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刮目相看 (求收藏求推荐)

随着汽车的喇叭声,两扇全封闭的大铁门快速打开了,大门的左侧有三间门房,护院轮班住在这里,负责巡夜和开关大门。

进入大门先是十几米宽的水泥路,通向一条环形路,环形路中间环抱着几棵大树和一块面积不小的草坪,路的两侧有路灯。

从环形路绕过草坪,就来到了主建筑的台阶下面,三层的欧洲宫殿式别墅,两侧有两层的裙楼,东边有车库,西边是仓库,都是两层楼,司机和仆佣住在第二层。

这处住宅的设计和建造,是原房主一个法国富商的大手笔,李家买了个现成的,就是价钱方面贵的吓人。

为了能够在上海体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层次,花这笔钱也是值得的,而且毕勋路的治安情况良好,巡捕房日夜有人巡逻。

加起来两千多平米的建筑面积,家里的仆佣自然也不少,否则打扫卫生就是麻烦事,居然有一个管家、六个丫鬟、一个厨师和两个园丁,还有两个司机和八个护院,而李家只有一家三口。

李骁阳把司机喊出来,让他开家里的车,送她们到霞飞路,自己开车来到建筑物面前的台阶下。

看着门廊前面迎接他的阵容,李骁阳感觉有些别扭,以后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生活了,他可是家里的独苗。

“少爷!”

他的贴身丫鬟雪英甜甜的笑着走到身边,接过他手里的东西。

十九岁的她梳着两条麻花辫,皮肤雪白细腻,身材窈窕修长,上袄下裙的装扮,是个相当漂亮的大姑娘,虽然不是国色天香,却也是小家碧玉。

他的房间,别的丫鬟未经允许是不能进的,生活方面都是雪英一手操办,工钱是六个丫鬟里面最高的。

一对中年夫妇出现在视线中,男的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皮鞋擦的锃亮,带着一股儒雅的气质,而女的穿着旗袍,气质雍容华贵,

“爸、妈,我回来了!”

看到父母从客厅走出来,李骁阳急忙说道。

“快进屋喝杯茶解解渴!”出身大户人家的母亲关爱的说道。

南京距离上海没多远,李家自己有车,军校放假的时候就在家里,还不至于出现眼含热泪的场面。

“我买了点莼菜,等会可以做个汤。”李骁阳说道。

“难得你有心了。”父亲李睿清很是满意。

他喜欢吃莼菜,自己的儿子能记得买点回来孝敬他,做老子的当然开心了,没白养没白疼。

午餐,多了一道西湖莼菜汤,莼菜、火腿、鸡胸脯肉等炖在一起,味道异常的鲜美。

“这你这是打算在特务处长期发展了?”李睿清问道。

李家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江浙财团成员,在金融方面有两家银行的股份,自身在上海有纺织厂、火柴厂、榨油厂、贸易公司和轮船运输公司。

所谓江浙财团,是民国时期最大的资本财团,对蒋总裁的独裁统治起到了关键的财力支撑,为此,掌权后的蒋总裁,也给出了一定程度的扶持。

财团的一部分人,在南京政府的财税部门出任要职,而这个财团的代言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宋梓文,蒋总裁的大舅子。

李家虽然不是最顶尖的核心人物,却也是重要成员,仗着江浙财团在南京政府的地位,他也积攒了很深厚的人脉关系,想要给儿子谋个前程,没有什么问题。

对于李骁阳报考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做法,李睿清思想比较开明,没有横加干涉,财团成员的子女里面,有这种情况的不少。而且老李家就这一根独苗,只能宠着惯着。

但是骁阳进了特务处做特务,他就很不满意了,特务处怎么回事别人不知道,他是清清楚楚的。

“您眼下还不到五十岁,风华正茂的时候,最起码工作二十年没问题,而且就我看来,江浙商人的好日子快要到头了。”

“我在特权部门工作,虽然受到军政两界的排斥,名声也不好,阴暗面多一些,但我认为,只要有三年五载的经营,处境就截然不同,我或许还能帮到家里的买卖。”李骁阳说道。

“二十年?你还真想让我做牛做马一辈子?再说,你的口气不小,你指的是什么?”李睿清笑了笑问道。

儿子即将走入社会,现在是个成年人,眼光和思维与以前截然不同,他其实很愿意和儿子多聊聊。

“其实您也知道,您这个圈子里的人都是商人,不管是商业家还是银行家,在南京政府的话语权不多,买卖做得越大,被人盯住的可能性越高。”

“官僚资本和民间资本的利益争夺,早晚都会爆发出来,民不与官斗这个道理您比我清楚。在目前,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两省商人,主导着金融和经济,南京政府陆续垄断金融和经济,这是必然的趋势。”

“在我看来,商场无父子,更何况宋先生和我们只是利用关系,他的切身利益一旦和我们起了冲突,最终他偏向的还是官僚资本,您也不要太过于依赖他的帮助。”李骁阳说道。

江浙财团对金融和工商业的主导地位,随后将会因为官僚资本的吞没,逐渐落到附庸的地位。对民国时期最大的财团,他是有印象的,以前曾经在网络上看过一些介绍。

对于自己儿子的见解,李睿清被震惊了,有点要刮目相看的感觉。

李家是从清朝的北洋时期开始发家,他跟着父亲历练,还成功在民国初期崛起,也是最为混乱的一个阶段,经验和眼光不是李骁阳能比的。

他清楚的知道,儿子说的没错,局势一旦稳定下来,委座的地位更加稳固,官僚资本的扩张就一定会出现,实际上早就开始了。

财团的人都猜到这个结果,这位蒋某人夺得政权以后,大肆向财团的人摊派债券,用于缓解南京政府的财政压力,导致商人们不堪重负,甚至于为了敲诈勒索钱财,蒋某人做出很多卑劣的行径。

比如罗织罪名抓人或者没收资产,只要给政府捐款,就会雨过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