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陈凯
- 4223字
- 2024-11-28 15:52:20
第三节 量价关系入门
我们也可以再仔细地思考以下问题:开盘集合竞价的委托量是大还是小,代表了在开盘之前,资金参与交投的意愿强烈与否。
通常来讲,开盘集合竞价的量不应该太大。如果某只个股,开盘集合竞价阶段的委托量显著大于以往,大概率是由隔夜信息导致的。大家都在交投一些隔夜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披露财务报告,也可能是一些大股东增持或者减持,还可能是一些影响显著的行业新闻、财经新闻等。这里提示一下,对于一些交易经验比较少的读者,如果判断不了隔夜行业信息重要与否,也可以通过了解相关行业个股开盘集合竞价的情况来做辅助观察。
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易进入连续竞价时段。这时,成交量所表达的就是最朴素的含义:大家参与交投的意愿是否强烈。成交量越大,参与交投的意愿就越强;成交量越小,参与交投的意愿就越弱。这是现象,这种现象的核心推动力上面已经提到过,是对价格的不认同,也就是价格分歧。相对来讲,这种价格分歧可能是非常有连贯性的。
比如,一只个股被很多基金持有。某一只持仓量巨大的基金要从这只个股里退出,就表明其对当前的价格区间是不认同的。所以,这只基金会在当前的价格区间持续卖出。因为这只基金的持仓量巨大,所以不太可能一天卖完。因此,我们会看到的现象是在价格下跌的过程中,成交量不断放大。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出现这种放量下跌的现象,也就说明了这只基金确实是要卖出的。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我们要参照的不仅仅是所谓的成交量的大小、成交金额的高低,更重要的是要搭配着分时图、K线图,甚至多个不同时间周期的K线图去看。
要看清楚,究竟是价格上涨的时候在放量,还是下跌的时候在放量,这样才能够更具体地分析究竟是卖出的力量更大,还是买入的力量更大,在价格分歧中究竟哪一方更可能占优势。
这里还有一个放量是否规则的问题,我们分别找几个这样的例子。
一、量的变化
首先,我们来看图1-3-1。这张图是上证指数在上一轮牛市的日K线图(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在这张K线图上,我们可以看得非常清晰,在2014年7月之前,成交金额是非常小的。这么小的金额,我们称为“不放量”。从2014年7月开始,成交量明显上了一个台阶,这种情形就叫“放量”。我们来观察这个放量的阶段(图1-3-2),在2014年7月和8月,放量是比较规则的。这里的“规则”是怎么体现的,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成交金额在这段时间里是均匀放大的。突发的放量出现在2014年11月19日。而在这种突发放量之后,成交量比之前又上了一个台阶。
在2014年7月之前,上证市场整体运行的成交量在7500万手左右,成交金额在620亿元左右。上证市场的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处在一个相对温和,甚至是偏小的区间中。而到了2014年7月和8月的时候,成交金额均匀放大到了1300亿~1800亿元这个区间中。到了11月,成交金额骤然上升到3000亿元以上,甚至在成交最活跃的一天,成交金额达到6400亿元。
图1-3-1 上证指数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日K线
成交金额接近整轮行情巅峰是在2014年12月9日,当时的成交金额是7900亿元。整个成交金额几乎是2014年4月到6月平均成交金额的10倍。大家可以打开行情软件,结合图1-3-1,再仔细看一下这一段时间的全部成交金额,体会一下这种剧烈的成交金额变动。
图1-3-2 上证指数2014年7月至2014年8月日K线
放量缩量是针对具体图形而言的,把现在跟过去比而形成的相对描述。那规则与不规则怎么判断呢?
规则放量的特点是放量会持续一段时间。比如从图1-3-3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14年11月19日开始,多半个月都是放量的,而大约从12月9日开始,一直到2月都是缩量的,中间可能偶尔有几天是放量的,但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缓慢缩量的,这就是规则的放量与缩量。
图1-3-3 上证指数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的日K线
这样的规则放量,有波峰,也有波谷。在波峰与波谷之间,成交金额的变化是相对温和且连续的。不规则的放量就没有这种特征,图1-3-4就是典型的不规则放量。不规则放量的特征是,我们经常能看到成交金额突然放大一两天,同时价格也突然涨一两天,短短几个交易日之后,成交金额又萎缩到原来的水平。
图1-3-4 不规则放量
我们一起来看图1-3-4。在2020年4月2日这天,这只个股的成交金额是2.58亿元,而前一个交易日只有8000万元,成交金额突然放大了,大约是原来的3倍。但这种成交金额的放大只维持了三个交易日,这一点就非常不寻常。因为通常来讲,大家对一个投资标的的价格分歧是会有惯性的,而不规则的放量往往只能维持短短几个交易日,这就表达了价格分歧的不连贯。这是很不寻常的,庄股就会时常表现出这种不寻常。
大家再看图1-3-5,显示这只个股到2019年7月31日也是连着两个大阳线,成交金额1.1亿元,而前一个交易日只有3000万元的成交金额。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其成交金额又快速萎缩到了1100万元左右。在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成交金额的波动非常剧烈,这就是典型的不规则放量。还有图1-3-6,显示的是某只个股2023年3月到2023年9月的日K线图形,也是典型的不规则放量。
图1-3-4、图1-3-5和图1-3-6显示的都是典型的庄股,大家可以结合起来进一步观察。
规则放量是有利于我们去分析的,而不规则放量往往意味着有额外的控制力量参与到这个标的里。如果一只个股时常出现这种不规则放量,就说明这种额外的力量经常对这只个股产生影响。也就是说,这只个股是庄股的可能性特别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前面我们说这种不规则放量时常出现在庄股中。
图1-3-5 不规则放量
图1-3-6 不规则放量
对于指数来说,一般不太会出现所谓的不规则放量。原因很简单,指数是很难被人为操纵的,所以指数的放量和缩量过程往往是比较规则的,或者说指数的放量和缩量往往有一个连贯渐变的过程。
二、价格的波动
对于价格的波动,我们也会有一些概念或者说评价标准。
首先,我们要理解价格的定性。
价格有高有低。这里的高和低要分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价格绝对值的高或者低。一只股票的价格已经达到2000元了,成为两市第一高价股,这就是价格绝对值高。另一只个股价格只有不到1元,这就是价格绝对值低。大家不妨想一想,价格绝对值的高低重要吗?
价格绝对值的高低并没有那么重要。更核心的是要看相对价格的高低,这是我们判断价格高低的第二个层次。
所谓的相对价格,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一只个股一个月前的价格是10元,20个交易日之后,其价格已经涨到了25元。从价格绝对值的角度看,25元不能算高。但我们要知道,这只个股的相对价格已经很高了,在短短的20个交易日里,价格已经涨了150%,这个涨幅是非常大的。相对价格这个层次,为我们定义或者说评价价格的高低提供了定性的角度。这种定性并没有太多的科学依据,更多是依据相对的时间区间的涨幅来衡量的。
有定性描述,就会有定量描述。一种对于价格进行定量描述的方法,是将价格移动平均线作为参照。每一幅K线图上都会有价格移动平均线。这些价格移动平均线,每个人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设定方式,但最常见的设定方式是5天、10天、20天、30天、60天、120天和240天。这样的设定是有依据的。
其一,一周有5个交易日,所以5日均线就代表了这一周的移动平均价格。其二,一个季度有60个交易日,所以60日均线就是一个季度的移动平均价格。尤其是在衡量价格方面,我们可以结合一些具体场合来看。比如要推断一只基金参与某只个股的大体的持仓成本,在半年报里,这只基金持有2500万股,怎么推断2500万股的持仓成本?可以用9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60日均线价格去倒推这只基金的持仓成本。用这个价格去推断基本上是八九不离十的。
同理,120日均线是半年线,240日均线是年线。半年线代表半年的平均持仓成本,年线代表一年的平均持仓成本。这两条均线在图形走势上具有重要含义,原因就在于大家的价格分歧在这里会表现得更充分。以年线为例,年线代表一年的平均持仓成本,如果价格涨起来逼近年线,那就意味着这一年的套牢盘都面临解套。这时候,那些套牢的人对这个价格一定会产生新的判断,从而这个新的判断也就改变了原来的价格分歧格局。半年线也是这样的原理。所以,年线和半年线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对价格分歧的影响上。
这两种对价格的描述,不管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都只描述了价格当前的状态。那有没有一种方式对价格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波动进行描述呢?
我们可以用历史价格的形态来定性描述价格的波动。
所有价格波动都只有两种状态:一种叫趋势运动,另一种叫整理运动。所谓的趋势运动,就是价格在不断走高或者不断走低。所谓的整理运动,就是价格无序波动或者在某一个区间波动,既不呈现上涨趋势,也不呈现下跌趋势。
作为一个市场参与者,你的交易框架要去捕捉哪一种价格波动,是要达到“开宗明义”这种理解程度的。
假定你的交易框架就是去捕捉趋势运动的,那么随着价格越涨越高,你就应该在涨之前买入,涨到一定程度就卖出,或者随着价格越跌越低,在跌之前卖出,跌到一定程度再买回来。这就是一个自洽的趋势交易框架。
你也可以制定一个参与整理运动的交易框架。比如价格跌得多了就买一点,等价格回到正常水平就卖出;或者价格涨多了就卖出,等跌回正常水平就买回来,从而赚一点差价。
这两种交易框架,对价格波动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后面会详细介绍。在这里,我们要先对这两种交易框架建立初步的认知,同时也要知道,量价关系的运用在这两种交易框架中也是不同的。同时,这里我们也要对价格的趋势有一个衡量。面对一个趋势,要思考这个趋势究竟是强还是弱,是快还是慢?虽然单纯从涨速的角度可以揭示趋势运行的强弱和快慢,但有些时候不够直观,或者说不够科学。比如:一只个股三天涨了10%,另一只个股两天涨了10%,比较起来就很容易;但如果一只个股20天涨了10%,另一只个股30天涨了10%,到底哪只个股的趋势更强,比较起来就困难一些。这时,我们要把这两只个股的K线切分一下,看看平均每天各自的涨幅是多少,这样就是比较科学的。
如果情形更复杂一点,同时有两个标的,一个涨了15%,另一个涨了12%,哪个更强呢?直接用涨跌幅度去判断,是不够直观的。所以,这里要有一个比价的概念。用两个标的价格波动的K线收盘价去做比价,然后把比价图画出来,强弱变化一目了然。比较长期的强弱,这种方法更好用。图1-3-7就是中证500与沪深300的比价图,这样的比价图可以用Excel来做,一些行情软件也有这样的功能。
图1-3-7 中证500与沪深300的比价图
在这一章里,我们详细学习了有关成交量的基本图形与概念,包括成交数量、成交金额的区别,什么情况下用成交金额以及度量成交量的一些指标(比如量比、委比、换手率、均线),也理解了交易价格的形成原理。在这个阶段,大家在实际应用中还是要特别关心这些基本概念,后文我会讲一些具体的问题,通过问答的方式给大家做一个更好的解答或者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