞。临行前,刘琦再次向诸葛孔明深深一揖:“先生,今日聆听先生教诲,受益匪浅。琦知道先生还在考虑,琦不会强求。但琦希望先生能够再仔细考虑一下,琦的大门永远为先生敞开。”
诸葛孔明目送刘琦一行人下山,他转头看向桌案上摊开的地图,目光闪烁。司马俊和庞统也默默地站在一旁,等待着诸葛孔明的最终决定。
“看来,这乱世,又要添一位新的逐鹿者了……”诸葛孔明轻声自语,手中羽扇轻轻一挥,一缕清风拂过,吹灭了桌案上的烛火,隆中重归寂静。他缓缓走到窗边,望着山下逐渐远去的火光,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备齐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