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行医与民众信任

匪徒退却后,村庄重新恢复了宁静。王易在村民中逐渐赢得了更高的信任,人们对他的敬佩已经不仅仅是感激,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依赖。村民们开始习惯于将日常遇到的困难交给他解决,尤其是健康方面的问题。

一天,村里的老渔夫刘叔在打渔时不小心被河边的石头割伤了脚,伤口感染后红肿不已,疼得无法下床。村民们用草药敷了几天,但丝毫不见起色。无奈之下,刘叔的儿子找到王易,希望他能出手相助。

王易到刘叔家查看伤口,见到红肿处已经有脓液渗出,便意识到这是感染加重的迹象。虽没有现代的抗生素,但他决定尽可能清理伤口,减轻感染。他取来干净的温水,细致地将伤口清洗干净,然后用他自制的简单草药膏覆盖在伤口上,叮嘱刘叔的家人每天更换一次药膏,并保持伤口清洁。

处理完毕后,王易坐在床边,耐心地向刘叔的家人解释了感染的原因,强调卫生在伤口处理中的重要性。刘叔的儿子听得连连点头,感激地道:“王先生,幸亏有您。若不是您,我们也不会知道伤口该怎么处理。”

几天后,刘叔的伤口开始结痂,红肿也逐渐消退。村民们听闻此事,对王易的医术更是佩服。接下来的日子里,许多村民纷纷上门求助,有的是孩子身上的皮疹,有的是老人的关节酸痛。王易尽其所能,逐一诊治,用他的简单医疗知识为村民们缓解痛苦。

有一次,村里的妇人李婶带着她的女儿来找王易,孩子高烧不退,已经烧得迷迷糊糊。王易看到小女孩苍白的面容,意识到病情严重。他立刻取出随身携带的酒精,用布沾湿后敷在女孩的额头和手腕上降温,并取来温水让孩子慢慢喝下去,尽量缓解高烧。经过一整夜的护理,女孩的体温终于逐渐下降,神智也恢复了清醒。

李婶看到女儿的烧退了下来,眼含热泪,感激地对王易说道:“王先生,若不是您,我家丫头怕是熬不过去了!”

王易微微一笑,告诉李婶保持孩子的饮食清淡,注意让她多休息。村民们渐渐意识到王易的医术确实不凡,开始称他为“活神医”,村长也对他赞赏有加,甚至请他到村头的祠堂中祭拜,象征着他已被村庄正式接纳为“福星”。

随着王易的名声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邻村村民听说了他,纷纷赶来求医问药。王易对前来求助的人从不推辞,即使药材不足,他也会尽力调配,尽可能地帮助这些人。

有一次,村中来了个面色憔悴的中年汉子,自称来自邻村。他听闻王易医术高明,特意带着家中的年迈母亲前来求诊。老人年纪大了,长年咳嗽不止,夜里尤为严重。王易仔细检查后,猜测老人可能患有慢性支气管问题,便给她开了几种草药,让他们按时熬制。

几天后,这位汉子特意上门道谢,称母亲的病情已经缓解许多,夜里也能安稳地入睡。他带着家里积攒的鸡蛋和一些干粮作为谢礼送给王易,王易婉拒不掉,只得收下。他将这些食物分发给村中的贫困户,村民们对他更加尊敬。

日复一日,王易的医术和耐心深深打动了村民。人们开始尊称他为“王先生”,无论谁家有病痛,总会第一时间去请教他。村里开始流传着关于王易的各种传说,有人称他为“仙人下凡”,还有人认为他是“山神庇佑”的使者。

一天傍晚,村长特意来找王易,带着他走到村头的那棵老槐树下,语重心长地说道:“王先生,您是我们村的福星。您的本事不止是我们村受益,若是您有更大的志向,我们村愿意永远追随您。”

王易闻言一笑,没有多言,心中却感到一丝温暖。