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李世民慌了
- 李二陛下,想去现代留学吗?
- 兜里没悠米
- 4214字
- 2024-11-09 20:32:44
这两道如利剑的目光让李易倍感不适。
只能硬着头皮道:“太子的伤,我尽力而为,但不代表一定能治好,还望陛下理解!”
“无妨,朕对你有信心!”
听到李易答应,李世民当即一喜,就连长孙无忌也松了口气。
太子事关国本,容不得半点马虎,易储可不是件小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背后牵扯的利益纠葛,连李世民都不敢轻举妄动。
这点,从李承乾作了那么多妖以后,李世民仍然愿意让他留在太子位上就能看出,他是真打算将江山交到李承乾手上。
当然,在教育和培养方面,李世民的骚操作就不提了。只能说,他对太子‘好’的方式有很大的问题。
再退一万步讲,任谁也不愿看到一个跛脚天子。所以李易愿意出手,这对大唐而言是件幸事!
但李易话没说完。
“陛下,腿疾一事,只是诱因,并非成为你废太子的直接原因,根据史书上记载,太子的表现,确有些不堪。”
“贞观十四年,太子宠信男宠称心,贞观十五年,太子私引突厥群竖入宫,贞观十六年,太子试图暗杀魏王李泰,失败后,意图谋反,事情败露后,被贬为庶人,流放于黔洲,贞观十八年年十二月辛丑,李承乾卒于黔州。”
李易平静的将李承乾的生平作为缓缓说出,他没打算隐瞒修饰,只当是背诵课文一般。
然而,李易说出的每一个字,效果堪比核弹。
凉亭中气氛彻底阴暗。
李世民此刻,脸上阴霾密布。一旁的房玄龄不自觉的稍稍向后退却半步,如有可能,他恨不得直接原地消失。
“造孽啊,这是我能听的东西吗?”
房玄龄此刻如丧考妣。
而长孙无忌,已是满脸煞白。
李易所述之事,任意一件,都足以废掉李承乾的太子位,说是不堪,那实在是高情商的说法,要是让长孙无忌的来评价,望之不似人君!
“李易,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
李世民冷厉的声音传来,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陛下这是真发怒了。
“陛下说过,让我据实而言,我只是陈述史书的记载而已。”
“但我还要说明一点,这些事,尚未发生,太子李承乾的转变,极大可能就是从跛脚后开始的,早期的太子,史书记载评价是丰姿岐嶷,仁孝纯深,作为储君,是合格的,至于后期他为何变成那样,史书并未详记。”
李易没办法,只能尽量找补。
李承乾这人,前期还是有些可取之处的。
从史官和他那些老师的评价来看,并不算差,极大可能就是跛脚之后,性格逐渐变态,加上李世民的高压教育,还有母亲长孙皇后早早逝去,一连串的重压下,才造就他人生后半段的悲剧。
“你的意思是,朕的承乾是在人生遭遇腿疾变故后,才逐渐沉沦?那倘若你能医好他的腿疾,未来的种种悲剧,是否可以避免?”
李世民沉思一会,问道。
丰姿岐嶷,仁孝纯深,这是极高的赞扬,所以他不愿放弃。
这可是嫡长子啊,古代讲究长幼有序,对李承乾,李世民喜爱的紧。
最后李承乾甚至谋反后,李世民还是愿意力保他,最后这才勉强争取了个贬为庶人,流放黔洲的下场。
这要换其他朝代,太子敢造反?开什么玩笑。
另外,不到万不得已,李世民真不想行那废长立幼之事,毕竟这位爷当初就是斩了大哥,夺了江山的。
他自己就开了个很不好的头,所以自然竭力避免兄弟相残的悲剧发生在自己儿子身上。
“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是!!!!!!”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诅咒至今仍在午夜梦回。
而李易的讲述,也变相的证明了,当初他爹李渊对他说的这句诛心之言,确实应验了。
一想到这些,李世民不禁悲从中来。
看着消沉的李世民,李易也有些不忍宽慰道。
“陛下,史书上的很多悲剧,如果你早知道会发生,就应该去规避它,避免事情走向极端。”
“上述我说的那些悲剧,至少都发生在贞观十年以后,毕竟那一年,也发生了另一件大事.....如今陛下能未卜先知,只要及时挽回补救,完全能引导历史走向另一条不同的道路。”
幸亏李易反应快,不然就差点又给李世民来个暴击了。
“走向另一条道路,走向另一条道路...”
李世民不由得喃喃道。
“陛下,你是雄主,后人称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唐宗说的就是你啊,能被评为千古一帝的帝皇,怎能因为些许尚未发生之事而意志消沉,大唐的江山,大半都是你打下来的,此前诸多凶险事迹,你都挺过来了,如今尚有十余年的时间去矫正未来,你到底在怕什么?”
李易声音不大,却字字珠玑。
效果嘛,也是显而易见的。
有些消沉的李世民听完后,眼中重新迸发出光彩。
“对,朕不必恐慌,还有十年,有李易相助,只要治好承乾的腿疾,定然不会让那些历史的惨剧发生!”
重拾信心的李世民站起身,坚决的说道。
李易见此,也稍稍放松了些。
但令他想不到的,李世民的下个问题,直接让他差点破防。
“你刚才所说,贞观十年时,发生了另一件大事,朕...朕想知道,哪一年还发生了什么?”
罕见的,李世民犹豫了一下。
显然,李世民已经猜到了什么。
史书上的李承乾,从人人夸赞的太子殿下变成那副鬼样子。
李世民就是听听,都不禁觉得悲从中来,那么,最疼爱太子的观音婢呢?
见爱子如此,观音婢定然不会置若罔闻。
严父慈母。
太子坠马摔断了腿,长孙皇后悲痛欲绝,恨不得替李承乾受这番痛苦,得知太医的诊断后,皇后哭的差点晕厥过去。
刚才李易说了很多,偏偏就没有提到观音婢......
偏殿外,距离凉亭不足数丈的入口角落里。
一位举止雍容,相貌姣好的宫装美妇,正无力的依靠在墙壁上,像是被抽走了生机一般......
......
“朕的观音婢,她......”
李世民慌了。
说话都变得磕磕盼盼。
不只是李世民,长孙无忌也想到了什么。
两人皆是欲言又止,一个关心老婆,一个关心妹妹。
李易见这两人的模样,甚至都有些不忍心开口。尤其是李世民,他和老婆长孙皇后的爱情故事,翻遍史书,也是极其罕见的。
613年,16岁的李世民娶了13岁的长孙氏,此后的二十三年,这两人夫妻关系好的,完全能拍成玛丽苏电视剧。
最直接的表现,从长孙皇后19岁生下李承乾开始,剩下这十几年的时间里。
长孙皇后的肚子,基本就没闲过。
要知道,唐朝是618年建立,但并不代表天下就此平定了,李世民可一直带兵在外东征西讨,鲜有回家的日子。
然后呢?620年,李泰出生,621年又生了长乐公主。
所以,战场的厮杀,压根没耽误李世民回家接着骑射。
而等李世民登基成了皇帝以后,夫妻感情照样火热。
李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长孙皇后又给李世民添了四个孩子。
等到魏王李泰的儿子出生,都当奶奶的长孙皇后还怀着孕呢。
而这其中,是否还有夭折,流产的孩子呢?史书中并未记录。
李易稍微联想下,李世民这位猛男,能两天两夜不睡觉狂飙三百里的大唐第一战神...
想想就冒冷汗,也难怪长孙皇后才活了三十六岁。
并且,抛开生孩子这件事。
历史上,长孙皇后写过一首‘艳诗’。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这首诗写的还行,但这快溢出屏幕的嘚瑟劲儿,任谁也能看出的。
以至于这首诗出来以后,当时就有人说了,诗写的不错,但不应该是国母写的,有些太妖艳了。
结果呢,李世民看见这诗,那叫一个爱不释手,一口一口,我媳妇写的就是好啊!
史书载:帝见而诵之,啧啧称美!
所以在看到李易这遮遮掩掩的模样,李世民顿觉不妙。
“李易,朕问你,你说贞观十年发生的另一件大事,是不是和观音婢有关?!”
此刻的李世民,真是的又胆怯,又茫然,又害怕。
说真的,玄武门之变哪天他都没有紧张。
“陛下既然猜到了,又何必再问呢?”
李易摇摇头无奈道。
啪!!!
李世民一双大手狠狠砸在石桌上,发生的巨响让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胆战心惊。
“朕不准!”
李世民怒喝一声,眼中满是血丝,脸色狰狞怒道。
“承乾也好,观音婢也好,朕要他们都好好的!”
眼见李世民已经彻底疯狂,李易想稍稍往后推了推,奈何石凳太重,搬不动,只能小心说道。
“陛下,我非常能理解你的心情,太子之事,既已发生,那自当尽力而为,至于皇后,如今距离贞观十年,还有七年的时间,只要调理得当,尚且还有挽回的余地。”
“史书上,说皇后死于气疾...”
李易话没说完,就被李世民打断。
“住口,朕不想再听到观音婢与死字联系在一起!”
李世民怒喝道。
“......”
“回头我带一套医疗设备过来,好好给皇后做个全套检查,如何?”
“并且,接下来我再把需要的注意事项告诉你,只要规避得当,对皇后的身体,也是极为有利!”
李易道。
“好,你说,朕且一一记下!”
李世民闻言,当即欣喜道。
“先从饮食和环境上控制,首先......”
李易大致说了些呼吸道疾病要注意的问题,其实和生病了去医院,医生交代的也差不多。
但很快,李世民皱起了眉头。
“不用药补?”
“暂时不用,具体的治疗,等以后我将设备带过来,有了诊断结果后再说!”
李易信誓旦旦道:“陛下只需要牢记我刚才所说的这几点,严格执行后,想来也能极大缓解病症!”
“朕相信你,皇后和太子之事,交由你全权负责,无论有何需要,朕定当全力支持。”
得到李易的保证,李世民也终于松了口气道。
“说的有些偏了,我们继续刚才的话题,照你你所说,承乾日后并未承继大统,那么将来登上皇位的,是何人?青雀吗?”
李世民继续问道。
但这次他的话里多了几分谨慎,令他不解的,李易摇了摇头。
“史书记载,太子造反后,有人提议立魏王为太子,不过当时情况比较复杂,毕竟魏王在之间就和太子夺嫡多年,你担心魏王登基后,会对太子和你其他儿子不利,所以在斟酌考虑,加上一干重臣的劝谏下,陛下选择立晋王李治为太子,而魏王此后,心灰意冷,于永徽三年病逝。享年三十四岁!”
‘享年三十四......’又一个暴击。
不过李世民在细想后,发现确实符合他行事的逻辑。
太子和魏王两人为了皇位竞争,最后太子造反被废,魏王又无望皇位,那么剩下的,只能是李治了。
别看李世民儿子多,但在他心里,值得他在意的也就李承乾,李泰,李治,李恪。
李恪首先排除,血统就有问题,不是长孙皇后所生,所以在事实上有资格的皇子就三。
至于他和其他妃嫔所生的,不好意思,知道有你这个人就行了。
比如李世民的第二个儿子楚王李宽,被直接过继给叔叔,蜀王李愔因为沉迷打猎与地方官网多起冲突,多次被李世民训诫臭骂。
虽说同为他的子嗣,但不是长孙皇后所出的,待遇与上述四位相比,简直天差地别。
比较特殊的,也只有吴王李恪,这位的生母是杨广的女儿,从出生起,他就几乎注定与储君的位子无缘,可李恪愣是靠着自己的才华让李世民很是欣赏,但也只是欣赏而已。
只是令众人感慨的,皇位最后居然落到李治身上。
毕竟,李治生于贞观二年,现在还只是嗷嗷待哺的婴儿。
“如你所言,雉奴承继大统,却也符合情理,那么他继位后,治国如何?”
李世民继续发问道。
这一问,李易又有些犯难了,毕竟唐高宗李治。
“陛下,我所讲述的历史,是指所有的一切都按照历史轨迹发展后的结果,但因为我的到来,历史在事实上已经发生了改变,既如此,陛下又何苦那么执着,非要去探究不会发生的未来之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