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豪强狗腿子,只有几个人带着刀,其他都是棍棒,对马楼的威胁等于零。
“你……你想做什么?你不能杀我!”
并未理会黎旷的哀求,将其一刀砍死,马楼没有管逃跑的狗腿子,自顾自返回清化。黎汀得知自己的儿子被马楼所杀,马上向胡季犛反映,请求胡季犛把马楼抓起来。
别说错本身在黎旷,就算错在马楼,胡季犛也不会把人交给黎家。
黎家不过是一众豪强中的一员,还是一个刚刚发迹的豪情,黎汀是第二代。虽然胡季犛起势大量依靠豪强资助,他依然对豪强十分不满。
道理很简单,豪强一向听调不听宣,只是给钱,全是独立王国,而有了大明的商贸和支持,这些豪强的钱就不重要了。
或者说豪强给的税金就不重要了,胡季犛借助大明的兵器钱粮可以自行扩大军备,然后把所有豪强消灭,抢走所有的钱。
胡季犛正愁没有理由对豪强下手,得知此事,立刻以黎家得罪天朝之名,出兵攻灭黎家,抢走了黎家的产业。
胡季犛如此果决,还有另一个原因。
安南之前的局面,士大夫完全没有出头之日,士大夫也不愿意出任篡位的陈叔明,更不可能待见权臣胡季犛。
大明的到来改变了这一点,安南的士大夫对大明有天然的好感,更对大明的决定举双手支持,除了思想上的统一,更因为士大夫想要借助大明的力量,取代豪强,成为安南的实际统治者。
此时安南豪强在胡季犛与陈叔明之间待价而沽,早就令胡季犛很不满了。胡季犛优待大明商人就给士大夫一个证明,证明他会比照大明政策,善用士大夫。
对胡季犛来说,扶持士大夫也有利无害,没有大明的兵器钱粮,这种扶持不可能发生,会大大得罪豪强,减少收入,养不活自家军队。
有了大明,这种扶持就能做了,而且政权中重用士大夫比豪强更有利。
士大夫野心不大,没有吃过见过,贪也贪不了多少,豪强就不同了,吃得每一口都很大。
这也是为什么中原王朝的士大夫最终取代世家豪强,因为支持士大夫对皇帝有利,只不过到了宋朝失了控。
黎家覆灭成为安南标志性事件,也是安南内乱的导火索。
豪强意识到胡季犛的反复无常,大量原本投靠胡季犛的豪强转投陈叔明,令陈叔明势力大增,重新有了与胡季犛对抗的本钱。
根本不在乎傀儡国王,陈叔明直接出逃清化,返回升龙,并以除奸党的名义,向胡季犛发起进攻。
两家正式撕破面皮,首先动手的不是两家,而是清化北面的豪强,他们要杀的是大明商人。
为什么刚开始支持胡季犛,因为胡季犛的势力强大,大概率是赢家,被逼着支持弱者,豪强们怎不怨恨,一旦局势不利,很可能满盘皆输,毁家灭族。
豪强不敢怨恨胡季犛,只有把怒气撒到大明商人身上。豪强以为突然发难,实则深入安南的商人们早有准备,看到不对立刻逃跑。
都是有武功的,人数少目标小,钻入丛林中很容易摆脱。
没有死伤不代表朱雄英会放过安南,他正愁没有借口,果断派兵。谢绝胡季犛的帮忙,先期进驻安南的海军派出一个百户,一百多人,向发难的豪强进攻。
倒是那群豪强不敢大意,集结好几家,数千人,诈称万人大军。
结果万人大军被明军百人队杀穿,除了极少数跑得快的,其余人全部被杀。消息传开,安南震惊。
这一次比高丽开京之战还要震撼,明军被安南人称为天神下凡,再不敢有人造次。
此战过后,胡季犛更加亲善大明,他相信只要与大明友善,就算与陈叔明作战兵败,也能请明军帮忙守城,站稳清化,等于没了后顾之忧。
胡季犛也有一些担忧,害怕大明认为安南羸弱,出兵侵占,这是安南人的普遍想法,安南的历史就是一部抗击中原南下的历史。
好在当前驻扎在清化的明军并不多,只有两百多人,主要还是商人为主,胡季犛觉得自己能掌控住。
自信满满的胡季犛以安南国王的名义出兵北上(胡季犛把女儿嫁给安南国王当王后),征剿陈叔明。
这种局面,锦衣卫自然不能放弃,尾随大军监察,发现两军都十分拉跨,与其说军队厮杀,不如说成械斗。
既然撕破了脸,胡季犛索性不装了,开始大肆劫掠豪强,把豪强的人送去宝岛当雇工,用豪强的钱购买大明兵器,源源不断送入战场。
陈叔明也发了狠,或者说北方的豪强发了狠,他们很清楚一旦陈叔明兵败,他们的结局就会和南方豪强一样,成为胡季犛餐桌上的肉。
安南到底是豪强的安南,豪强的家丁等于普通民兵,训练一下就可以是精兵(对于安南来说),胡季犛这边就不同了,只能征招普通百姓训练,天然比豪强弱。
初期几场战役,都是以胡季犛兵败后撤结束。若不是有大明廉价物资支援,胡季犛早就覆灭了,当然这与胡季犛的嫡系因豪强反叛内乱不无关系。
其实只要胡季犛不急,慢慢用物资打消耗战,堆也能堆死陈叔明。朱雄英也有心理准备,一早在广州囤积了大量物资。
令朱雄英没想到的是,胡季犛竟然软了下来,以安南国王的名义派人北上与陈叔明谈判,希望平息内斗。
陈叔明有意向,他毕竟老了,家人大部分还在胡季犛手里。但豪强们不答应,认为这是胡季犛的缓兵之计。胡季犛身后的士大夫不答应,好不容易豪强没了,他们上台,又怎么可能再被豪强赶下台。
北上的使者没有拿出胡季犛的亲善书信,反而自编了国王口讯,等于是胡季犛说的,言辞非常激烈,不负众望被陈叔明斩杀。
这下胡季犛没了退路,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对此朱雄英很是感慨,不愧是士大夫,天下乌鸦一般黑。
为了避免再次发生这种事,朱雄英一面派一部分到大明留学的安南士绅回国,一面派自家专门教这类留学生的老师进驻清化,虽然有可能暴露学习内容,教学速度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