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郑国荣誉贵族(公元前722年-702年):论暴力 州吁以战争止乱的奇葩想法

这是州吁篡位后怎么安定局面的故事。

隐二年(公元前721年),郑庄公和弟弟打,引发了国际干预。老二公子段(京城大叔)有一个儿子,叫公孙滑。在公子段失败后,公孙滑也跑了,去了卫国。卫国在郑国北,是邻居。在卫桓公看来,这是郑国有了小小的内乱,自己可以趁机干预郑国,介入方式就是支持一派,打另一派。

卫国在河南省的北部,面积也不大,以今天的视角来讲就是一两个市的面积,都城朝歌,就是如今河南省北部的淇县,是从前商朝都城。当初这里被封给了周武王的弟弟康叔,一代代传下来,目前的国君叫作卫桓公。

于是,卫桓公接纳了公孙滑,然后发兵南下,拔取了廪延邑,教公孙滑住进去。

次年,郑庄公出兵报复卫国。于是,郑、卫两个国家之间就开始结了怨。

紧接着,卫桓公却被自己的弟弟公子州吁刺杀,州吁继位为君。州吁为了获得国内人心,就想发兵报复郑国,因为郑国和卫国不是刚刚结怨了嘛。如果打败郑国,国内不论贵族还是国人岂不对我服气了?

州吁又怕自己一国不够,就又请宋国一起出兵。

宋国在河南省东部,卫国在河南北部,两个国家都围着河南中部的郑国,直径一到两百公里。宋国也是大周朝初年所封建的国家,祖上是微子启。

夏天,宋、卫、陈、蔡四国联兵准备完毕,各自从东、东南、北三个方向杀奔河南中心的郑国,一两百里路程,几日便到。四国联军把郑国东门堵住,一连堵了五天,郑庄公不敢出来。

如果出来打,打输了,不算可耻,缩在城里不出来,那实在是有失贵族的尊严,简直比死都不如。

贵族以勇敢为荣,贵族讲的是“刚亦不吐,柔亦不茹”:嘴里遇到硬的东西我嚼不动,我也不把他吐出来;吃到软的我也不把它狂嚼一通。贵族是以刚对刚,以柔对柔。绝不是“能屈能伸”的那种价值观。但郑庄公却不这样,这是他能变通的地方。

于是四国大兵撤退回国。

秋天,四国兵马再次出动了,这次还约了东方的鲁国一起来。

郑庄公带兵出城,战败。

卫君州吁回到朝歌之后,但是民众依旧不亲附他,不觉得他是英雄,反倒是跳梁小丑。

州吁长吁短叹,对石厚说:“民众总是抱怨我,你看看,能有什么办法,我是想不出来了。”

石厚说:“我老爸素来倒是有智谋的,人老就多智嘛,不如我回去请教他一下。”

石厚回到家里,见到石碏。

石碏给出了找“联合国秘书长”的办法,他说:“周天子虽然实力不算强了,但是毕竟是诸候们的共主,如果能叫天子接见一下州吁,那么国人的议论纷纷,也就自然了结了。如今天子跟陈侯的关系不错,叫国君去求求陈侯,叫陈侯跟天子递递话,天子没准就能接见州吁了。”

石厚连忙把这主意转达给州吁,州吁也觉得这办法好。于是亲自拎着礼物亲自去了陈国。

陈国在河南东南部,是个小国,都城在河南淮阳,是从前大舜的后代,也被周初天子封为了诸候,不过封的时候,把女儿嫁给了他,所以算是女婿国。

陈国不大,陈桓公在位,他早到石碏的通报,等州吁一来,就杀了州吁。这是调虎离山之计,石碏把州吁搞出了国,于是在外面落单,被正法了。

随即国内,扶立卫桓公的另一个弟弟继位,是为卫宣公。

州吁通过战争来保君位的办法,实践证明失败了。按理说,对外特别能打,确实可以获得民望——比如英国的查理曼国王。石碏叫陈国人杀州吁,陈国人就听了。石碏怎么会有这么大面子?这件事背后,是不是有郑国郑庄公的指使,他才是给石碏撑腰的人?州吁之败,也许不能证明战争保君位的策略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