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3年春,冬天的寒气还没有完全的消去,关中的土地上还是一片荒寂。
而在秦魏两国的边界上却是战鼓擂擂,这一年秦国大将军蒙铠率十万大军连破魏国十一城,同年,兵分两路向魏国的泾水武州二城发起了攻击。
魏国大将军武宕临危不乱,凭借地利,一次次击退了秦军的冲锋,又派将士从侧翼杀入。
秦军阵脚大乱,被魏军斩杀数万人,丢盔弃甲到百里外,魏王闻之大喜,赏魏王佩剑赐称号“护国大将军”,以振军威。
……
此时的魏国大梁—
从城外缓缓行驶进来一辆马车,车蓬厚重,只有一些零星的简单黄白花纹,但仔细一看马车的车身都是上等的木材,车轴和车辕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
马车周围随行着几名随从手按宝剑,气宇轩昂,就连驾车的马夫也是身高八尺,面目凶神恶煞,看样子并不像本地人。
城里的百姓见状纷纷躲避,好奇的孩童也被周围的老妇人将头按向一边,避免与这些人对视,惶恐冲撞了这些人。
马车停稳,一位随从来到马车旁,拱手抱拳,躬下身子道:
“禀告公子,我们已经到达大梁了。”
车窗处一双小手掀起车帘,露出一张充满稚气的脸打量着周围,这位公子年龄并不大,也仅仅十三、四岁的年纪,神态却很沉稳,仪表不凡。
“这大梁城果然气派,城墙巍峨,由坚实的土坯和石头砌成,街道宽敞,两旁店铺林立,就在这里找家客栈,暂且歇脚吧。”赢安温和的说道。
“诺!”
随后这位随从开始向其他人吩咐了起来,赢安带着侍从走下马车,一名护卫跟了上去,在这大梁城里逛了起来。
前线魏国与秦国交战正酣,但这大梁城内却是商旅和行人络绎不绝,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由此可见魏国的国力。
赢安心想道。
大梁这个地方确实不错,北临黄河,南逢大湖,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是中原物资的集散之地,学宫寺庙,各种能人异士齐聚,只可惜这里地势平坦,无险可守。
赢安喃喃自语道。
接着又开始抱怨:
“真是的,来到魏国就要换辆马车了,真舍不得我的宝贝马车啊,真希望车同轨,书同文的时代再快些到来。”
在这个时代,最多的就是土路,泥石板路都很少,更不要说柏油马路了,马车在土路上行驶久了,便会形成一道深深的痕迹,也就是车辙。
也恰好是这样,各国不同宽度的马车行驶在别的国家的车辙上就会打滑,这样就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防御工事。
直至秦始皇统一六国,让全国车轮距离统一,如此一来辎重车等才可以在各条道路上自由通行。
这对调剂各地经济、军事与民生有着重大意义,也是统一的象征。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十多年了,还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些什么。”
赢安一阵感叹,呆呆地望着马车,有些失神。
没错,他是一位穿越者。
他本是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不敢说有多少身家吧,但也算是在职场上混到了管理层,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他已经记不清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醒来后竟莫名其妙重生到了先秦时期。
这也是他四、五岁的时候才记忆起来的,大概是因为他穿越到了一个婴儿身上的缘故吧,所以没有办法一次性接收完之前的记忆。
这一世他成为了秦庄襄王之子,这么说可能你们还不太熟悉,那我们换个说法,秦庄襄王的另一个儿子,正是现在秦国的大王—嬴政!
在现代生活中,赢安就对历史很感兴趣,更何况在信息发达的21世纪,谁又没有听过秦始皇的威名呢。
其实赢安也想过有朝一日可以进入权利的巅峰中去,可当他见过嬴政之后便不再有这份想法了。
还记得嬴政从赵国回来的那一天,庄襄王带着群臣满心欢喜地出来迎接,只见几个人狼狈地进入了咸阳城。
随行的那个少年发型散乱,麻衣上沾满了灰尘。
可他在嬴政的脸上没有看到有任何的表情变化,也不是那种历经磨难的麻木,而有一种逼人的杀气!
看到这一幕,他知道这个少年以后会将任何阻止他的人全部消灭掉。
赢安便恐惧万分,身为一名穿越者,他想有一番做为,也偷偷想过自己登上王位时的场景。
与嬴政不同,赢安是他那个便宜老爹秦庄襄王回到秦国之后出生的,先秦时期取名遵循这个五法六忌,想到能平安得回到秦国,秦庄襄王便一高兴给他取名字为“安”。
赢安也曾在秦宫中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自从嬴政回来后,他就一直都觉得很不自在,所以做事一直都谨小慎微,十分收敛,不敢表现出对秦王之位的半分觊觎之心。
如果有机会,他不介意抱紧吕不韦的大腿大喊“仲父”,想必自己这个“平庸”的公子一定会获得吕不韦的支持,最终登上王位,毕竟平庸的人才好控制嘛。
可怎奈嬴政是嫡长子,本就占据着王位继承人的优势,他的母亲赵姬先前又是吕不韦的歌姬,一直都与吕不韦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
就在这种情况下,吕不韦肯定是支持嬴政的。
战国时代,各国之间的政治联姻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由于王室势力之间微妙的关系,朝堂上边便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外戚势力。
当时的秦国主要有三股势力,
其一是秦庄襄王生母夏姬为代表的韩国势力,
二是秦庄襄王认母华阳夫人为首的楚国势力,
三是吕不韦和嬴政生母赵姬为首的赵国势力,这股势力也是当中最强的一股势力。
唯一能与吕不韦他们抗衡的就是以华阳夫人为首的楚国势力,不过政治就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吕不韦又让嬴政娶了楚国的公主为妻,那么,嬴政自然也就得到了华阳夫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